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镇上的铺子,年味就浓了起来。赵茹带着孩子们,把铺子前前后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在门框上贴了王秀才写的春联,红底黑字,透着喜庆。二柱和二丫还在院子里挂了串小灯笼,天一黑点亮,暖黄的光映着孩子们的笑脸,格外温馨。
“娘,我们什么时候包饺子呀?”小宝扒着厨房的门框,看着赵茹揉面,小脸上满是期待。
“等大勇哥回来就包。”赵茹笑着说,手里的面团在她掌心转着圈,很快就变得光滑圆润。她今天特意买了精面粉,还割了两斤五花肉,打算给孩子们包顿像样的饺子。
说话间,李大勇从学堂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张红纸。“娘,这是周先生给的,说贴在门上能辟邪。”他把红纸递过来,上面是周先生亲笔写的“福”字,笔力遒劲。
“周先生有心了。”赵茹接过“福”字,小心地贴在堂屋的正中央,又让李大勇去烧热水,准备包饺子。
孩子们分工合作,李大勇负责擀皮,二柱和阿莲负责摆饺子,二丫和三丫则围着赵茹,学着包饺子。小宝年纪小,帮不上忙,就坐在一旁,拿着块面团捏小玩意儿,自得其乐。
“娘,你看我包的!”二丫举着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脸上沾着面粉,像只小花猫。
“真好看,我们二丫真能干。”赵茹笑着夸她,又手把手教她捏褶子,“你看,这样一捏,饺子边就好看了,还不容易露馅。”
阿莲学得最快,包的饺子虽然不如赵茹的精致,却也有模有样,惹得李大勇都忍不住夸她:“阿莲妹妹,你这手艺快赶上娘了。”
阿莲脸一红,低下头继续包,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在这个家里,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像冬日里的阳光,一点点驱散了心底的寒意。
饺子下锅时,热气腾腾的白雾弥漫了整个厨房,带着肉香和面香,馋得孩子们直咽口水。赵茹还特意煮了些红薯和年糕,寓意“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除夕夜的饭桌上,摆满了菜肴:一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一碗香气扑鼻的鸡汤,还有孩子们爱吃的糖醋鱼和炒青菜,当然,最显眼的还是那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赵茹给每个孩子都夹了个饺子:“快吃,看看谁能吃到铜钱。”她在三个饺子里包了铜钱,谁吃到了,就寓意着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孩子们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咬着饺子,眼睛瞪得圆圆的。忽然,二柱“哎哟”一声,从嘴里吐出一枚铜钱,高兴得跳了起来:“我吃到了!我吃到了!”
紧接着,李大勇也吃到了一枚,最后一枚被阿莲吃到了。她看着手里的铜钱,愣了愣,随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像朵悄然绽放的小花。
赵茹看着他们,心里暖暖的。她没吃到铜钱,却觉得此刻的幸福,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吃完饭,赵茹给每个孩子发了压岁钱,用红纸包着,不多,却代表着她的心意。“新的一年,希望你们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
“娘也健健康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小脸上满是真挚。
守岁时,赵茹坐在灯下,给孩子们讲起了自己前世的故事——当然,她换了个说法,说是听来的传说。她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人们不用油灯,晚上也能亮如白昼;不用走路,坐在铁盒子里就能跑得飞快;还能隔着很远说话,就像面对面一样。
孩子们听得眼睛都直了,一个个张着小嘴,满是好奇。
“娘,那地方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二丫忍不住问。
“当然是真的,”赵茹笑着说,“这世上呀,还有很多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没去过的地方。所以你们要好好读书,好好学本事,将来才能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李大勇用力点头:“娘,我以后一定要考中功名,带你们去京城看看!”
“我也要去!”二柱也跟着喊。
看着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赵茹知道,她的话,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随着他们的成长,慢慢发芽、开花,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窗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赵茹推开窗户,看着漫天绚烂的烟花,又看了看身边依偎着的孩子们,嘴角扬起一抹满足的笑容。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她的茹艺坊会越来越好,孩子们会健康长大,而她,也会继续用自己的双手,把这平凡的日子,过得像烟花一样绚烂。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