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知否:盛家盛世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知否盛明兰 

第34章 琼林盛宴·盛家儿郎冠群芳

知否:盛家盛世

(时间线写着写着就忘了他们的那个年龄差,所以这里改一下年龄差,就是现在的年龄差,让他们年龄相差不要那么大。上章长栋六元及第是14岁、长松16、明兰13)

琼林苑内,灯火如昼,恍若白昼。金碧辉煌的殿阁楼台在无数宫灯和琉璃盏的映照下,流光溢彩,璀璨夺目。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空气中弥漫着御酒的醇香、珍馐的馥郁以及名贵花卉的幽芳。今夜,是为新科进士们举行的琼林盛宴,更是大宋开国以来最为传奇、最为轰动的一届——盛家兄弟,盛长松、盛长栋,竟在前后两年间,双双完成了连中三元、六元及第的旷世壮举!此刻,他们无疑是这场盛宴最耀眼的星辰。

十六岁的状元郎盛长松,身着一袭簇新的深绯色状元袍,头戴金花乌纱帽,身姿挺拔如青松,面容沉静,眉眼间虽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清朗,但那份经盛琮严格雕琢后的沉稳气度已浑然天成。他步履从容,行走间袍袖微动,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从容风华。紧随其侧的是年仅十四岁的弟弟盛长栋,同样身着绯袍,乌纱帽上的金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身量比兄长稍矮,面容俊秀更甚,一双眼睛清亮灵动,顾盼间神采飞扬,少年意气与绝世才华交织,令人见之忘俗。兄弟二人并肩而行,一个如朗月清风,一个似朝阳初升,瞬间吸引了满场目光。惊叹、艳羡、赞叹、甚至带着难以置信的目光,如同潮水般涌向他们。

“天佑大宋!盛门双璧,实乃百年不遇之祥瑞!”

“十六岁状元!十四岁状元!这……这盛家风水何其鼎盛!”

“盛相教子有方,真乃我朝文坛之泰山北斗!”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吾等老朽,唯有叹服!”

低语议论声在各席间蔓延,无论真心假意,此刻都不得不为这盛家兄弟的惊世才华与盛家如日中天的气运所折服。

御座之上,仁宗皇帝赵祯满面红光,笑容和煦,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欣慰。他身旁端坐的太子赵昕,年已十三,身着杏黄色太子常服,身姿端正,眉目清俊,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飘向女眷席的方向。那里,十三岁的明嘉县主盛明兰,作为未来太子妃,亦在受邀之列。她今日穿着茜色宫装,梳着精致的双丫髻,簪着珍珠步摇,粉雕玉琢的小脸上带着得体的浅笑,安静地坐在母亲平乐郡主(此刻已因女儿即将为太子妃而尊荣更甚)卫恕意身侧,仪态端庄,眼神清澈而沉静,已隐隐透露出未来国母的雏形。赵昕的目光与她偶尔交汇,两人都极快地垂下眼帘,但少年太子嘴角那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却泄露了心底的柔软。

盛宴开席,君臣同乐。皇帝亲自举杯,为诸位新科进士贺,尤其对盛家兄弟不吝赞誉之词:“盛卿一门双杰,连中六元,此乃文曲双星降世,佑我大宋文运昌隆!长松沉稳,长栋灵慧,皆国之栋梁,朕心甚慰!此杯,贺我朝又得贤才!” 皇帝金口玉言,定下了“文曲双星”的称号,更是将盛家荣耀推向顶点。

盛琮与卫恕意夫妇作为父母,坐在离御座不远的上席。盛琮一身紫袍玉带,神色虽一如既往的持重内敛,但眉宇间那份深沉的骄傲与欣慰却是如何也掩藏不住。卫恕意身着华美的郡主礼服,容光焕发,端庄温婉中带着母性的光辉,看向两个儿子的眼神充满了自豪与怜爱。盛老太太作为一品国夫人,亦被奉于上座,满头银丝梳理得一丝不苟,精神矍铄,看着两个孙儿被皇帝如此褒奖,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光。

太子赵昕亦起身,举杯向长松、长栋致意,言语虽不多,但那份对盛家、尤其对明兰未来夫家的亲近之意,表露无遗。他目光扫过明兰时,见她正专注地看着两位兄长接受赞誉,小脸因兴奋而微红,眼神亮晶晶的,心中更是柔软。

