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德云社:云字科大小姐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团宠  德云社     

汾河湾的挑战

德云社:云字科大小姐

三庆园的后台,《汾河湾》的本子被翻得卷了边。曲云笙坐在镜前,指尖划过“薛仁贵”三个字,旁边杨九郎正捧着剧本唉声叹气,活像个被押赴刑场的犯人。

“师姐,咱商量商量呗?”杨九郎搓着手,试图做最后的挣扎,“薛仁贵这角色太硬了,您一个姑娘家,又是甩枪又是亮架的,万一闪着腰可咋办?要不……咱换《打灯谜》?我保证把您捧得明明白白的!”

曲云笙头也没抬,从镜柜里抽出支红笔,在“武戏身段”那栏画了个圈:“你当师父是跟我开玩笑呢?”她抬眼看向镜子里的杨九郎,“再说了,你忘了当年我教你《黄鹤楼》的身段?那会儿你摔得比谁都狠,怎么现在倒替我担心起来了?”

杨九郎被噎得说不出话。他哪是担心师姐,是怕自己拖后腿——《汾河湾》里的柳银环虽说是捧哏,却得配合薛仁贵的武戏接包袱,一个身段没跟上,就容易变成“车祸现场”。他偷偷瞥了眼曲云笙标满批注的剧本,光“亮相”的姿势就画了三种,连眼神该往哪瞟都写得清清楚楚,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九郎哥,加油!”秦霄贤抱着杯奶茶路过,冲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有师姐在,你肯定掉不了链子!”

“你小子懂什么!”杨九郎瞪了他一眼,转头看见周九良抱着三弦站在门口,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九良,快劝劝你师姐,这活儿真不适合她……”

周九良没接话,只是把三弦往桌上一放,调了个弦:“师姐要的《将军令》前奏,我练得差不多了。”他指尖一动,琴弦弹出段急促的调子,像马蹄踏在青石上,刚劲有力,正好配薛仁贵出征的武戏。

曲云笙眼睛一亮:“这个味儿对了!再快半拍,要带着股杀气。”

周九良点头,手指在弦上翻飞,调子瞬间变得凌厉起来,听得人心里发紧。杨九郎张了张嘴,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看来师姐是铁了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了。

正练着,张云雷一瘸一拐地挪了进来,手里还拄着根拐杖。他前几天录节目崴了脚,本该在家养着,却偏要来后台盯着。“身段练得怎么样了?”他往椅子上一坐,拐杖往地上一顿,“薛仁贵的亮相得有气势,别像个没睡醒的猫。”

曲云笙放下剧本,走到空地上,拎起大褂下摆,猛地一个转身,右腿屈膝,左手握拳抵在腰侧,右手凭空虚握,做了个握枪的姿势。她没穿戏服,可这一亮相,眼神陡然凌厉起来,嘴角噙着的那点笑意瞬间收了,真带出几分沙场老将的悍气。

“好!”周九良的三弦适时停了,忍不住低呼一声。

杨九郎看得直咋舌——这哪是练了几天的样子,分明是刻在骨子里的功夫。他忽然想起师娘说过,师姐小时候在戏校学过三年武生,后来改说相声,那些身段底子却没丢,当年演《八扇屏》的“莽撞人”,一个“虎跳”能惊得台下叫好声掀翻屋顶。

“还行。”张云雷嘴上说着还行,眼里却闪着满意的光,“就是转身后的眼神再沉半分,薛仁贵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得带着股沧桑劲儿。”他撑着拐杖站起来,亲自示范了个亮相的眼神,眼角微眯,嘴角往下压,瞬间从“二爷”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将军。

曲云笙跟着学了几遍,渐渐找到了感觉。镜子里的她,眼神里少了平日的温和,多了几分杀伐果断,连周九良都看直了眼,三弦差点从腿上滑下去。

“歇会儿吧。”杨九郎递过瓶水,看着曲云笙额角的汗,“这武戏太耗体力了,您一个姑娘家……”

“少来这套。”曲云笙接过水,仰头灌了大半瓶,“在台上,没什么姑娘家小伙子的,只有薛仁贵和柳银环。”她擦了擦嘴角的水渍,“再对一遍词,重点练‘回窑’那段,你的包袱得接住我的身段,不能掉在地上。”

杨九郎赶紧拿起剧本。那段“回窑”是全剧的难点,薛仁贵要边唱边做“走矮子”的身段,柳银环得在旁边接“您这是从哪儿学的螃蟹步”的包袱,既要俏皮又不能抢戏。曲云笙走了两遍,杨九郎总接慢半拍,急得抓耳挠腮。

“别慌。”曲云笙停下脚步,“你听九良的三弦,跟着他的节奏走。”她冲周九良使了个眼色,三弦声随即响起,调子轻快得像踩着鼓点。曲云笙踩着节奏走“矮子步”,步频稳得像装了发条,杨九郎跟着弦音接包袱,“您这步走的,比我家楼下卖螃蟹的还地道!”

后台爆发出一阵哄笑。孟鹤堂举着手机录视频:“哎哟喂,这才叫珠联璧合!九郎你早这样不就完了?”

杨九郎脸一红,却松了口气——原来跟着弦音走,真的能找到感觉。

练到后半夜,大部分师兄弟都走了,后台只剩他们三人。周九良的三弦声渐渐慢了下来,带着点深夜的疲惫;杨九郎打了个哈欠,眼圈黑得像熊猫;曲云笙揉着发酸的腰,额角的汗浸湿了碎发。

“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杨九郎提议,“离北展开箱还有半个月,慢慢练。”

曲云笙摇头,从包里翻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身段图,有的地方还用红笔标注“此处需加云手”“转身要快”。“北展的舞台大,身段得比平时夸张三成,不然最后排的观众看不清。”她指着其中一幅图,“这个亮相,明天得找个空旷的地方练,得让影子都带着劲儿。”

周九良看着那本比字典还厚的笔记,突然想起下午在玫瑰园听师娘说的话——当年师姐为了演好《八扇屏》的“莽撞人”,在院子里练“亮相”,太阳晒得中暑了,喝瓶藿香正气水接着来,直到每个动作都刻进骨子里。他低下头,默默调紧了琴弦——自己这点练琴的苦,实在算不了什么。

“九良,”曲云笙忽然开口,“明天把三弦换成京胡试试,我想听听薛仁贵唱‘家住绛州龙门郡’时,能不能带出点梆子的味儿。”

周九良眼睛一亮:“我知道有家乐器行有老京胡,明天一早就去借!”

杨九郎看着这两人一唱一和的样子,忽然觉得浑身是劲。他拍了拍胸脯:“行!明儿我早点来,咱把‘回窑’那段练到闭着眼都能走!”

凌晨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摊开的《汾河湾》剧本上。曲云笙的红笔还在“武戏”那栏写写画画,杨九郎在旁边标注包袱的气口,周九良的三弦偶尔弹出几个试音的调子,像在为这场硬仗预热。

没人说累,也没人提难。他们都知道,北展的舞台不止是演出的地方,是让曲云笙真正“回归”的战场,是让云字科的能耐亮给所有人看的机会。

曲云笙放下笔,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镜中人眼底带着红血丝,却亮得惊人,像藏着团火。她忽然想起师父递坎肩时说的话——“别给自个儿丢人”。

放心吧,师父。她在心里默念。这次,一定不会。

上一章 师父召见 德云社:云字科大小姐最新章节 下一章 北展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