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联展的预展刚结束,黎清尧就收到了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的入围通知。邮件里说,她的“旧影”系列以“用微观视角留存城市温度”的独特表达,成为本届大赛唯一入围的中国作品。
工作室里瞬间炸开了锅,黎殊语抱着她转了半圈:“清尧!你真的要走向国际了!”连一向沉稳的父亲黎威,都特意送来一束向日葵,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我问过花店老板,说这花代表‘前程光明’。”
黎清尧握着通知邮件的打印件,指尖微微发颤。窗外的阳光落在“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的字样上,像镀了层金边——这是她学生时代就仰望的舞台,如今真的站到了门口。
李念赶来时,手里拿着本厚厚的外文设计年鉴:“入围只是开始,接下来要准备参赛答辩,得有个方便国际评委记住的英文名。”她翻到空白页,提笔写下几个名字,“Echo?寓意‘回响’,和你‘留存记忆’的设计理念契合。”
黎清尧看着那几个英文名,摇了摇头。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那棵刚抽新芽的海棠树——迟砚舟之前总说,这树像他们俩,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总能重新枝繁叶茂。
“我想用和海棠有关的名字。”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而且……最好能带上迟砚舟的痕迹。”
李念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想把他‘刻’在名字里?”
黎清尧脸颊微红,却没否认:“你说过,我的设计里有他的影子。这一路能走到这里,有他的支撑,也有那些和他有关的海棠记忆。既然是新的开始,想把这份关联藏进去。”
李念放下笔,认真思索起来:“海棠的英文是‘Begonia’,迟砚舟的‘砚’,英文可以译做‘Ink’……要不叫‘Begonia Ink’?”
“海棠与墨?”黎清尧在心里默念,眼前忽然浮现出高中时的画面——她在老海棠树下画速写,迟砚舟坐在旁边,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名字,墨痕落在纸上,像极了海棠花瓣的纹路。
“就这个。”她点头时,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Begonia Ink,既有海棠,也有他的‘墨’。”
晚上和迟砚舟视频时,黎清尧把这个英文名告诉了他。屏幕那头的他刚结束一个会议,领带松了半截,眼底带着疲惫,听到名字时却瞬间坐直了:“海棠与墨?”
“嗯。”黎清尧把手机架在模型旁,让他看新做好的海棠木零件,“李念说这个名字好记又有寓意。而且……以后别人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背后有个喜欢帮我改图纸、给我买海棠酥的人。”
迟砚舟的耳尖在镜头里微微泛红,他伸手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笑意:“那我是不是该庆幸,没给你取‘迟砚舟牌海棠酥’这种名字?”
“才不要。”黎清尧拿起一个海棠木零件,对着镜头晃了晃,“这个名字刚刚好,像我们现在这样——各自忙碌,却总有根线牵着。”
视频聊到深夜,迟砚舟说竞标进入最后阶段,下周就要提交最终方案了。“等忙完这个,我就去看你。”他看着镜头里的她,眼神认真,“到时候去看你说的那棵新抽芽的海棠树。”
挂了视频,黎清尧在参赛报名表的“英文名”一栏,郑重写下“Begonia Ink”。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在诉说一个藏着温柔的秘密——这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她对过往的铭记,对陪伴的感恩,对未来的期许。
她走到窗边,月光落在桌上的海棠盆栽上,新叶在夜里泛着微光。黎清尧知道,从“黎清尧”到“Begonia Ink”,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她内心的笃定——原来被爱滋养过的人,真的能带着这份暖意,勇敢地走向更远的地方。而那个藏在名字里的人,会是她永远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