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风暴过后,海面恢复了平静。晨曦中,那个不起眼的浮标随波轻摇,几乎与普通航标无异,但上面的鲸鱼星星图案确认了它的特殊身份。
李船长熟练地操纵船只靠近,黄鲸用长杆钩取浮标。连接浮标的缆绳通向深海,下面显然系着什么东西。
“是个标记浮标,”李船长判断,“下面应该系有设备或容器。”
黄鲸小心收揽缆绳,果然拉上来一个防水圆柱形容器。打开后,里面是一台特制的水下录音设备和一枚熟悉的U盘——标着“声之钥-03”。
回到船舱,兄妹俩立即查看第三个声钥的内容。这次不再是研究数据或教程,而是一份详尽的科学报告,记录了海声科技声学操作对鲸鱼行为的负面影响。
“妈妈收集了证据,”黄鲸震惊地说,“她记录了声学驱赶导致鲸群导航能力下降、幼鲸与母鲸分离、甚至繁殖行为减少的数据。”
最令人心惊的是报告末尾附带的录音样本:一段鲸鱼歌声逐渐扭曲的过程,原本复杂的声纹模式被简化、标准化,失去了自然变化。
“他们在‘驯化’鲸歌,”黄星愤怒地说,“把交响乐变成单调的铃声!”
报告最后,母亲写道:“如果这份资料被公开,请确保科学界和公众同时知情。只有舆论压力能阻止这种滥用。”
赵宇默默听着这一切,脸色越发苍白:“我需要联系父亲。”他拿起卫星电话走向甲板。
半小时后,赵宇返回,神情复杂:“父亲承认公司有相关项目,但声称只是为了‘研究和保护’。他说那些负面影响数据是片面的,缺乏上下文。”
黄鲸调出母亲报告中的一组数据:“看这个——声学驱赶后,鲸群平均体重下降15%,幼鲸存活率降低22%。这还能有什么‘上下文’解释?”
赵宇叹息:“他说是因为气候变化和食物减少。但我能听出他在回避什么。”
就在这时,船上无线电收到一条公告:海声科技将于三日后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革命性海洋声学保护技术”。
第二节
返回港口后,兄妹俩立即联系了欧阳教授。看完黄教授的报告后,老教授义愤填膺:“这是对科学的亵渎!我们必须立即回应。”
在欧阳教授的帮助下,他们组织了一场紧急科学论坛,邀请多位海洋生物学家和声学专家评估黄教授的研究数据。
同时,黄鲸做了一個大胆决定:将部分非关键数据提前发布在科学预印本网站上,让科学界能尽早看到母亲的研究发现。
效果立竿见影。24小时内,论文被下载数百次,引发热烈讨论。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海声科技以往发布的声学研究成果。
海声科技迅速反应,发布声明称黄教授的研究“方法不严谨”、“数据解读有误”,并暗示她因个人原因对公司有偏见。
赵宇带来内部消息:“公司正在准备抹黑你们母亲的声音。他们找到了一些所谓‘证人’,准备声称她精神状态不稳定。”
黄星气得发抖:“他们怎么敢!”
欧阳教授建议:“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支持。你们母亲提到‘四个声钥’,第三个是研究数据,那么第四个可能是什么?”
黄鲸沉思:“妈妈总是说‘最有力的证据不在纸上,而在海中’。也许第四个声钥是...活证据?”
他们决定双管齐下:科学论坛按计划举行,同时继续寻找第四个声钥。
论坛当天,大厅座无虚席。欧阳教授首先发言,详细介绍了黄教授的研究方法和发现。随后多位专家发表看法,大多支持黄教授的结论。
然而,海声科技安排的“专家”也混入现场,提出尖锐质疑:“如何证明这些行为变化是声学操作导致,而非其他环境因素?”
黄鲸上台回应,展示了一系列对照研究数据:“在这些区域,我们比较了声学操作前后同期数据,排除季节因素;同时对比了类似区域没有声学操作的情况...”
辩论激烈进行时,黄星注意到后排有几个熟悉面孔——是之前跟踪过他们的海声科技人员。她悄悄通知了会场保安。
第三节
论坛中场休息时,意外发生了。一位自称是黄教授前同事的人突然向媒体发表声明,声称黄教授“晚年偏执”、“常有无根据的怀疑”。
黄鲸认出这个人——确实是母亲研究所的同事,但两人研究方向不同,接触很少。
“他在撒谎,”黄鲸对欧阳教授说,“妈妈很少与他合作。”
欧阳教授皱眉:“这是有准备的抹黑行动。”
就在这时,赵宇带着一个U盘匆匆赶来:“我从父亲助理那里拿到的,是海声科技内部评估报告副本。”
报告内容令人震惊:海声科技内部科学家早已发现声学操作对鲸鱼行为的负面影响,但管理层决定隐瞒这些发现,继续推进项目。
更严重的是,报告提到“特殊声学序列可用于军事用途,使敌方声纳系统失效”——直接证实了母亲关于军事应用的担忧。
黄星立即将这一发现告知在场媒体。一时间,会场哗然,记者们纷纷围住海声科技的代表要求回应。
海声科技代表面色尴尬,勉强回应:“那是初步探索性研究,从未实际应用...”
