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开学咯~
微信提示音轻响时,理纱正对着吉他指板琢磨新的泛音位置,指尖刚落在第七品,屏幕亮起来——是“牧时”发来的消息。
牧时理纱,我喜欢你
她的指尖顿了顿,泛音的余震在空气里荡开。
这行字太直白,直白得像晓萌唱破音时的高音,带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理纱笑了笑,没立刻回,继续调试琴弦,直到半小时后才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敲得轻缓:
理纱你不是牧时。
消息发出去没两秒,对方秒回,头像是晓萌那个咧嘴笑的卡通头像:
晓萌(惊讶)哎呀,就这样被你发现了!我还准备了第二套方案——说“我想跟你组永久限定乐队”呢!
理纱(平静)他的话,不会那么直白。
就像他弹贝斯,永远把最沉的根音藏在鼓点底下;就像他说 “一起排练”,总要绕个弯提“海棠的鼓槌该换了”。那样的人,怎么会把“喜欢”挂在嘴边?
她截了屏,点开和真牧时的对话框。对话框停留在昨天的 “明天练《潮汐副歌》?” 和他的 “嗯”。理纱把截图发过去,配了行字:「你家主唱,没吃降压药」
牧时的消息几乎是秒回的,带着显而易见的慌乱:
牧时啊?这……
屏幕那头,他大概正攥着手机,指节抵着屏幕,像攥着根没调准音的贝斯弦。理纱想象着他耳尖发红的样子,忽然觉得晓萌的恶作剧,也不算太讨厌。至少,让她确认了一件事——有些默契,根本不用挑明。就像她知道他不会直白,他大概也懂,她这句“你家主唱”里,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笑意。
——————————————————————
微信上:
理纱的对话框里,“牧时,我喜欢你”这行字静静躺着。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指尖在屏幕上悬了三秒,像弹吉他时在泛音位停住的犹豫——其实是晓萌借她手机发的,可看着那行字,她忽然觉得心跳比弹错和弦时还乱。
另一边,牧时的手机屏幕亮了30分钟。
他早看见了。
屏幕光映在贝斯弦上,泛着冷白的光。他坐在琴房角落,指尖悬在弦上,没拨动。那 30 分钟里,他数了三次窗外飞过的鸽子,调了两遍贝斯弦,甚至打开聊天框,输了又删——“是你吗?”“怎么突然……”“我……” 最后全删了,只剩黑屏映出自己发烫的耳尖。
牧时(深吸气)你……是谁?反正不是理纱。
晓萌哎……你俩怎么都这样?我借理纱的手机都瞒不过你!
晓萌(紧跟着发来)要是理纱真给你发这句话,你会是什么反应?”
牧时盯着屏幕,像盯着一道解不出的物理题。窗外的风卷着琴房的谱纸哗哗响,他仿佛听见理纱弹泛音的轻响,看见她低头调弦时垂着的睫毛。
牧时(半分钟后)别瞎闹了……
语气里的慌乱藏不住,像贝斯突然弹出的哑音。微信的提示音落下去,房间里只剩贝斯弦偶尔的轻颤。牧时点开相册,找到两张截图。
一张是理纱发来的:“你不是牧时。”
一张是他刚回的:“反正不是理纱。”
他没点转发,也没发给任何人,只是把两张图并排放在一起,像拼出了半首没写完的歌。
截图里的文字带着棱角,却奇异地合拍,像他的贝斯根音,总稳稳接着理纱的泛音。
他退出相册时,指尖在屏幕上多停了两秒。
其实不用问 “如果是真的”。
有些话,不用发在微信里。
琴房的木地板记得,他为她补过的小节;泛音的余震记得,她为他接的尾音;连那两张静静躺着的截图都知道——他们的喜欢,早藏在“不是你”的笃定里,躲在30分钟的犹豫里,被朋友的玩笑轻轻推了一把,却还是愿意慢慢来。就像星星要走很久,才敢落在彼此的夜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