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悦心斋记事
本书标签: 古代  双男主  权谋 

第三十六章:茶熟梅香,岁序温良

悦心斋记事

入秋时,悦心斋的后院多了株红梅。是萧逸景从镇国公府移栽来的,说“等冬天开花,煮茶时添两瓣,滋味更醇”。沈清欢蹲在炉边炒茶,看清砚举着小铲子给梅树培土,少年的个头又蹿了半尺,眉眼间褪去稚气,倒有了几分沈清欢的沉静。

“哥,秦大哥说念春会喊‘茶’了。”清砚直起身,鼻尖沾着泥,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桂花糕——是阿芸今早送来的,说“新蒸的,给清砚补补身子”。“他还说,要带念春来学炒茶,将来也开个茶馆,叫‘念心斋’,跟咱们对着干。”

沈清欢失笑,往茶锅⾥加了把新采的雨前龙井,青绿色的芽叶遇热蜷成小团,香气漫得满院都是。“秦峰那是怕念春学他舞刀弄枪。”他瞥了眼廊下的萧逸景,对方正低头翻着本茶谱,玄色袖口沾着点茶末,显然是刚帮着筛过茶。“周御史呢?不是说今早来评茶?”

“在里屋跟陈武下棋呢。”萧逸景抬头时,正好撞见沈清欢的目光,眼里的笑意像化开的蜜,“老大人说,今年的秋茶比春茶多了点‘烟火气’,是因为炒茶时多了个‘捣乱的’。”他朝清砚努了努嘴,惹得少年红着脸往茶锅⾥猛添柴火,火星溅得满脸都是。

正说着,秦峰抱着念春来了。小姑娘穿着件粉袄,手里攥着片干茶叶,见了沈清欢就伸胳膊要抱,嘴里含糊地喊:“茶……茶……”阿芸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食盒,里面是刚烤的芝麻饼,饼上用糖霜画了个小小的茶炉,憨态可掬。

“苏谷主从江南寄了新茶来。”阿芸把食盒往案上一放,眼角的笑纹里还带着初为人母的温柔,“说叫‘雨前雪’,是用晨露炒的,让咱们尝尝鲜。”她往沈清欢手里塞了封信,“还说江南的芦苇荡开了,问你们秋后要不要去采菱角,她备了乌篷船。”

沈清欢展开信纸,苏晚的字迹依旧娟秀,末尾画着株并蒂莲,像在打趣他和萧逸景。“等清砚的茶炒完了,就去。”他抬头看向萧逸景,对方正逗着念春玩,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喂她,惹得小姑娘咯咯直笑,口水沾了他满手。

周御史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捏着颗棋子,棋盘上的残局显然是陈武输了——老大人的胡须翘得老高,却装作不在意:“清欢啊,这秋茶得配新酿的米酒,我让小厮回家取了,今个就在你这悦心斋,喝到月上梢头。”

陈武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个陶瓮,瓮口飘出淡淡的酒香:“这是秦校尉让军酿坊特酿的,说‘给清欢掌柜和萧公子暖身子’,我偷偷尝了口,比去年的烈!”他瞥见阿芸在给念春喂奶,突然红了脸,“那……那我去看看梅树的土够不够,别冻着根须。”

暮色降临时,悦心斋的灯亮了。沈清欢坐在琴案前,指尖拨弄琴弦,弹的是支新谱的曲子,调子像秋夜的风,带着点清冽,却又暖得熨帖。萧逸景靠在案边,给众人分茶,茶盏里的“雨前雪”浮在水面,像撒了把碎银,混着米酒的香,漫得满室都是。

念春趴在秦峰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那片干茶叶。阿芸轻轻取下茶叶,往她领口塞了个小小的香囊,里面是苏晚寄来的艾草,说“能安神”。周御史抿着米酒,说起年轻时审过的案子,末了叹口气:“还是你们这好,茶是暖的,人是笑的,比案牍上的字活得实在。”

清砚抱着新炒的茶饼,挨个儿给大家分:“陈武说这个能存到冬天,等梅花开了,泡着喝,比蜜还甜。”他给萧逸景递茶时,不小心碰倒了案上的金簪——是那日陛下赐的并蒂莲簪,滚到沈清欢脚边,被他弯腰拾起,轻轻插进萧逸景的发间。

“歪了。”萧逸景笑着扶正,指尖划过沈清欢的手背,像在弹奏无声的琴。窗外的月光爬上梅树枝桠,照在檐下的铜铃上,铃舌轻晃,混着琴音、笑声、米酒的醇,像首被岁月温柔包裹的歌。

沈清欢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他抱着清砚躲在破庙里,听着影阁的马蹄声从墙外掠过,以为这辈子都要在躲藏中度过。可如今,他坐在暖融融的悦心斋里,身边有笑闹的友邻,有默契的爱人,有慢慢长大的弟弟,连空气里都飘着安稳的甜。

“茶要凉了。”萧逸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点笑意。

沈清欢回过神,端起茶盏,与他轻轻一碰。茶盏相触的轻响,像在说:这乱世里的风雨,终究是停了;那些藏在茶烟里的坚守,那些浸在岁月里的温柔,都成了悦心斋最暖的注脚。

往后的日子,大抵就是这样了。春采新茶,夏听蝉鸣,秋酿米酒,冬赏梅雪。有人陪你煮茶,有人听你弹琴,有人在檐下等你回家,把寻常的日子,过成最不寻常的诗。

悦心斋的铜铃,还在风里轻响。像在说:故事未完,茶温正好,我们,慢慢等。

上一章 第三十五章:案结茶续,檐下生暖 悦心斋记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雪落梅开,年味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