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总是比风跑得更快。
当朋友小心翼翼告诉他,有人问起她是否还爱他时,她只是平静地摇头说"再也不会了"。那句话像把钝刀,缓慢地锯着他的神经。他本该愤怒,该质问,可最终只是扯出一个难看的笑,说"对,是我不配"。
对,是他不配,而不是二人之间不般配。
他有些恍惚,何为般配,何又被称为不般配?
世俗总爱谈论般配——
是学历证书摞起来的高度相当,是银行账户数字的位数对等,是社交圈层的光鲜匹配。他们用刻度尺丈量爱情,以为两个"条件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就会像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转动。
多可笑。
他望着镜子里自己泛青的胡茬,突然想起她说过最喜欢他胡子没刮干净时扎人的触感。那时她总爱用指尖描摹他的下颌线,笑着说这是"最性感的瑕疵"。现在他才懂,原来真正的般配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镜像,而是残缺处的互补。
她真的改变了他太多。
从前他不喝咖啡无法接受它的苦涩,现在抽屉里却藏着她最爱的陨石拿铁;曾经写歌非要追求晦涩的深度,如今却学会在副歌里直白地写"想念";就连他暴躁的脾气,都被她磨出了温润的棱角。这些改变像无声的细雨,等他发现时,灵魂早已被她浸润得面目全非。
她总是能明白他的每一个小情绪,他此刻才知道二人有多么般配有多么契合……
对他来说,最痛的是意识到,
她带走了自己,却留下了所有被他影响的部分。他不再熬夜写歌到天亮,因为她说过健康最重要;他开始在阳台养多肉,虽然总是忘记浇水;甚至看到晚霞时,会下意识摸手机想拍给她看...这些习惯像她留下的幽灵,日夜啃噬着他。
他突然想起她曾经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结局不如意,那相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他听着她说,
"如果注定要分别,那相遇的意义就是,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代替你,永远陪在了我的身边"。
又是迟来的情绪……
……
是他对不起她。
他记得她曾把生日愿望让给他用,而他却连这个日子都记不住。那天她眼里的光熄灭得太快,像被吹熄的蜡烛,剩下一缕青烟嘲笑着他的粗心。后来他才懂,忘记生日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些日积月累的敷衍,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早就在暗处发霉变质。
现在想来,他们的爱情像过期的罐头,表面完好无损,内里早已腐坏。而他竟天真地以为,只要不打开,就能永远保鲜。
"污秽"这个词突然跳进脑海。他想起争吵时脱口而出的伤人话,想起她瞬间惨白的脸色。道歉来得太迟,像葬礼上的鲜花,再美也无人欣赏。
他明明知道她的过去有多么痛苦,他明明知道她在那样的环境下自己扛过来有多么不容易,他明明知道她为何大学专业选了心理学……他明明都知道的……
所以也不怪她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忽然间他为此有些开心,她终于学会了没有必要一直包容。
这是爱么?他不知道。
没有人知道。
其实他也准备了满腹的辩解:工作太忙,压力太大,童年阴影...可当真正面对她失望的眼睛时,所有借口都成了透明的泡沫。她看穿他的眼神,像看一杯掺水的威士忌,失望得明明白白。
有时他会幻想,如果当初记得那个生日,如果及时解释那句气话,如果他们再多一点耐心...
可现实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
她再也不会爱他了。
那些所有未完成的承诺,所有没说出口的抱歉,所有深夜的思念,都成了一个人的独幕剧。台下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只有无尽的黑暗吞噬着他迟来的醒悟。
戒指在掌心烙下红痕。他忽然明白,原来最痛的惩罚不是恨,而是她彻底放下了。就像她最后那条短信,没有愤怒,没有指责,只有平静的告别——
“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对你对我都好。我们分手吧。”
仿佛他从来就不值得她浪费情绪。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像他们之间那些未完成的对话。他突然很想告诉她:''你看,我们多般配……''
你终于活成了自由的风 我却塑于了你吹过的形状.
--
作者大大还记得本章第一个词是什么么
作者大大''流言''
[最后一句自己写的非网络文案 禁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