但舆论风向已经改变。更多科学家开始公开支持黄教授的研究,要求独立审查海声科技的项目。
当晚,科学论坛成为新闻头条。海声科技股价次日开盘大跌。
第四节
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第二天清晨,黄鲸接到通知:研究所正式暂停他的研究生资格,理由是他“未经许可使用研究所数据”。
同时,海声科技提起法律诉讼,指控黄鲸和黄星“窃取商业机密”、“诽谤公司声誉”。
欧阳教授愤怒地表示:“这是明显的打压!科学辩论不过,就用法律手段恐吓!”
更令人担忧的是,赵宇的父亲亲自找到黄星,试图说服他们停止调查:“你们不了解全局。这项技术对国家安全很重要,适当的妥协是必要的。”
黄星坚定回应:“如果国家安全建立在破坏海洋生态的基础上,那还是安全吗?”
赵宇选择站在黄星一边,与父亲发生激烈争吵后搬出了家。
压力之下,兄妹俩没有退缩。他们利用第三个声钥中的线索,开始寻找第四个声钥。
母亲在数据中隐藏了一个坐标序列,似乎指向一系列位置。黄星发现这些坐标连接起来后,形成一个鲸鱼形状的图案——正是蓝星的迁徙路径!
“第四个声钥不在某个固定地点,”黄鲸恍然大悟,“而是在蓝星身上!”
母亲的研究显示,蓝星作为一头年长的雌鲸,她的歌声中保存着族群的文化记忆和最完整的声纹特征。海声科技一直试图捕获蓝星,不仅为了她的声纹,还因为她引领着整个族群的迁徙。
“我们必须找到蓝星,在海声科技之前。”黄星说。
但如何在一片浩瀚海洋中寻找一头特定的鲸鱼?即使有迁徙路径,具体位置也难以确定。
这时,欧阳教授提供了一条关键信息:“蓝星有一个独特声学特征——她的歌声中有一个特殊谐波,能被特定频率激活。你母亲设计过一个声学信标,能吸引蓝星前来。”
信标的设计图就藏在第三个声钥的数据中。兄妹俩立即着手建造这个设备。
第五节
在欧阳教授实验室的帮助下,声学信标很快制作完成。他们计划再次出海,在蓝星迁徙路径上的一个关键点激活信标。
但海声科技的法律压力越来越大,法院发出了临时限制令,禁止他们“干扰或接触任何海洋声学研究设施”。
“这是变相的禁海令,”黄鲸愤怒地说,“他们想阻止我们出海。”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援助出现了。一家国际环保组织提供法律支持,质疑限制令的合理性;同时多家媒体继续追踪报道,保持舆论压力。
最终,法院修改了限制令,允许他们进行“非干扰性科学研究”,但必须有独立观察员随行。
出海日,兄妹俩、赵宇和欧阳教授一行人再次乘船驶向蓝星可能的所在海域。一名法院指定的海洋学家作为观察员同行。
到达预定地点后,他们激活了声学信标。特殊频率的声波传入海中,轻柔而持久,不会惊扰海洋生物,但蓝星应该能识别出这个“邀请”。
等待过程中,雷达显示有一艘船保持在视线范围内——海声科技的观察船,legal部门的人员也在船上。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海面依然平静,只有波浪轻轻拍打船体。
“也许今天不会来了。”观察员有些不耐烦。
就在这时,声纳探测到一个大型物体正在接近。接着,不远处的海面破开,一个巨大的背脊浮现——是蓝星!
她悠然地游近船只,喷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一道彩虹。接着,更多鲸鱼出现在周围,整个族群都来了。
黄星激动地记录下蓝星的歌声,分析声纹特征。果然,她的歌声比任何录音都更加复杂多变,充满了母亲所说的“生命的变化”。
突然,蓝星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她潜入水下,几分钟后重新浮起时,背上吸附着一个小型装置!
通过望远镜,他们看清那是一个水下记录仪,上面同样刻着鲸鱼和星星的图案——第四个声钥!
黄鲸小心翼翼地用长杆取下装置。蓝星似乎完成了任务,缓缓游开,族群跟随其后,渐渐消失在蔚蓝海面上。
记录仪里没有数据U盘,而是直接存储在一枚特制芯片上。读取后,内容令人震撼:这是蓝星长达十年的歌声记录,完整展现了她歌声的自然变化过程,以及最近被人工声学干扰后的扭曲变化。
最有力的证据不是纸上的数据,而是海洋本身的声音——活生生的见证。
返航途中,观察员郑重表示:“我将如实向法院报告所见。这是无可争议的证据。”
然而,当他们接近港口时,收到了一个紧急消息:海声科技在败诉压力下,决定提前启动最终计划——大规模部署声学驱赶系统,强行收集鲸歌数据。
最终决战即将到来,而这一次,战场将是整个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