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全屋的清晨被海鸥的鸣叫唤醒。黄鲸一夜浅眠,每隔一小时就起身查看窗外。这座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每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窥视的眼睛。
黄星在厨房准备简易早餐,她的黑眼圈透露着同样不安的睡眠。“哥,我们真的能相信陈海吗?”她低声问,同时将煎蛋盛入盘中。
黄鲸沉默片刻。母亲日记中确实将陈海列为可信赖的人,但林教授的警告——“小心身边的人”——仍在他脑海中回响。
“我们别无选择。”最终他说,“单凭我们无法到达星海一号,更别说从海声科技手中保护那个地方。”
早餐后,黄鲸插入陈海给的U盘,内容令人震惊:海声科技的海上活动记录、声学驱赶装置的专利图纸,甚至还有几份内部备忘录,提到“获取黄教授研究成果的B计划”。
最令人不安的是一份标注“声学采集协议”的文件,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频率的声音诱使鲸群进入封闭海域,甚至包括“必要时使用镇静声波”的条款。
“他们这是在绑架鲸鱼!”黄星愤怒地说。
黄鲸面色凝重:“看这个日期——五年前,正好是妈妈船难前一周。”
文件末尾有一份参与研究人员名单,其中一个名字让黄鲸屏住了呼吸——张教授,他所在海洋研究所的副所长,负责批准了母亲当年的研究经费。
“张教授也参与了?”黄星难以置信。
敲门声突然响起,兄妹俩吓了一跳。约定的暗号节奏——三短一长,是陈海。
黄鲸小心地开门,陈海拎着一个帆布包快步进入,立即反锁房门。
“情况有变。”他神色严峻,“海声科技提前行动了。他们的船今早已出发前往星海一号区域。”
陈海从包中取出两部加密手机和两个小型设备:“卫星电话和应急信标。海上通信不便,这些能保证我们联系。”
他还带来了两套防水服装和一些潜水装备:“观测站部分区域可能已被水淹没,需要做好准备。”
“我们什么时候出发?”黄鲸问。
“今晚十点,码头7B区。”陈海压低声音,“但我必须警告你们,这比预想的更危险。我刚得到消息,海声科技不仅想要数据,还可能试图捕获蓝星——你母亲研究的那头蓝鲸。”
黄星倒吸一口凉气:“为什么?”
“蓝星的歌声具有最完整的声纹特征。”陈海解释,“他们是冲着它去的。”
第二节
下午,陈海离开准备船只事宜。兄妹俩在安全屋内研究星海一号的结构图和母亲留下的线索。
“妈妈日记里提到观测站有个‘声音密室’。”黄星翻看着扫描件,“她说‘最安全的地方是倾听海洋心跳的地方’。”
黄鲸调出观测站的设计蓝图:“主要结构包括主观测塔、生活区和设备舱。但没有标注什么‘声音密室’。”
“或许不是正式名称。”黄星思考着,“妈妈总是诗意地命名东西。记得她叫我们的卧室‘小贝壳’吗?”
黄鲸微笑起来,回忆涌上心头。母亲总能看到平凡事物中的神奇。
他忽然灵光一闪:“倾听海洋心跳...声学监听站!蓝图上有这个——一个水下声学监测单元,通过管道与主结构连接。”
他们在蓝图上找到了这个不起眼的部分:一个小型水下房间,四面装有水听器阵列,用于多方向收集海洋声音。母亲曾形容那里是“海洋交响乐的最佳座位”。
“第二个声钥一定在那里。”黄星确信。
黄鲸却皱起眉头:“但入口在水平面以下五米处。如果电力系统失效,水泵停止工作,那个房间可能已经被淹了。”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潜水进入一个封闭多年的空间,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傍晚时分,陈海发来加密信息:“计划不变,但增加了一个接应点——如果出现意外,前往坐标31.42N, 121.76E,有朋友接应。”
黄鲸查询了这个坐标,发现是远离常规航线的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一个废弃的气象站。
“他在准备退路。”黄鲸对黄星说,“说明风险真的很大。”
黄星检查着潜水装备,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气瓶上的最近检验日期是三个月前,正是母亲船难的纪念日附近。
“陈海早就准备了这些?”她疑惑道。
黄鲸检查其他装备,发现都是相对较新的,仿佛早就为这次行动做好了准备。这让他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第三节
晚上九点半,兄妹俩 disguised as fishermen, 背着装备走向码头7B区。夜色浓重,海风带着雨前的气息,波浪轻拍岸边的声音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
陈海的船是一艘看起来普通的渔船,但靠近后能发现其经过特别改装:无声电机、先进的导航系统,甚至还有小型声学干扰装置。
“快上来。”陈海在甲板上低声招呼,“我们必须趁潮水离开。”
船只悄然驶离港口,城市灯光渐渐远去。直到完全融入夜色,陈海才开启部分航行灯。
“全程大约六小时。”他指导兄妹俩进入船舱,“尽量休息,到达前我会叫你们。”
但没人能入睡。黄鲸研究着海图和航线,黄星则检查着潜水装备。陈海在驾驶室专注操作船只,不时查看雷达和声纳。
一小时后,陈海突然降低速度,表情严肃:“有情况。”
雷达显示两个光点正从不同方向向他们靠近。陈海切换屏幕,声纳显示水下有物体在移动——不是鲸鱼,速度太快了。
“海声科技的巡逻船和水下无人机。”陈海咬牙,“他们封锁了这片海域。”
他迅速改变航向,朝一组小岛群驶去:“坐稳了,我们需要借助岛礁避开探测。”
船只在小岛间穿梭,陈海显然对这片水域极为熟悉。有几次,船体几乎擦着暗礁掠过,但总能有惊无险。
突然,一道强光从后方射来,伴随扩音器的警告:“前方船只,立即停船接受检查!我们是海事巡逻队!”
