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勇考中秀才的消息,在整个镇子乃至周边县城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每天都有乡绅名流、文人雅士前来拜访,或是送上贺礼,或是邀请李大勇去家中讲学。赵茹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教导李大勇不可骄傲自满,要谦虚待人。
“娘,我明白的。”李大勇认真点头,“这些不过是虚名,我还是想多读书,增长见识。”
看着儿子沉稳的模样,赵茹心中满是欣慰。
一天,布庄掌柜又登门拜访,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更令人惊喜的消息——京城最大的绸缎庄“瑞锦轩”,听闻了赵茹绣制的“百鸟朝凤”屏风,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想邀请她去京城,担任绣坊的首席绣娘,工钱是镇上的数倍,还承诺为她提供独立的工作室。
“赵掌柜,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布庄掌柜激动地说,“只要你去了瑞锦轩,以后整个京城的达官显贵,都会找你做绣品,那可是名利双收的事!”
赵茹听后,心中十分纠结。去京城,意味着能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提升自己的绣艺,还能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可一旦去了,就要离开熟悉的小镇,离开这些相处已久的乡亲,而且京城繁华复杂,她也担心会有诸多不便。
晚上,赵茹把孩子们叫到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娘,我觉得可以去。”李大勇率先开口,“京城是天子脚下,有最好的学问和最多的书籍,我也想去见识见识,说不定能结识更多有学问的人。”
二柱和二丫也跟着点头:“我们也想去京城,听说那里有好多好玩的!”
只有阿莲默默不语,赵茹注意到她的异样,轻声问:“阿莲,你怎么想?”
阿莲抬起头,眼中含着泪:“娘,我舍不得这里,舍不得奶奶的坟,也舍不得镇上的乡亲们……”
赵茹心中一酸,拉过阿莲的手:“好孩子,娘明白你的心思。这样吧,我们先不着急做决定,我去问问镇上的乡亲们,再考虑几天。”
接下来的几天,赵茹四处打听京城的情况,还找王秀才和张屠户夫妇商量。王秀才捋着胡须说:“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不过京城不比咱们这小地方,人情世故复杂,你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几个孩子,可得想清楚。”
张屠户则拍着胸脯说:“赵妹子,要是你决定去,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们都盼着你能有更好的发展。”
乡亲们的支持和关心,让赵茹心中暖意融融。经过深思熟虑,她终于做出了决定——去京城。
“阿莲,我们每年都会回来看望奶奶,也会回来看望乡亲们。”赵茹温柔地对阿莲说,“到了京城,我们还能把日子过得更好,让奶奶在天上也能安心。”
阿莲擦了擦眼泪,用力点头:“娘,我听你的。”
决定之后,赵茹便开始着手准备。她辞退了绣坊的帮工,把铺子低价转让给了李寡妇,又把家中的杂物整理打包,只留下一些必要的行李。
离开的那天,镇上的乡亲们都来送行。大家纷纷送上自家的特产,还有温暖的祝福。
“赵掌柜,到了京城别忘了给我们写信!”“有空就回来看看啊!”
赵茹眼中含泪,一一谢过。看着熟悉的小镇和乡亲们,她心中满是不舍,但一想到未来的机遇,又充满了期待。
马车缓缓启动,孩子们趴在车窗上,向乡亲们挥手告别。赵茹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风景,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京城站稳脚跟,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京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赵茹相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在新的土地上开启一段更加精彩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