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晚灯照雨巷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情感羁绊  成长治愈     

第三章 书里的光阴褶皱

晚灯照雨巷

生煎包的香气钻进窗棂时,苏晚正跪在樟木箱前翻找第二件旗袍。天青色的乔其纱上落着细小的梅花暗纹,她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盘扣,就听见巷口传来顾言的声音:“苏晚?生煎要凉了。”

她趿着祖母留下的蓝布鞋跑出去,晨光把顾言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手里提着油纸袋,另一只手还攥着半串糖葫芦。“巷口张阿婆新做的,山楂裹了冰糖,你小时候总抢我的吃。”

苏晚的记忆又被戳中了。十岁前的夏天,她总穿着红肚兜蹲在修表铺门口,看顾言的爷爷给老座钟上弦,顾言就举着糖葫芦逗她,最后总要把最大的那颗塞给她。那时他手腕上的红绳刚系不久,玉佩在阳光下晃出细碎的光。

“你怎么什么都记得?”她接过生煎包,热气熏得睫毛发潮。

“林奶奶天天在我耳边念叨。”顾言倚着门框笑,“说你七岁掉进水缸,是我跳下去把你捞上来,结果自己发了三天烧。”

苏晚咬生煎的动作顿住了。这段记忆她早忘了,只模糊记得某天醒来,床头摆着顾言送的玻璃弹珠,里面嵌着小小的金粉花。

回到书斋时,顾言已经把生煎倒进青花盘。苏晚忽然注意到他左手食指缠着纱布,“修表弄的?”

“嗯,昨天拆零件时划了下。”他不在意地摆手,目光落在她怀里的旗袍上,“这件是你祖母二十岁时做的,她总说穿这件旗袍去看过梅兰芳的戏。”

苏晚把旗袍展开,下摆处绣着几枝墨兰,针脚细密得像蛛网。她忽然想起信里那句“夹在《饮水词》里的枫叶”,转身从书架上抽出那本线装书。

枫叶还在,火车票也在。但这次翻页时,一张泛黄的戏票从装订线里滑出来,边角卷得厉害,上面印着“梅兰芳 贵妃醉酒 民国三十六年 开明大戏院”。

“是这张。”顾言凑过来看,“我爷爷的日记里写过,那天他攒了三个月工钱,买了两张票,结果出发前被家里叫去码头,说有去台湾的船票。”

苏晚捏着戏票,忽然觉得纸张薄得像蝉翼,却载着两个人没说出口的遗憾。她把戏票夹回书里,目光扫过书架最上层——那里摆着几本烫金封面的医书,书脊上写着“顾砚深 著”。

“他后来成了医生?”

“在台北开了家小诊所,专看老街坊的病。”顾言拿起最厚的那本,扉页上有钢笔字:“赠晚丫头 愿你一生无病无灾”。字迹已经洇开,像是被水浸过,“这是他临终前托人寄来的,去年冬天和他的骨灰一起到的苏州。”

苏晚的指尖抚过那行字,忽然想起祖母寄给她的钢笔。十八岁生日那天,她拆开包裹时,笔尖上还缠着一小截红绳,和顾言腕间的一模一样。

“这些书……”

“林奶奶说,等你想留下了,就把书斋改成医书铺。”顾言的声音很轻,“她说你在上海学的中医药理,正好用得上。”

苏晚的心猛地一跳。她从没告诉过祖母自己的专业,原来老人早从母亲断断续续的信里摸清了她的路。樟木箱里的旗袍还散发着樟脑香,她忽然想穿上试试。

换好旗袍走出屏风时,顾言正在给铜炉添檀香。他回头的瞬间,手里的铜勺“当啷”掉在地上。“像……像她年轻时。”

苏晚对着穿衣镜打量,月白色的料子衬得她皮肤发暖,领口的兰草正好落在锁骨处。镜中忽然映出顾言的身影,他手里拿着那半枚玉佩,“该还给你了。”

红绳重新系回她腕间,玉佩贴着皮肤,温得像团火。苏晚忽然发现他的耳尖红了,正想打趣,手机却不合时宜地响起来——是上海的主管,催她回去交项目报告。

“我……”她看着屏幕,忽然没了之前的犹豫。

“想好了?”顾言递来一杯茶,“林奶奶说,书斋的窗棂该刷漆了,她选的天蓝色,说像你小时候画的天空。”

苏晚挂了电话,指尖在“辞职申请”的界面上顿了顿,按下了发送键。窗外的蝉鸣又起了,阳光透过葡萄架,在青砖地上织出细碎的网,像谁撒了一把碎银。

“下午帮我刷漆吧。”她转身时,旗袍的下摆扫过樟木箱,发出轻微的声响。

顾言的眼睛亮起来,像落了星子。“好,我去买漆。”

他跑出去时,苏晚从旗袍口袋里摸出个东西——是早上顾言塞给她的糖葫芦,冰糖壳已经化了点,沾在指尖发黏,甜得像这个夏天突然变得清晰的光阴。

她重新翻开《晚灯杂记》,这次在夹照片的那页,发现了一行极小的字,是祖母晚年的笔迹,颤抖却坚定:“阿砚,晚丫头留下了。葡萄架下的莲子,该发芽了。”

苏晚合上笔记本时,听见巷口传来顾言的喊声:“苏晚!张阿婆说晚上包粽子,让我们过去吃!”

她摸着腕间的玉佩,忽然觉得那些跨越海峡的等待,那些藏在书里的光阴,都在这一刻有了归宿。就像两截玉佩终于拼合,就像她和顾言,终于在二十五年后,重新站在了同一片葡萄架下。

上一章 第二章 半枚玉佩的裂痕 晚灯照雨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葡萄架下的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