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晚灯照雨巷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情感羁绊  成长治愈     

第六章 修表铺里的光阴锁

晚灯照雨巷

修表铺的铜铃在门框上晃出细碎声响时,苏晚正踮脚看柜台后的墙。上面钉着块木板,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钥匙,铜的、铁的、带着雕花的,像串起时光的链子。顾言踩着木梯翻找最上层的工具箱,皮鞋跟敲得木板咚咚响。

“找到了。”他抱着个深棕色的皮箱下来,锁扣上缠着圈红绳,和玉佩的绳子是同一种麻线。苏晚刚要伸手接,就见他忽然按住箱子,“这里面的东西,得先听个故事。”

他拉着她在柜台前的藤椅坐下,从铁盒里摸出薄荷糖,是小时候常吃的那种, wrapper(糖纸)上印着褪色的牡丹。“我爷爷去台湾的前一晚,把工具箱存在这里,说等他回来,要亲手给你祖母修那块停了的梅花表。”

苏晚忽然想起樟木箱里的旗袍口袋——那里确实有个小锦袋,装着块银壳手表,指针停在三点十七分,表背刻着极小的“婉”字。

“这块表是他送的定情物。”顾言解开红绳,皮箱“咔嗒”一声弹开,里面铺着深蓝色绒布,整齐码着螺丝刀、镊子、放大镜,最底层躺着个天鹅绒盒子,“他说当年走得急,表盖都没来得及合上。”

盒子里垫着米白色丝绸,上面摆着的正是那块梅花表。银壳已经氧化发黑,表蒙子却擦得透亮,能看见里面停摆的齿轮。苏晚拿起表时,发现表盖内侧刻着行字:“民国三十七年秋,赠婉卿,愿时光停在初见时。”

“指针停在三点十七分。”顾言的声音很轻,“我爷爷的日记写着,那天他在码头等船,三点十七分看见你祖母站在巷口,手里举着这块表,却没敢喊她。”

苏晚的指尖抚过冰冷的指针,忽然懂了祖母为什么总说“有些离别是为了重逢”。原来那停摆的时光里,藏着两个年轻人最笨拙的牵挂——他怕她追上来,她怕他回头看见舍不得。

“我学修表,就是想修好它。”顾言拿起放大镜,镊子夹着细小的齿轮,动作和照片里的顾砚深如出一辙,“林奶奶说,等表走起来的那天,就是你们的缘分续上了。”

苏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睫毛在眼下投出浅影,像顾砚深日记里写的“沾了晨露的银杏叶”。阳光透过修表铺的玻璃窗,在他发梢流动,把工具箱里的零件照得发亮,像撒了把碎钻。

“当年你掉进缸里,我爷爷就是用这把镊子夹出你嘴里的水草。”顾言忽然笑了,“他说我的手稳,像他年轻时候,最适合修表,也最适合……”

他顿住了,耳尖又红起来,低头继续摆弄齿轮。苏晚却听见了没说完的话,像表芯里悄悄转动的发条,在心里缠了一圈又一圈。

傍晚回到书斋时,那块梅花表已经滴滴答答走起来了。顾言把它放在“晚灯书斋”的木牌下,银壳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指针每跳一下,都像时光在轻轻应和。

“张阿婆说明天是七夕。”他收拾工具箱时,忽然开口,“巷口的灯会要摆三天,她说……说你小时候总吵着要和我一起放河灯。”

苏晚想起樟木箱里的信笺,祖母写过“晚丫头攥着我的手指,像攥着整个春天”。原来那些被岁月模糊的童年,早有双眼睛替她记着,像这走起来的旧表,把散落的时光,一点点拼回原样。

夜里躺在床上,苏晚听见窗外的葡萄叶沙沙响,混着梅花表的滴答声,像首温柔的催眠曲。她摸出枕边的《晚灯杂记》,借着月光翻到最后一页,发现是片新鲜的银杏叶,上面用铅笔写着行字,笔锋像顾言:

“今天修好了婉卿奶奶的表,它走得很稳,像苏晚的睫毛颤动的频率。”

苏晚把叶子夹进书里时,听见隔壁修表铺传来轻轻的哼唱,是顾言在唱《游园惊梦》的调子,跑了点音,却比任何戏腔都动人。

她望着腕间的双鱼佩,忽然觉得那些跨越海峡的等待,那些藏在齿轮里的光阴,都在这滴答声里有了答案。就像停摆的表终于转动,就像她和顾言,终于在时光的缝隙里,接住了属于他们的,崭新的晨昏。

明天的河灯,该写点什么呢?苏晚想着,嘴角弯成了月牙。

上一章 第五章 银杏叶上的诗行 晚灯照雨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 河灯里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