黄鲸看向陈海:“是真正的巡逻队吗?”
陈海摇头:“海声科技的人伪装的。看船型,不是标准巡逻艇。”
他加速向一片雷雨云区域驶去:“只有这个办法了。”
第四节
风暴来得比预期更快。转眼间,大雨倾盆而下,海浪汹涌起伏。小渔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仿佛随时会被吞噬。
“穿上救生衣!”陈海喊道,全力控制着船舵。
黄星脸色苍白但镇定,她协助黄鲸固定装备,防止它们滑落碰撞。
后方追逐的船只明显放缓了速度,不敢冒险进入风暴中心。但一架无人机仍然紧追不舍,其上的探照灯在雨幕中形成一道模糊的光柱。
“必须摆脱那东西!”陈海喊道,“它不仅在跟踪,还在传输我们的位置!”
黄鲸思考片刻,突然问:“船上有空桶或浮标吗?”
陈海指向一个储物箱:“有几个旧浮标,干什么用?”
黄鲸迅速取出两个浮标,将自己的卫星电话塞入一个防水袋,固定在其中一个上。然后他简单改装了另一个,绑上一些金属物品增加重量。
“声学诱饵。”他解释道,“无人机通过声纳追踪,我制造一个更强的信号源引开它。”
他将加重浮标抛入海中,金属物品撞击产生明显声学信号。果然,无人机稍作犹豫后转向信号源。
同时,装有卫星电话的浮标随波漂流,发出另一个信号源,制造出他们正在向另一个方向移动的假象。
陈海赞赏地点头:“聪明!像你母亲一样机敏。”
他们趁机改变航向,借助风暴掩护向目的地继续前进。一小时后,风雨渐小,雷达显示追踪者已被成功误导至错误方向。
黄星却忧心忡忡:“哥,你把自己的卫星电话扔了,我们怎么...”
“我还有应急信标。”黄鲸安慰她,“而且,如果我的猜测正确,海声科技会找到那个浮标,认为我们遇难了,设备随波漂流。这会给我们争取时间。”
陈海查看导航系统:“好消息是,我们离星海一号只有一小时航程了。坏消息是,风暴对观测站的影响未知,可能结构受损。”
远方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一座孤独矗立在海上的结构——星海一号海洋观测站。它像一座被遗忘的钢铁城堡,在暴风雨后的宁静中若隐若现。
第五节
接近观测站时,他们发现了更令人担忧的情况:一艘船已经停靠在观测站旁,船身上的标志确认是海声科技的船只。
“他们已经到了。”陈海面色凝重,“但看起来主力人员不在船上,可能已经进入观测站。”
通过望远镜,他们能看到那艘船上只有两名船员值守,其他人员显然已在站内。
“我们怎么办?”黄星问,“硬闯不可能成功。”
黄鲸观察着观测站结构:“妈妈日记提到过一个紧急入口——水下维护通道,直接通向她说的‘声音密室’。”
陈海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那个通道在蓝图上是没有标注的。”
“妈妈喜欢在日记里画草图。”黄鲸展示手机上的图片,“看,这里显示从东侧水下三米处有一个检修口,直通监听室。”
陈海点头:“聪明。我可以制造一个 diversion,引开船上人员的注意力。你们从水下进入,寻找声钥。”
计划确定后,陈海驾驶船只绕到观测站另一侧,故意制造引擎故障的假象,发出求救信号。
果然,海声科技船上的两人被吸引注意,放出小艇前来查看。
趁此机会,黄鲸和黄星潜入水中,向着隐藏入口游去。水下能见度很低,只能依靠头灯照明。观测站的基础结构上覆盖着厚厚的海洋生物,仿佛已与大海融为一体。
找到检修口花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最终,黄星发现了一个几乎被藻类完全覆盖的金属盖,上面隐约可见“紧急出口”的字样。
黄鲸用力旋转把手,锈死的机制最初抵抗着,最终在全力作用下松动了。打开舱门,里面是一片黑暗,只能看到向上延伸的梯子。
他们先后进入,小心地关上水下入口。内部通道狭窄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金属锈蚀和海水的味道。
攀爬一段垂直梯子后,他们到达一个平台。黑暗中,黄星突然抓住黄鲸的手臂。
“听到吗?”她低声说。
黄鲸凝神倾听。远处传来模糊的人声,还有金属碰撞声——海声科技的人已经在观测站内,而且听起来正在接近他们的位置。
更令人心惊的是,通过站体结构传导,能隐约听到远方鲸群的歌声,其中夹杂着不和谐的人工声波——海声科技已经在进行声学录音,甚至可能是驱赶操作。
时间比他们想的更紧迫。蓝星和它的族群正面临威胁,而第二个声钥是他们阻止这场灾难的关键。
在黑暗的通道中,兄妹俩相视点头,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小心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