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修痕
本书标签: 现代  双强  故宫   

第二章 周予安

修痕

三个月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书画修复室。

  空气里是恒定的、带着书卷气的凉意,混杂着浆糊微甜的气息、陈年纸张特有的干燥味道,以及各种植物性修复材料的淡香。巨大的工作台上,强光无影灯冰冷地照射着。

  一件破损严重的绢本山水画被小心翼翼地固定在特制的板子上,如同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拯救的病人。绢丝老化脆弱,多处断裂,颜色剥落,曾经磅礴的山水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和触目惊心的伤痕。

  这便是清宫旧藏,佚名画师所作的《千峰寂》,此次重大修复项目的核心。

  沈聿站在台前,戴着白色棉质手套的指尖悬停在画面上方几厘米处,没有直接触碰。

  他微微倾身,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一寸寸地扫过那些断裂的绢丝、晕开的墨迹、剥落的青绿。他身后,几位资深修复师屏息凝神,等待他的初步判断。

  项目负责人王主任清了清嗓子,递过来一份名单:“沈老师,这是院里特批补充进来的项目组成员名单,尤其加强了创作思路和材料分析这块的年轻力量,您过目。”

  沈聿接过名单,目光习惯性地向下扫去。他的视线在掠过“材料分析与艺术顾问”一栏时,骤然停住。

  那个名字,清晰地印在纸上。

  周予安。

  那个在拍卖行惊鸿一瞥、留下几粒孤绝墨点的画家。那个曾坐在他斜后方、投来一瞥安静目光的男人。

  一丝极细微的讶异,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沈聿深潭般的眼底漾开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他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地看向王主任:“周予安?这位当代画家?”

  “对,”王主任点点头,带着几分赞赏,“别看他年轻,在古画材料和笔墨肌理研究方面很有独到见解,发表过几篇分量很重的论文。院里考虑到《千峰寂》情况复杂,他的加入,或许能从创作本源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沈聿的指尖在名单上那个名字旁停顿了一瞬,随即淡然颔首:“好,知道了。”没有多余的情绪,仿佛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人员安排。

  他将名单轻轻放在工作台一角,注意力重新回到那幅残破的《千峰寂》上。那几粒孤峰上的墨点,似乎又在他意识的边缘无声地闪烁了一下。  

  第一次项目组会议的气氛严谨而凝滞。巨大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投影仪的光束映在墙上,是《千峰寂》局部放大的高精度扫描图,那些断裂和剥落被放大后显得更加狰狞可怖。

  修复方案、材料分析、病害图绘制……一项项议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翻动和低语讨论的细碎声响。

  沈聿坐在主位,声音平稳清晰,主导着讨论的方向,目光偶尔掠过会议桌对面。

  周予安坐在那里,比在拍卖厅那次看起来更清晰。深色的头发柔软,衬得肤色有种温润的白皙感。他穿着干净的浅灰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一截线条流畅的手腕。

  他话不多,只在涉及古墨成分、绢本织法或特定皴法的历史流变时,才简洁地补充几句。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带着一种沉静的穿透力,提出的观点往往切中要害,让几位老专家也微微颔首。

  沈聿听着,目光沉静。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真东西,并非浪得虚名。

  会议接近尾声,关于画芯剥离和清洗的初步方案基本确定。就在大家收拾笔记本准备散场时,周予安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而平静地穿透了略显嘈杂的空气:

  “沈老师,”他的目光越过桌面,落在沈聿身上,“关于清洗方案,我个人有个想法,可能有些冒昧。”

上一章 第一章 《无题》 修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