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晚宴后的第二天,书禾带着汪顺去了巴黎十三区的华人体育馆。周末的场馆里满是孩子的笑声,中法混血的小姑娘举着乒乓球拍,追着华裔男孩跑,球拍上贴的五星红旗贴纸被风吹得哗哗响。
“这是我们和当地华人社团合办的‘小小外交官’夏令营,”书禾指着墙上的照片,有孩子们学写毛笔字的,有跟着法国教练练击剑的,“下个月要加个游泳课,想请你当荣誉教练。”
汪顺刚点头,就被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拽住裤腿,她举着幅画,上面是个歪歪扭扭的泳池,泳池边站着两个小人,胸前都别着星星徽章。“老师说,这是中国的游泳冠军和法国的文化使者。”小女孩用法语夹杂着中文说,眼睛亮得像塞纳河的碎光。
离开体育馆时,路过家华人超市,汪顺突然拐进去,拎出袋速冻汤圆。“晚上煮给你吃,”他晃了晃手里的袋子,“宁波黑芝麻馅的,比使馆食堂的还正宗。”书禾看着他认真对比保质期的样子,忽然想起出发前他在行李箱里塞了包青柠糖,说“万一吃不惯法餐,这个能救急”。
下午的工作会议上,书禾正和法国奥委会代表讨论明年的青少年体育交流计划,手机在桌下震了震。是汪顺发来的视频,背景是埃菲尔铁塔下的露天咖啡座,他举着手机转了圈,镜头里突然出现郑思维和黄雅琼的脸——两人举着羽毛球拍比耶,身后樊振东正抢全红婵手里的马卡龙,闹得差点撞翻咖啡桌。
“惊不惊喜?”郑思维的声音透过屏幕炸开来,“我们混双队来巴黎参加邀请赛,顺哥说你忙,特意让我们‘突袭慰问’!晚上使馆食堂见啊,我带了四川火锅底料!”
会议结束时,夕阳正把凯旋门的影子拉得很长。书禾站在台阶上,看着汪顺从远处跑来,手里捧着束刚买的芍药,领口的铁塔角楼徽章在光里闪了闪。“刚去给夏令营的孩子们买了些乒乓球拍,”他把花递给她,“老板说看见我们的徽章,给打了八折,还说这是‘中法友好折扣’。”
晚上的使馆食堂里,火锅的热气漫过天花板。樊振东举着毛肚喊“书参赞辛苦了”,全红婵抱着个法棍啃得正香,郑思维和黄雅琼则缠着汪顺,要他演示“如何在游泳训练里融入外交礼仪”。书禾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忽然觉得所谓“外交”,从来不止是谈判桌上的措辞,更是这些鲜活的人、滚烫的烟火气,把两个国家的距离,缩成了一桌子的欢声笑语。
临睡前,书禾打开汪顺带来的首饰盒,里面躺着枚新徽章——埃菲尔铁塔的塔尖上,落了片小小的雪花,和故宫角楼的飞檐雪影刚好呼应。“设计师说,这叫‘雪落双城’。”汪顺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等冬天巴黎下雪,我们就去铁塔下拍张照,和北京的角楼雪景拼在一起。”
窗外的月光落在徽章上,银质的轮廓泛着柔和的光。书禾想起白天会议上,法国代表说的那句话:“最好的文化交流,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对方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她转头看向汪顺,他眼里的笑意,和这枚融着两国风景的徽章一样,都是最踏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