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社的活动室在图书馆顶楼,推开沉重的木门时,林微闻到了淡淡的咖啡香混合着打印纸的油墨味。
长条会议桌旁已经坐了不少人,赵宇正坐在靠窗的主位,指尖在笔记本电脑上敲得飞快,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财务报表。
“哟,校长推荐的‘高材生’来了。” 赵宇抬头时,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笑,他朝门口努了努嘴,“那边有空位,别迟到了就好。”
林微没理会他的挑衅,选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桌面一角贴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 “估值 = 未来现金流折现”,字迹苍劲有力,应该是往届社员留下的。她摸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警惕经验主义陷阱”—— 这是她昨晚复盘股票时总结的教训。
社长周明远推门进来时,所有人都挺直了腰背。这个穿着灰色冲锋衣的大四学长,据说大二就靠天使投资赚了第一桶金,现在手里还握着三个初创公司的股份。他把一杯冰美式放在桌上,推了推黑框眼镜:“今天玩点实战的 —— 给这个项目估值。”
投影仪上立刻跳出一份商业计划书:“校园奶茶店项目,主打‘学霸特调’概念,计划在各校区开连锁,目前已有一家试点店。”
赵宇几乎是立刻举手,他起身时特意整理了下袖口,露出那块价值不菲的手表:“我用 DCF 模型算过了。” 他点开 Excel 表格,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假设年增长率 20%,折现率 8%,五年期估值 50 万。”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几个大一新生凑过去看他的表格,眼神里满是崇拜。
“理由呢?” 周明远呷了口咖啡,目光落在赵宇身上。
“数据不会说谎。” 赵宇调出试点店的营收数据,“上个月净利润 3 万,按校园店的生命周期,至少能稳定盈利五年。” 他特意朝林微的方向瞥了一眼,“有些人可能连 DCF 模型都没听说过,就别凑热闹了。”
林微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她想起暑假考察打印店时总结的规律:校园生意的核心从来不是数据,而是场景。她举起手,在众人的注视下站起身:“我认为估值过高,合理价格应该是 30 万。”
“你说什么?” 赵宇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你知道 DCF 模型的参数怎么设定吗?就敢质疑我的结论?”
“我不需要用模型。” 林微走到投影仪前,调出奶茶店的选址照片,“这家试点店在体育馆旁边,看起来人流量大,但你们忽略了一个关键 —— 体育馆只有周末人多,平时大部分时间是空的。”
她切换到下一张照片,是奶茶店的菜单:“‘学霸特调’主打低糖低卡,但价格比校外贵 30%。学生买奶茶图的是性价比,不是概念,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复购率只有 15%。”
赵宇的脸色开始发白,他强作镇定地反驳:“你这是吹毛求疵!连锁扩张后成本会摊薄 ——”
“扩张不了。” 林微打断他,调出各校区的地图,“每个校区的核心区域都有三家以上奶茶店,竞争已经饱和。而且你们看这个装修风格。” 她指着照片里的黑板墙,“全是公式和定理,学生喝奶茶是为了放松,不是来上数学课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连周明远都微微前倾了身体。
林微转身面对众人,语气平静却有力:“做校园投资,不能只看报表上的数字。要蹲在店门口数人流,要问学生为什么买,要算清楚下雨天外卖能不能送到宿舍楼下 —— 这些藏在数据背后的细节,才是决定估值的关键。”
她在白板上写下两个数字:“30 万,已经包含了品牌溢价和连锁预期。如果固执地按模型算 50 万,那不是投资,是接盘。”
赵宇攥着钢笔的手青筋暴起,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他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在林微这些琐碎却致命的细节面前,突然显得像个笑话。
“说得好。” 周明远突然鼓起掌来,掌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响亮,“这才是投资人该有的眼光 —— 模型是工具,但不能被工具绑架。” 他看向林微,眼神里带着欣赏,“你暑假做过实体调研?”
“帮打印店做过优化方案。” 林微点头,想起那些蹲在打印店门口数人流的日子,“发现很多校园生意的问题,都出在‘想当然’上。”
周明远笑了:“放学后留一下,我给你看份有意思的东西。”
散会时,赵宇故意撞了林微一下,低声骂了句 “运气好”。林微没理他,只是把笔记本放进包里 —— 刚才周明远在她本子上写了行字:“周五下午有个初创项目路演,一起来。”
走出活动室时,夕阳正把图书馆的玻璃幕墙染成金红色。陈阳发来消息:“物理实验室的钟摆模型调试好了,能模拟股价波动,要不要来看?”
林微笑着回复 “马上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她想起刚才赵宇那张铁青的脸,突然觉得,比起在试卷上碾压对手,这种用实力击碎轻视的感觉,更让人畅快。
物理实验室里,陈阳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波形图。几个银色的钟摆悬挂在支架上,摆动的轨迹在屏幕上形成复杂的曲线,像极了股市的 K 线图。“你看这里。” 他指着一个突然上扬的拐点,“当两个钟摆频率接近时,就会出现共振 —— 就像政策和资金共振,能瞬间推高股价。”
林微凑近屏幕,突然想起创投社那个奶茶店项目:“这就像选址和定价的共振?如果两个因素都错了,再好看的模型也会失效。”
“对。” 陈阳的眼睛亮了起来,“所以估值不能只看单一变量,要算‘共振概率’。”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 U 盘,“这是我编的模拟程序,或许对你做投资有帮助。”
U 盘外壳上贴着张便利贴,上面用铅笔写着 “变量越多,越要抓核心”。林微捏着那个小小的 U 盘,突然觉得比赵宇那块昂贵的手表珍贵多了 —— 这是真正用心的馈赠,不是炫耀的资本。
回宿舍的路上,林微路过那家试点奶茶店。果然如她所说,店里空荡荡的,只有两个学生在低头玩手机。老板趴在柜台上打盹,菜单上的 “学霸特调” 已经被划掉了一半。
她拿出手机,给周明远发了条消息:“刚才查了奶茶店的外卖数据,配送范围没覆盖宿舍楼,这是最大的失误。”
很快收到回复:“已截图发给创始人,他说要请你喝咖啡。”
林微笑着收起手机,抬头时看见天边的晚霞红得像团火焰。她知道,这只是创投社的第一关,但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 不依赖复杂的模型,不迷信光鲜的数据,只相信自己踩过的路、看过的细节、算清的账。
就像解物理题时,最巧妙的解法往往不是套用公式,而是找到那个被忽略的临界条件。投资和人生,大概都是如此。
宿舍里,苏曼琪正对着镜子试新口红,看见林微进来,突然招手:“快来看!赵宇在朋友圈发了张他爸公司的照片,说要带社员去参观。” 她撇了撇嘴,“明显是想炫耀。”
林微凑过去看了一眼,照片里的办公区装修豪华,赵宇站在落地窗前,一脸得意。她退出朋友圈,打开陈阳给的 U 盘,里面的程序正在模拟一个新的波形 —— 那是她根据奶茶店数据调整后的曲线,拐点精准得惊人。
“不去。” 林微关掉手机,开始整理今天的笔记,“比起参观别人的公司,我更想自己做个项目。”
台灯的光晕落在笔记本上,照亮了周明远写下的 “路演” 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