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知否:盛家盛世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知否盛明兰 

第十七章:申阁老府·才女和珍初登场**

知否:盛家盛世

初夏的暖风拂过申阁老府邸的后花园,带着草木的清新与水榭旁荷塘初绽的淡香。水榭亭台布置得极为清雅,素绢屏风上绘着水墨山水,几案上错落摆放着时令瓜果与精致的点心。今日是申夫人举办的初夏雅集,受邀前来的皆是汴京城中颇有分量的官眷夫人,各自带着如珠似玉的女儿们。

申夫人身着深紫色缠枝莲纹褙子,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簪着赤金嵌宝的华盛,笑容温婉得体,正与几位夫人寒暄。她身旁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受邀主宾——齐国公府的平宁郡主。郡主今日穿着绛红色金线绣鸾鸟纹宫装,通身气派雍容,保养得宜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矜持微笑,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在场每一位闺秀。其他几位夫人带来的女儿们,或矜持地垂首端坐,或小声与同伴交谈,或好奇地打量着园中景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忽然,园中原本细碎的交谈声似乎低了下去。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水榭通往花园深处的小径。只见一位少女在两名青衣侍女的陪同下,正缓步而来。

她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身量已然长成,纤细合度。一身天水碧的素锦襦裙,衣料是极好的暗花缎子,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内敛的光泽。裙裾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如碧波微漾。发髻梳得简单雅致,只簪了一支点翠衔珠步摇,那步摇的垂珠随着她的行走,在耳畔轻轻摇曳,更衬得她脖颈修长白皙。她脸上脂粉极淡,近乎素面朝天,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鼻梁挺秀,唇色是天然的樱粉。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份气度,并非刻意端着的架子,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沉静从容,眼神清澈明亮,却又带着超越年龄的通透与安然。她步履轻盈,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仿佛周遭所有的目光与喧闹都无法扰动她内心的宁静。

平宁郡主端着青瓷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那双阅尽千帆的眼睛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欣赏。此女容貌虽非倾国倾城之绝色,但这份清雅高华、从容不迫的气韵,在她所见过的京中闺秀里,实属翘楚。她不由得微微侧身,低声向身旁的申夫人问道:“这便是府上的大姑娘?”

申夫人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与慈爱,含笑点头:“正是小女和珍。这孩子性子静,平日里就爱读些书,做些针线,今日难得出来见客,还望郡主和各位夫人多多包涵。”

申和珍行至水榭前,向母亲和在座的夫人、姐妹们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万福礼,声音清越悦耳:“和珍见过母亲,见过郡主娘娘,见过各位夫人,见过诸位姐姐妹妹。和珍来迟,还请恕罪。”礼数周全,姿态优美。

平宁郡主微微颔首,语气带着几分难得的温和:“无妨,申大姑娘气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话语里的赞许分量颇重,引得其他几位夫人也纷纷附和称赞。

雅集的主题是“咏初夏”。夫人们品茗闲谈,小姐们则开始展现才艺。有人抚琴,琴音淙淙;有人作画,笔下生花;有人填词,婉约清丽。轮到申和珍时,她并未选择琴棋书画这些闺阁常技,而是请侍女取来一套素雅的越窑青瓷茶具。

“今日天朗气清,荷风送爽,和珍不才,愿为母亲、郡主娘娘及各位夫人、姐妹点一盏新茶,以酬此初夏佳景。”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只见她净手焚香,姿态娴雅如行云流水。取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富有韵律。她的手指纤细白皙,动作却沉稳有力。当沸水注入茶盏,她执茶筅击拂,手腕灵活翻飞,茶汤表面逐渐泛起细密如雪的沫饽(茶沫)。不多时,一盏色泽鲜白、沫饽均匀紧贴盏壁的茶汤便呈现在众人面前。更令人惊叹的是,那雪白的沫饽之上,竟被她用极细的茶匙蘸取深色茶膏,勾勒出一幅微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图景!虽只寥寥数笔,荷叶的舒展、尖角的俏皮、水波的微漾却栩栩如生,意境全出。

“好!”一位懂茶的夫人忍不住低声喝彩,“点茶技艺已是不凡,这茶百戏更是精妙绝伦!申大姑娘好巧的心思,好稳的手!”

