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联展的预热晚宴设在美术馆顶楼,落地窗外是城市夜景,流光溢彩映着厅内衣香鬓影。黎清尧穿着一身月白色长裙,裙摆上绣着暗纹海棠,是李念特意让人帮她定制的——“既然是属于你的时刻,就该美得彻底。”
她刚和几位设计师寒暄完,转身就看见迟砚舟端着两杯香槟走来。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西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走到她身边时,自然地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刚才有位策展人夸你,说‘旧影’系列是今晚最让人难忘的设计。”
黎清尧接过香槟,指尖碰到杯壁的凉意,心里却暖融融的:“还不是托你的福,昨天帮我改到凌晨的演讲稿。”
两人正低声说笑,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插了进来:“这位就是黎清尧小姐?果然年轻有为。”
说话的是个中年男人,胸前名牌写着“宏宇设计 张启明”。他是业内出了名的“毒舌派”,之前在公开评审里批过不少新人作品。
黎清尧礼貌颔首:“张总监。”
张启明却没移开脚步,目光在她身上转了圈,语气带着几分嘲讽:“听说黎小姐最近经历了点‘小风波’?也是,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心思总放在怎么博眼球上,反而忘了设计该有的严谨。”
他这话明显意有所指,周围几位设计师的目光都投了过来。黎清尧握着酒杯的手指紧了紧,刚要开口,迟砚舟先一步笑了笑:“张总监这话不对。清尧的设计手稿我见过,从初稿到定稿,光是修改记录就有几十版,严谨程度不输任何人。倒是宏宇设计前阵子那个地标方案,被曝结构计算失误,不知道算不算‘严谨’?”
这话戳中了张启明的痛处——他去年负责的项目确实因结构问题返工,成了业内笑谈。他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迟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在跟黎小姐聊设计,轮得到外人插嘴?”
“我是不是外人,不重要。”迟砚舟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但清尧的设计配得上尊重,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侧身站到黎清尧身前半步,姿态算不上强硬,却明明白白地划出了保护的界限。
黎清尧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那点紧张烟消云散。她上前一步,走到迟砚舟身边,抬眼看向张启明,声音清亮:“张总监如果看过‘旧影’的创作记录,就该知道,我所有设计都基于对‘时光细节’的观察——老海棠树的年轮、修鞋摊的工具磨损、图书馆旧木椅的纹路。这些不是博眼球的噱头,是我想留住的温度。”
她顿了顿,目光坦荡:“至于您说的‘严谨’,我想设计的严谨,从来不止于图纸规范,更在于是否真诚。如果连对生活的敬畏都没有,再精准的计算也只是冰冷的数据。”
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赞同。有位老设计师笑着打圆场:“清尧说得好,设计本就该有温度。张总监,咱们去那边聊聊?”
张启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被人半拉半劝地带走了。黎殊语这时走过来,悄悄给她比了个“厉害”的手势:“刚才那番话够飒,我都录下来了,回头给爸看看。”
黎清尧忍不住笑了,转头看向迟砚舟,眼里带着感激:“刚才谢了。”
“该谢的是你自己。”迟砚舟递给她一块刚拿的马卡龙,“你刚才说‘设计要有温度’的时候,眼里的光比窗外的灯还亮。”
晚宴过半时,李念特意过来找她:“刚才张启明跟我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好惹’。”她眼里的笑意藏不住,“清尧,你已经不是需要别人护着的小姑娘了。”
黎清尧望着厅内晃动的光影,忽然明白——成长或许就是这样,有人为你挡过风雨,更要学会自己站稳脚跟。那些曾经让她胆怯的场合、畏惧的目光,如今都成了镜子,照出她日渐清晰的底气。
离场时,迟砚舟牵起她的手,穿过人群往外走。晚风带着桂花香气吹来,黎清尧抬头,看见他眼里映着自己的影子,像盛着一整个温柔的夜晚。
“接下来去哪?”她问。
“去吃你念叨了好几天的夜市馄饨。”迟砚舟握紧她的手,“管他什么晚宴风波,填饱肚子才是正经事。”
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路说说笑笑,把刚才的小插曲彻底抛在了身后。黎清尧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挑事的人、难走的路,但只要身边有这样的陪伴,再大的风波,她都有勇气并肩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