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带着孩子们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京城。刚进城,孩子们就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惊呆了。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街边店铺林立,酒楼茶肆里坐满了人,还有杂耍艺人在街边表演,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娘,京城比咱们镇上热闹多了!”二柱兴奋地拉着赵茹的手,眼睛都看直了。
赵茹笑着点头,心中却有些忐忑。这京城虽繁华,可接下来的日子,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按照布庄掌柜给的地址,他们找到了瑞锦轩。这是一座气派的三层小楼,雕梁画栋,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上面写着“瑞锦”二字,十分醒目。
赵茹深吸一口气,带着孩子们走了进去。店里的伙计见来了客人,立刻迎了上来:“几位客官,是要买绸缎还是绣品?”
“我们找你们掌柜的,我是赵茹。”赵茹礼貌地说道。
伙计一听,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原来是赵姑娘,掌柜的吩咐过,您一来就带您去见他。几位随我来。”
他们跟着伙计上了二楼,来到一间布置雅致的房间。一位中年男子从书桌后起身,笑着迎了过来:“赵姑娘,可算把你盼来了!我是瑞锦轩的掌柜,周福。”
赵茹连忙行礼:“周掌柜,久仰了。多谢您的赏识,给我这个机会。”
周福摆了摆手:“赵姑娘客气了。你的手艺,我可是早有耳闻,那‘百鸟朝凤’屏风,绣得真是精妙绝伦!我相信,有你加入,瑞锦轩的生意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简单寒暄几句后,周福便带着赵茹参观绣坊。绣坊在三楼,宽敞明亮,摆放着十几张绣架,绣娘们正在专心刺绣。看到赵茹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以后就是你的工作室了。”周福指着一间单独隔开的房间说道,里面摆放着崭新的绣架、针线和各种绸缎,还有一张宽大的桌子,上面放着笔墨纸砚。
“太感谢您了,周掌柜。”赵茹感激地说道。
“别客气,这都是你应得的。”周福笑着说,“对了,过几天有位重要的客人要来,是礼部尚书的夫人,她想定制几件绣品,作为给女儿的陪嫁。这可是咱们瑞锦轩的贵客,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可有信心?”
赵茹微微皱眉,心中虽有些压力,但还是坚定地点点头:“我尽力而为。”
“好,我相信你。”周福满意地说道,“要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我会全力支持你。”
参观完绣坊,周福又帮赵茹安排好了住处,是离瑞锦轩不远的一个小院,干净整洁,有几间房,足够他们一家人住下。
安顿好之后,赵茹带着孩子们去街上买了些生活用品。路过一家书铺时,李大勇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娘,我能进去看看吗?”他望着书铺里琳琅满目的书籍,眼中满是渴望。
“进去吧,挑几本你喜欢的。”赵茹笑着说道。
李大勇兴奋地走进书铺,拿起一本本经典著作,爱不释手。赵茹看着儿子专注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
就在这时,书铺里走进来一位年轻公子,衣着华贵,气质不凡,身后还跟着两个仆人。他径直走向书架,拿起一本诗集,随意翻看起来。
突然,公子手中的诗集不小心掉落在地,刚好砸到了正在专心挑书的李大勇的脚。
“哎呀!”李大勇疼得叫出声来。
公子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弯腰捡起,一脸歉意地说道:“实在对不住,我不是故意的。你没事吧?”
李大勇揉了揉脚,摇摇头:“没事,公子也不是故意的。”
公子打量了李大勇一番,见他虽然穿着朴素,但气质儒雅,心中不禁有些好奇:“看你模样,像是个读书人?”
“回公子的话,我是刚考中的秀才。”李大勇恭敬地回答道。
“哦?原来是位秀才,失敬失敬。”公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我也颇爱读书,今日能在此遇到知音,也算有缘。不知你对这诗集有何见解?”
两人便站在书铺里,热烈地讨论起诗词来。赵茹在一旁看着,心中暗暗惊叹,这公子谈吐不凡,见识广博,与儿子竟有许多共同话题。
聊了好一会儿,公子才意犹未尽地说道:“今日与兄台相谈甚欢,改日定要再聚。我还有些事,先行一步。”
说完,他带着仆人离开了书铺。李大勇望着公子离去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大勇,这位公子是谁啊?”赵茹走上前问道。
“我也不知,不过看他气度不凡,想必身份不一般。”李大勇说道,“能与他交流,我受益良多。”
赵茹笑着点点头:“京城果然藏龙卧虎,以后你可要多结交些有学问的人,增长见识。”
“嗯,我知道了,娘。”李大勇应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回到小院,赵茹开始为礼部尚书夫人的订单做准备。她查阅了大量资料,构思绣品的图案和针法,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孩子们也懂事地帮忙,二柱和二丫帮忙整理丝线,阿莲则在一旁打下手,认真学习。
夜幕降临,小院里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赵茹知道,京城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许多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