平宁郡主端起那盏茶,细细端详。茶汤清澈,沫饽如雪,荷图生动。她浅啜一口,茶香清冽,滋味醇厚回甘。她放下茶盏,看向申和珍的目光又深了几分。这份心性、这份定力、这份巧思,绝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她心中对齐衡未来正妻的模糊轮廓,似乎在这一刻清晰了许多,申和珍的名字被重重地画上了一个圈。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带着善意欣赏。席间一位姓陈的御史夫人带来的嫡次女陈三姑娘,自恃才貌,本想在雅集上拔得头筹,却被申和珍的风采和郡主明显的青睐压了一头,心中颇为不忿。她眼珠一转,看到了角落里一个穿着半旧不新藕荷色衣裙、低着头怯生生摆弄衣角的小女孩——那是申阁老一个不受宠的妾室所出的庶女,申和珍的七妹妹,不过八九岁年纪,生性胆小懦弱,今日被嫡母叫来凑数,却如坐针毡。

陈三姑娘故意提高了声音,带着几分夸张的怜悯:“哎呀,这位可是申府的七妹妹?怎么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不说话?瞧这衣裳,料子倒是旧了,可是府上针线上的人疏忽了?还是……”她故意拖长了语调,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申夫人和申和珍,“七妹妹在府里受了委屈不成?”

这话一出,气氛顿时有些微妙。众人目光都聚焦到那瑟瑟发抖的小庶女身上,只见她小脸煞白,头垂得更低,几乎要缩进椅子里,眼中已有了泪光,小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白了。申夫人脸上笑容淡了些,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正欲开口。

就在这时,申和珍却已莲步轻移,走到了庶妹身边。她并未直接反驳陈三姑娘那明显挑拨离间的话,只是温柔地蹲下身,轻轻握住了小女孩冰凉颤抖的手。她的动作自然而充满安抚的意味,声音柔和得如同春风拂过柳梢:“七妹妹,别怕。你瞧,园子里那株新移来的石榴树开花了,红艳艳的,多好看。姐姐带你去看看好不好?”

小女孩抬起泪眼朦胧的脸,怯怯地看着嫡姐温柔沉静的眼睛,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用力地点了点头。申和珍掏出自己的素帕,轻柔地为她拭去眼角的泪痕,然后牵起她的小手,对众人,尤其是对陈三姑娘的方向,落落大方地说道:“让诸位见笑了。我家七妹妹年纪小,性子腼腆,见了这许多生人,难免有些拘谨。小孩子家,就像那园中新荷,需得耐心呵护,方能在阳光下舒展绽放。衣裳不过是外在,府中姐妹和睦,心意相通才是紧要。陈姐姐如此关心舍妹,和珍代妹妹谢过了。”她微微颔首,语气不卑不亢,既解了庶妹的围,又四两拨千斤地将陈三姑娘那点不怀好意的“关心”挡了回去,更巧妙地用“新荷”呼应了自己方才的茶百戏,暗喻妹妹需要的是阳光雨露般的关怀而非当众的指摘。

这番应对,入情入理,滴水不漏,既展现了长姐的担当与爱护,又维护了家族颜面,更显出其心智的成熟与气度的宽宏。在座的夫人们看在眼里,心中无不赞叹。平宁郡主嘴角勾起一丝极淡却真实的弧度,心中对申和珍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才情出众,更有容人之量,持家之慧,处事之周圆。齐衡若得此贤内助,何愁家宅不宁,前程不锦?

陈三姑娘被这番软中带硬的话堵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讪讪地闭了嘴。

水榭另一侧,被隔在雕花木屏风之外的男宾区。少年齐衡正与申家几位公子交谈。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气质温润如玉,是京中有名的翩翩佳公子。隔着疏朗的竹林花影,他无意间望向水榭方向。恰巧看到申和珍蹲下身,温柔地为那怯懦的庶妹擦拭眼泪,牵起她的手,带着安抚人心的沉静笑容。少女侧脸的线条柔和而坚定,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天水碧的衣裙和专注的眉眼上,仿佛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那一瞬间,齐衡的心弦似乎被什么轻轻拨动了一下。他见过许多美丽的女子,却从未见过如此刻这般,将才情、智慧与心底自然流露的温柔善良融合得如此动人的景象。他一时有些怔忪,目光不自觉地追随着那抹清雅的碧色身影,直到她牵着妹妹消失在花木深处。

屏风内,申夫人看着女儿从容化解尴尬,带着庶妹离开的背影,眼中满是欣慰。平宁郡主端起茶盏,指间捻动着一颗圆润的菩提佛珠,目光深邃,心中已然有了计较。申阁老的嫡长孙女,才貌双全,品性端方,处事周全,更有难得的容人之量……此女,当真是珠玉之质。

申和珍初登场,便在汴京顶级闺秀圈中投下了一颗分量十足的石子,其光华,已隐隐盖过了许多同龄人。而她与齐国公府那根无形的红线,似乎也在平宁郡主心中悄然系紧。

上一章 第十六章 桂芬明兰·击鞠场上试锋芒 知否:盛家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八章:林氏筹谋·玉清观内布香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