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生产那日,府里上下都捏着一把汗。
稳婆进了产房,里面传来一阵接一阵的痛呼声,柒月守在外面,听着心都揪紧了。直到日头偏西,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紧张的气氛,稳婆抱着一个红布裹着的襁褓走出来,满脸喜气:“恭喜恭喜!是个千金,母女平安!”
柒月松了口气,连忙让人赏了稳婆,又吩咐厨房炖了红糖小米粥,送去给魏氏。
她进去看时,魏氏脸色苍白,却带着满足的笑意,正低头看着怀里的孩子。那女婴小小的,皱巴巴的像只小猫,却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很是精神。
“辛苦你了。”柒月在床边坐下。
魏氏抬头,眼里闪着光:“你看她多乖,一点都不闹。”
柒月原以为,她盼了这么久,定是想要个儿子,没成想生了女儿,竟也这般欢喜。
“女儿好,贴心。”柒月笑着说。
“是啊,女儿好。”魏氏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小脸,语气里满是温柔,“不管是男是女,都是我的心头肉。”
柒月看着她,忽然觉得,自己从前或许是看错了魏氏。她并非只有算计,也有这份为人母的柔软。
消息很快送到了木兰围场。没过几日,胤祯的回信便到了,字里行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还特意给女儿取了个小名,叫“喜儿”,说是“见字如面,闻女则喜”。至于大名,按规矩要等三岁时请皇上赐字,或是由族中长辈定下。
魏氏抱着孩子,听丫鬟念完信,笑得眼角都起了细纹:“喜儿,你看你阿玛多疼你。”
府里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添了不少生气。下人们见了魏氏,都恭敬地喊“魏主子”,连带着对喜儿也格外上心。柒月看在眼里,心里既有几分羡慕,也替她高兴。
又过了些日子,胤祯和完颜福晋从木兰围场回来了。
他一进府,便径直去了魏氏院里,看女儿去了。柒月远远看见他抱着喜儿的样子,动作有些笨拙,却满眼都是温柔,嘴角一直扬着,是她从未见过的欢喜。
晚些时候,他才来到柒月的院子。
他晒黑了些,也瘦了些,却比走时更显精神,眉宇间带着一股意气风发的劲头。
“在围场时,我一箭射中了头鹿,皇上赏了我一把宝弓。”他笑着说,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的得意。
“恭喜爷。”柒月由衷地替他高兴。
“还有,”他顿了顿,眼神亮了些,“皇上让我参与兵部的事了,虽然只是些杂务,却也是个开头。”
柒月这才明白,他这份意气风发,不仅是因为得了赏赐,更是因为在朝堂上有了进展。
那一夜,他留宿在了她的院里。或许是因为添了女儿的喜悦,或许是因为在兵部得了机会,他的心情格外好,话也多了起来。
柒月看着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那点因他先去看魏氏而生的失落,也烟消云散了。
日子仿佛一下子明媚起来。府里添了喜儿,热闹了不少;胤祯在朝堂上渐渐有了差事,不再是从前那个“光头阿哥”;而她,也在这一年的尾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好消息。
那日她晨起时有些反胃,起初没在意,直到接连几日都这般,才让春桃悄悄去请了太医。
太医诊脉后,笑着拱手:“恭喜格格,是喜脉,已有一个多月了。”
柒月愣在那里,半天没回过神。
怀孕了?她真的怀孕了?
直到春桃激动地喊“姑娘,您有喜了”,她才猛地落下泪来。盼了这么久,终于盼来了。
她摸着自己尚且平坦的小腹,那里正孕育着一个小小的生命,是她和他的孩子。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暖融融的。柒月擦了擦泪,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一年,真是喜事多多。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这个孩子能给她带来什么,但此刻,她只觉得满心欢喜,像揣了一颗温热的太阳,暖得人浑身都舒服。
或许,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