清明前夕,基金会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公益溯源之旅”。三十辆贴着绿色标识的车从市区出发,载着志愿者和他们的家人,沿着二十年前叶惊鸿和裴砚辞走过的路,驶向西部的山区。睿睿趴在车窗上,小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标着老周捐建的希望小学、“暖阳教室”的旧址,还有那个藏着无数回忆的帐篷学校遗址。
“妈妈,地图上这个小红点是什么?”他指着甘肃境内一个不起眼的标记,那里被画了个小小的向日葵。
悦心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眼眶微微发热:“那是周爷爷第一次捐钱盖的学校,也是你爸爸当年支教的地方。”她从包里翻出本相册,里面有张周明宇年轻时的照片——穿着褪色的牛仔裤,蹲在土坯教室前,给孩子们讲绘本上的故事,身后的黑板用粉笔写着“知识改变命运”。
车队在山路间蜿蜒,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高楼变成梯田,又从梯田变成连绵的黄土坡。有个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的小姑娘趴在窗边,看着路边背着篓子的孩子,忽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坐校车上学呀?”
她妈妈轻声解释:“因为山路太远啦,所以我们才要帮他们盖更近的学校,修更平的路。”话音刚落,前方传来一阵欢呼——车队驶过了一座崭新的水泥桥,桥头的石碑上刻着“公益连心桥”,落款是“2024年由800万网友众筹建成”。
“以前这里只有座吊桥,刮风下雨就不能走。”当地的向导指着桥下的溪流,“有次山洪冲断了桥,孩子们绕路走了三个小时才到学校,好多人鞋子都磨破了。现在好了,开车十分钟就到。”
睿睿突然指着路边的山坡,那里种着成片的小树苗,树干上都挂着二维码。“张爷爷快看!是会说话的树!”他举着妈妈的手机跑过去扫码,喇叭里立刻传出个清脆的童声:“这棵树是我和北京的小明一起种的,等它长高了,就能挡住沙子啦。”
原来这是陈默团队开发的“树木认养系统”,每个认养人都能通过二维码听到树苗的生长情况。屏幕上显示,这片树林已有超过十万名认养者,最小的才三岁,最大的八十岁。
中午在希望小学落脚时,孩子们排着队在校门口迎接。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校服,胸前别着和睿睿同款的“公益小天使”徽章,手里捧着用野花编的花环。老周资助的那个年轻人——现在的村支书,红着眼眶给大家递上热茶:“周爷爷总说,等路修好了要来看孩子们吃午餐。现在食堂盖起来了,饭菜里有肉有蛋,他却……”
食堂的墙上挂着张巨大的照片,是老周生前站在工地前拍的,背景是正在建设的食堂框架。照片下方贴满了孩子们的便签:“周爷爷,今天的西红柿炒鸡蛋很好吃”“我每天都把饭吃完,不浪费粮食”“等我长大了,也要盖好多好多食堂”。
下午去帐篷学校遗址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当年的临时校舍早已拆除,只留下块刻着“希望永存”的石碑,周围种满了向日葵。睿睿蹲在石碑前,把自己做的环保奖杯放在碑座上,奖杯里的纸星星被雨水打湿,却依然亮得耀眼。
“奶奶,这里的太阳真的像画里那么亮吗?”他想起妈妈讲过的故事,那个断了胳膊的小男孩,就是在这样的雨里,用左手画出了第一个太阳。
叶惊鸿点头,指着远处新建的教学楼:“你看,太阳不仅照在这里,还照到了更远的地方。”楼顶上的太阳能板在雨中闪着光,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二十年前帐篷学校里的声音重叠在一起,像首跨越时空的歌谣。
返程时,车队里多了几个特殊的乘客——三个考上县城中学的山区孩子,他们要去参加基金会组织的“城市研学营”。其中那个曾寄核桃的男孩,怀里紧紧抱着本《海洋生物学》,是周明宇特意给他带的礼物。“周叔叔说,等我考上大学,就带我去看马尔代夫的珊瑚。”他摸着书皮上的海浪图案,眼睛亮得像星星。
车窗外,夕阳把黄土坡染成了金色。睿睿趴在后座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片向日葵叶子。叶惊鸿轻轻抽出叶子,夹进老周的笔记本里,新的一页上,她写下今天的见闻:“看到了周爷爷种下的树,听到了孩子们的读书声,知道了公益不是一锤子买卖,是种下去就会发芽的种子。”
回到市区时,已是深夜。基金会的小院里还亮着灯,林薇和陈默正在调试新设备——他们要把今天的见闻做成VR纪录片,让不能来现场的人也能“走进”山区。屏幕上,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对着镜头挥手,他们身后的黑板上写着:“谢谢你们,我们会努力长大”。
裴砚辞端来热腾腾的姜汤,看着屏幕上那些笑脸,忽然说:“咱们当年总怕做不好,现在才明白,公益从来不怕起点低,就怕停下来。”他指着窗外的星空,“就像这些星星,一颗可能不够亮,但多了就能照亮整条路。”
叶惊鸿望着那些星星,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同样的夜晚。她和裴砚辞坐在支教点的土炕上,听着窗外的风声,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远。如今看来,那些曾经的忐忑和犹豫,都变成了此刻的笃定和温暖。
睿睿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家里的小床上,床头摆着个新礼物——那个藏区男孩寄来的牦牛角哨子,被穿成了项链。妈妈说,这是给他的“公益接力棒”。
“等我长大了,要带着哨子去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摸着冰凉的哨子,在心里默默许愿,“去甘肃看周爷爷的向日葵,去藏区看会骑马的大哥哥,去马尔代夫看会开花的珊瑚……告诉他们,公益的长河,还在流呢。”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银色的光斑,像条静静流淌的河。叶惊鸿知道,这条河的源头,或许只是当年那点微小的善意,但只要有人继续往里注水,它就会永远奔流,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期盼,奔向更辽阔的未来。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像最初那样,带着爱和信念,一步一步,稳稳地走下去,直到看见更多的花开,听见更多的笑声,遇见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