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盛家如此煊赫。有几位老派文臣,虽表面上恭贺,眼底却藏着复杂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其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翰林,借着酒意,捋须笑道:“盛家两位小状元郎,才情冠绝古今,实令老夫汗颜。只是,少年登科,风光无限,却不知这‘六元及第’之重,二位小郎君可曾细细思量?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这为官之道,可比做学问要复杂艰深得多咯。” 话中暗藏机锋,既有倚老卖老的告诫,也隐晦地点出盛家权势过盛可能招致的隐患,更暗含对少年人能否担得起这份重望的质疑。

此言一出,席间气氛微微一滞。一些目光投向了盛家兄弟,想看这两位少年天才如何应对。

长松面色不变,放下酒杯,起身对着老翰林恭敬一揖,声音清朗沉稳:“老大人教诲,晚辈谨记于心。家父常训诫,功名乃身外之物,为官之本在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六元虚名,非我辈所求,实乃皇恩浩荡,考官慧眼。晚辈深知前路漫漫,必当以家父为楷模,以诸位前辈为榜样,克己奉公,如履薄冰,不负皇恩,不负所学。” 他引用了《大学》开篇,点明为官根本,既回应了告诫,又谦逊得体,更抬出了盛琮这块金字招牌,将锋芒隐于恭谨之后。

长栋也随即起身,他年纪更小,笑容却带着少年人的清朗无畏:“老大人说得是!小子年幼,确实不懂许多世事艰难。但小子记得父亲说过,学问之道,贵在‘知行合一’。小子虽愚钝,却也明白,既食君禄,当忠君事。前路或有风雨,但小子不怕,有陛下圣明烛照,有太子殿下引领,有父亲兄长教导,还有诸多像老大人这样为国为民的忠直前辈在朝,小子只需持守本心,勤勉向前便是!这‘木秀于林’,小子不敢当,只愿做一棵扎根沃土、努力向阳的小树苗罢了!” 他巧妙地避开了权势锋芒的话题,转而强调“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和依靠朝廷、依靠前辈的态度,以退为进,用少年人的赤诚坦荡化解了老臣的世故敲打,更不着痕迹地拍了皇帝、太子和在场重臣的马屁。

他这番机敏又不失天真的回答,引得席间一阵善意的轻笑,连仁宗皇帝也抚须点头,目露赞许。那老翰林也被噎得一时无言,只得干笑两声,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原本暗藏的几分刁难,被兄弟俩一个沉稳一个灵动的应对轻松化解。

这时,一直安静坐着的明兰,忽然抬起清澈的眼眸,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响起,带着少女特有的清甜:“陛下,太子殿下,诸位大人,明兰年幼,本不该在如此盛宴上多言。只是方才听老大人提及‘木秀于林’,明兰忽然想起《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父亲和兄长们在家也常以此自省。盛家深受皇恩,得此荣耀,唯有战战兢兢,克勤克俭,以忠君报国之心,行利国利民之事,方不负陛下天恩,不负诸位长辈期许。” 她引经据典,点出“谦逊”之道,更是将盛家的态度拔高到顺应天道、忠君报国的层面,既回应了质疑,又展现了未来太子妃的格局与学识,也隐晦地表达了盛家懂得收敛锋芒、持盈保泰的智慧。

她的话音刚落,太子赵昕立刻接口,声音清朗带着不容置疑的维护:“明嘉县主所言甚是。盛家满门忠贞,才华横溢,乃国之柱石。父皇与孤,对盛相、对长松长栋两位新科状元,皆寄予厚望。我大宋有此少年英才,实乃社稷之福!” 太子的金口玉言,彻底为这场小小的风波定了性,也再次昭示了皇家对盛家的绝对信任与倚重。

皇帝龙颜大悦,连声赞道:“好!好一个‘满招损,谦受益’!盛家儿女,果然个个不凡!明嘉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朕心甚慰!当浮一大白!” 皇帝亲自举杯,众人纷纷附和,气氛重新热烈起来,且更胜之前。盛家兄弟的才华、应对,明兰的慧心妙语,太子的回护,都成为这场琼林盛宴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一时间,恭贺盛琮、卫恕意夫妇,恭贺盛家兄弟的人络绎不绝,几乎要将他们的席位淹没。盛家门庭之盛,权势之隆,在今日这场琼林盛宴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松栋双星的光华,彻底盖过了所有新科进士,也照亮了整个大宋的夜空。

上一章 第33章 长栋紧随·兄终弟及续传奇 知否:盛家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5章 赐婚东宫·明嘉县主定储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