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夜的风裹着寒气,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窗纸轻轻响。蓝背心翻了个身,迷迷糊糊摸到身边的小暖炉——是叶寸心傍晚特意灌满热水放在床头的,此刻还留着温。他咂咂嘴,梦里似乎还飘着蜀葵籽的香,直到院角那只老母鸡“咕咕”叫了两声,才揉着眼睛坐起来。
天刚蒙蒙亮,院里的稻草堆上又凝了层薄霜,比前几日更厚些。蓝背心套上厚棉袄,趿着鞋跑到蜀葵丛边,蹲下来扒开稻草——新苗的叶子依旧挺括,沾着的霜粒像撒了把碎钻,他学着叶寸心的样子,用指尖轻轻扫了扫,霜粒落在手心里,凉得他一缩脖子,却忍不住笑:“没蔫,真没蔫!”
“又来跟苗说话?”叶寸心的声音从廊下传来,手里端着个陶碗,碗里是温好的玉米糊,“快吃了暖和,等会儿跟你雷叔去后山捡松针,铺在苗根上,比稻草还护暖。”蓝背心接过碗,三两口扒完,刚放下碗,就见雷战扛着竹筐从门外进来,筐沿挂着几根松枝。
“后山的松针落了一地,正好捡!”雷战把筐放在地上,弯腰拍了拍蓝背心的肩,“走,再叫上丫丫,捡完松针,我教你们编松针垫。”蓝背心立刻跑去敲丫丫家的门,没一会儿,两人就背着小竹筐跟在雷战身后,踩着田埂往后山走。
后山的松树林里满是松香,松针铺在地上像厚厚的绿毯子。蓝背心蹲下来,一把把往筐里塞松针,松针上的霜沾在手上,凉丝丝的,却不觉得冷。丫丫捡着捡着,忽然指着树洞里的一团白:“雷叔,你看那是什么?”雷战走过去一看,笑着掏出个布袋子:“是野棉絮,开春给雏鸟做窝正好,小心别碰着,沾身上不好摘。”
两人捡了满满两筐松针,还捎带装了半袋野棉絮。回去的路上,蓝背心忽然想起墙上的画,拉着丫丫的手说:“明年蜀葵开花,我们也编个花篮子,把花插在里面,挂在廊下好不好?”丫丫使劲点头:“还要给林叔叔送一朵,他画的花那么好看。”
刚进院门,就见林哲蹲在蜀葵丛边,手里拿着个小铲子,正往土里埋什么。“林叔叔,你在种啥?”蓝背心跑过去,探头一看,是几棵小小的绿苗。“是从县里带来的耐寒花籽,种在蜀葵旁边,冬天也能冒点绿,”林哲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等开春,就能跟蜀葵一起开花了。”
叶寸心已经在灶房忙活起来,锅里炖着萝卜干炖腊肉,香味飘得满院都是。蓝背心把松针倒在廊下,就跑去灶房帮忙烧火,丫丫则坐在小板凳上,把野棉絮撕得软软的,塞进竹编小笼子里。雷战拿着松针,教两人编垫子:“先把松针理齐,用麻线绕三圈,拉紧了,这样才不容易散……”
午饭时,腊肉的油香混着萝卜的清甜,蓝背心吃了两大碗饭。饭后,几人一起给蜀葵苗铺松针,林哲还把新种的小苗围上了一圈细竹枝:“防着鸡来啄,也能挡点风。”蓝背心蹲在旁边,把松针一点点铺在苗根周围,像给小苗盖了层绿被子。
傍晚时,天阴了下来,风也更冷了。叶寸心把晒好的蜀葵籽装在布袋子里,挂在灶房的房梁上,又拿出针线,坐在灯下拉着鞋底。蓝背心和丫丫趴在桌上,看着林哲画新的图纸——是村口花坛的设计图,上面画着蜀葵、月季,还有几棵小松树。
“等花坛修好了,我们把蜀葵籽也种些在里面好不好?”蓝背心指着图纸上的空地问。林哲点头,在图纸上画了个小圆圈:“就种在这儿,明年开花的时候,村口就好看了。”雷战坐在旁边,用松针编好的垫子递给叶寸心:“垫在凳子上,坐着暖和。”
灯花“噼啪”响了一声,把屋里的影子晃了晃。蓝背心打了个哈欠,却舍不得离开——灶房里的暖,灯下的话,还有袋里的蜀葵籽香,都让这寒夜变得格外软和。他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几颗炒籽,捏出一颗放进嘴里,脆香里带着暖,忽然觉得,冬天好像也没那么长了,春天就在这一口香里,在墙上的画里,在几人聊着的盼头里,慢慢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