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德云社:云字科大小姐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团宠  德云社     

跨界合作

德云社:云字科大小姐

曲云笙刚把书馆的铜锁扣好,手机就在大褂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的“国风音乐节”几个字让她愣了愣——这是业内最顶尖的传统与现代融合舞台,去年张云雷带着京韵大鼓登台,一度把#非遗也能炸场#送上热搜。

“师姐,音乐节的总导演亲自打来三回了。”电话那头,栾云平的声音混着打印机的嗡鸣,“说想让您跟民乐大师合作个节目,还说……预算无上限。”

曲云笙指尖划过门楣上的雕花,想起昨夜在玫瑰园整理旧物时翻出的磁带。那是十五年前,她偷偷把《报菜名》的词填进了电子琴谱,被师父发现时,磁带被卷成了麻花,却也换来了句:“敢想是好事,但得懂规矩。”

“告诉他们,我接了。”她望着胡同口渐亮的天光笑了,“但得按我的规矩来——排练室要摆张檀木桌,茶具得是景瓷的,再备把三弦。”

 

音乐节排练基地藏在798艺术区深处。废弃的厂房被改造成玻璃幕墙的工作室,墙上挂着全息投影幕布,角落里堆着琵琶、合成器和扩音设备。曲云笙推门而入时,正撞见位穿唐装的老先生对着调音台皱眉——是民乐界泰斗级的二胡演奏家林松鹤,当年她在戏曲学院旁听时,曾远远听过他的《二泉映月》。

“林先生。”曲云笙抱着三弦行礼,忽然发现老先生手边的谱架上,摆着张用毛笔写的《黄鹤楼》唱词,墨迹里还沾着松香。

“云笙丫头?”林松鹤推了推金丝眼镜,二胡弓子在手里转了个圈,“你师父前儿给我寄了段你说《隋唐》的录音,那嗓子亮得哟,比当年程砚秋先生的虞姬还俏。”

正说着,个染着银灰色头发的年轻人踩着滑板滑进来,T恤上印着电路板图案,是音乐节的金牌制作人阿K。“曲老师好!”他摘下耳机,露出耳朵上的金属耳钉,“我们想做个《闹天宫》的概念——您的相声贯口搭林老的二胡,再混点电子鼓点,绝对炸!”

曲云笙没接话,只是把三弦往檀木桌上一放。弦轴转动的瞬间,整个排练室仿佛落满了月光。她随手拨了段《夜深沉》的调子,忽然在快板部分猛地提速,琴码震颤的声浪里,竟带出了几分《数来宝》的俏皮。

“等等!”阿K突然按住调音台的暂停键,眼睛亮得像舞台灯,“就这个感觉!把传统的‘骨’拆了,往现代的‘肉’里嵌!”

 

磨合的过程像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林松鹤坚持二胡必须保留原调,认为“电子乐会毁了《闹天宫》的仙气”;阿K则想把孙悟空的台词做成电音特效,觉得“老派唱腔抓不住年轻人”。曲云笙索性搬了把太师椅坐在中间,手里转着醒木当惊堂木用。

“林先生,您听这段。”第三天午后,她把《八扇屏》里的“莽撞人”摘出来,用快板的节奏念得又快又急,“您的二胡跟着这个点儿走,弓子拉得野一点,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扫过凌霄殿。”

松香在琴弦上拉出火星的瞬间,林松鹤忽然拍了下大腿:“好个野字!我这把琴,当年跟着马连良先生演过《借东风》,就该这么拉!”

转头对阿K,曲云笙拿起三弦弹出段《小开门》,忽然让电子合成器加入贝斯音:“您试试把鼓点压在‘当哩个当’的空拍上,就像……就像给传统大褂加了条现代腰带。”

阿K手指在调音台上翻飞,当三弦的清脆撞上电子乐的厚重,整个排练室的空气都在震颤。负责灯光的小伙子突然喊:“这感觉!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戴上了蓝牙耳机!”

 

正式联排那天,舞台被改造成了虚实结合的仙境。全息投影在纱幕上投出流动的云彩,林松鹤的二胡从云雾里飘出第一个音时,台下的观众席发出轻轻的惊呼。曲云笙穿着改良的月白短褂,站在光影交织处,三弦往肩上一搭,开口便是《闹天宫》的贯口:

“那孙悟空头戴紫金冠,身穿锁子甲,脚蹬步云履,手持定海神针……”

她的声音忽高忽低,时而像京剧的净角炸响,时而像评剧的小旦转音。当念到“玉帝老儿休要猖狂”时,电子鼓点突然炸裂,三弦的节奏跟着提速,竟和二胡拧成了股旋风。曲云笙猛地转身,檀木三弦在她手里转出个漂亮的花,弦音陡然拔高,像金箍棒直刺苍穹。

“我的天……”阿K在控制台前喃喃自语,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声波图——传统的“12356”五声音阶,竟和电子乐的“7”完美融合,像水墨丹青里泼进了霓虹。

联排结束时,林松鹤把二胡往琴盒里放,忽然对着曲云笙作揖:“丫头,我算明白你师父为啥说你是‘活的传统’了——你不是在守旧,是在给老玩意儿找新活路。”

后台的休息区,几个玩说唱的年轻人举着酒瓶过来:“曲老师!能把您那段贯口写成歌词不?我们想加段Trap!”曲云笙刚要开口,就被林松鹤笑着拦住:“让她歇会儿!这丫头刚才转音的时候,鬓角全是汗,比我们拉三个小时二胡还费劲儿。”

 

深夜的排练室只剩下曲云笙一人。她摸着三弦上发烫的琴码,忽然想起十年前在小园子,有个穿汉服的姑娘塞给她张纸条:“姐姐,传统不是老古董,是能跟着我们跑的。”当时她还不懂,只觉得这姑娘说得轻巧。

手机在桌面上震动,是张九龄发来的视频。画面里,三庆园的徒弟们正围着台平板电脑看联排回放,周九良举着京胡跟着旋律拉,秦霄贤用快板敲着桌子打拍子,连最闷的李霄樵都在哼“当哩个当”。

“师姐!我们把您的三弦声录下来了!”视频里的岳云鹏举着个录音笔,背景音里混着烧饼的嚷嚷,“等您回来,咱在小园子演一场!我保准把《八扇屏》说成摇滚版!”

曲云笙笑着回了个“好”,抬头时看见窗外的月光正淌进排练室,在地板上拼出个古琴的形状。她拿起三弦轻轻弹了段《秋江》,电子合成器的余音在空气中震颤,竟和远处传来的地铁报站声融成了奇妙的和弦。

“原来规矩不是框子。”她对着空无一人的舞台轻声说,指尖划过琴弦的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岁月,“是能跟着时代跑的脚底板。”

上一章 神秘客座 德云社:云字科大小姐最新章节 下一章 后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