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故事的尾声与余生的序章
林溪的儿子上幼儿园那年,班级组织亲子活动,主题是“我的爸爸妈妈”。
小朋友们拿着画笔,在画纸上涂涂抹抹。儿子举着蜡笔问她:“妈妈,你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
林溪看着他酷似丈夫的眉眼,突然想讲个故事。
“妈妈年轻时,喜欢过一个很厉害的男生。”她拿起红色的蜡笔,在纸上画了个跳跃的小人,“他打篮球很厉害,跑步也很快,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弯成月牙。”
“那后来呢?”儿子眨着眼睛问。
“后来啊……”林溪画了棵大大的香樟树,“后来我们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地方,像两棵树一样,在各自的土壤里扎根,长出了新的枝叶。”
“那妈妈会难过吗?”
“一开始会啊。”她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但后来妈妈明白了,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不是为了一直陪着你,而是为了教会你一些东西。比如,怎么去喜欢一个人,怎么勇敢地面对失去,怎么变成更好的自己。”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画纸上添了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那这个姐姐是谁呀?”
林溪看着那个小人,突然想起陈倦的女儿念念。她笑了笑:“是个很可爱的小朋友,和你一样,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活动结束后,林溪在家长群里看到一张照片。是其他家长拍的,她正低头听儿子说话,阳光落在她们身上,丈夫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相机,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
她把照片设成手机壁纸,锁屏时,屏幕映出她脖子上的项链——是丈夫送的结婚纪念日礼物,吊坠是片银杏叶,却比当年陈倦送的那片,多了几分圆润的弧度。
那年冬天,林溪收到一个快递,是陈倦寄来的。打开一看,是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贴满了高中同学的近照。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便签,是她当年塞在陈倦抽屉里的那一张,“祝你前程似锦”几个字旁边,多了一行新的字迹:“你也是。”
窗外的雪还在下,儿子正趴在地毯上,和视频里的念念分享新玩具。丈夫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在看什么呢?”
“没什么。”林溪合上相册,转身回抱住他,“在想,现在真好。”
是啊,现在真好。
青春里的那场心动,那场心痛,那些来不及的告别,那些弄丢的时光,终究都变成了回忆里的暖光。它们不再灼人,不再尖锐,只是在某个飘雪的午后,某个闻到香樟味的瞬间,轻轻提醒你:
你曾那样热烈地爱过,也那样勇敢地走过。
你给的糖化成了伤,却也滋养了后来的成长。
这场青春,遇见你,没浪费。
这场人生,放下你,才完整。
故事或许只剩一个人记得细节,但那些关于爱与成长的印记,早已刻进生命里,成为余生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