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培训安排在暑假中期,地点是临省,不算近。二班只有两个人参加——韩鸣和王菡。一男一女,住酒店当然要分开。
培训是全模块,力学部分她都会,所以结果就是:她发了一天的呆。
夜里,王菡躺在床上,横竖睡不着,隔壁隐约传来韩鸣的鼾声,规律、安稳,像是某种节奏。
她忽然想起什么,坐起身,从包里掏出随身的笔记本。就着床边昏暗的灯光,看着理纱上次写下的“万能和弦走向”,还有几张简单的指板图。
“海棠是不是说以后要出原创曲来着。说不定,我可以帮上忙。”
她忽然想到什么,轻轻念了这样一句,然后打开电脑。屏幕上是MuseScore界面,页面上还留着之前练节奏用的练习谱。
她新建了一个项目,命名为:Kessoku Demo 001
海棠说过:“旋律可以慢慢想,但鼓线一定要准。”那就先写鼓线,。
她回忆起以前乐队排练时的节奏,一点点敲出底鼓与军鼓的组合。虽然不算复杂,但她很认真地跟着节拍器调整每一个音符的位置。
接下来是和弦和旋律。就G调吧,正好是晓萌的音域。她翻出理纱写的笔记,对照着尝试几种常见走向。C - Am - F - G是最基础的流行套路;Em - C - G - D,则带着一点忧郁的色彩。
她试着配上几个简单的旋律音,虽然还不完整,但已经有了雏形。
最后是贝斯,这是她的强项。她把和弦进行导入低音区,参考了牧时常用的走线法,又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一段简单却稳定的根音线,又插进去一段加花,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像在弹奏一首只属于她的曲子。
“这种程度,牧时应该能搞定。”
夜深了。窗外的风有点凉,吹动窗帘轻轻摆动。
屏幕上的五线谱泛着微弱的光,耳机里的试听音轨一遍遍循环。她听着自己编出的半首歌,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她不是学音乐的人
她在创造它
此时,晓萌打过来电话,她们谈过去,谈未来,一直讲到睡着。
第二天清晨,韩鸣揉着眼睛走出房间,看见王菡已经坐在大厅等早餐。
“昨晚干嘛了,到那么晚还不关灯?”
她笑了笑:“嗯……写点东西。”
“写题?”
“……算是吧。”
她的回答很简单,接着低声哼了一句旋律。韩鸣听不懂,也没追问。
其实,王菡知道,作为预备贝斯手,平时排练中她参与不多,更多的只是在一旁听、记谱、偶尔补几句根音;但这让她有大量机会去观察每个人的演奏方式: 海棠的节奏习惯;牧时的加花逻辑;理纱的指法风格;晓萌的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