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长得飞快,像老巷里春天的藤蔓,不知不觉就爬满了时光的墙。
沈思羽三岁时,已经是个能说会道的小丫头,扎着羊角辫,每天像只小麻雀,围着弟弟叽叽喳喳。沈念安虽然才两岁,却已经显露出沉稳的性子,被姐姐抢了玩具也不哭闹,只是睁着和林微极像的眼睛看着她,看得思羽反倒不好意思,把玩具递回去:“给你玩,姐姐再给你找一个。”
林微常常靠在沙发上,看着沈亦舟陪两个孩子玩。他会把念安架在肩膀上,任由思羽拉着他的衣角转圈,嘴里喊着“骑马马”,笑声震得屋顶都像要颤一颤。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空气里仿佛还飘着栀子花的清香,那是沈亦舟特意在阳台种的,每年花开,他都会摘几朵插进客厅的花瓶里。
日子就在这样的琐碎与温馨里缓缓流淌。思羽上幼儿园那天,背着小书包站在门口,仰着小脸跟他们挥手:“爸爸妈妈再见,我会乖乖的!”转身时,眼眶却红了,一步三回头地跟着老师走。林微看着她小小的背影,鼻子一酸,沈亦舟握紧她的手:“孩子总要长大的。”
念安学会走路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跟在姐姐身后,姐姐画画,他就在旁边用蜡笔乱涂;姐姐背唐诗,他就咿咿呀呀地跟着念,虽然谁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有次思羽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回来后郑重地别在弟弟胸前:“给安安,安安也要乖乖的。”
沈亦舟的项目做得很成功,老城区改造成了城市里的一道风景,常有游客来拍照,而那面爬满爬山虎的墙,成了网红打卡点。林微的插画集也出到了第三本,里面画满了老巷的变迁,画里有牵着狗的男人,有抱着画夹的女孩,还有两个在巷口奔跑的孩子。
有天傍晚,一家人在楼下散步,思羽和念安在前面追着玩,沈亦舟牵着林微的手慢慢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幅流动的画。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林微忽然问。
“怎么会忘。”沈亦舟低头看她,眼里的笑意温柔依旧,“你把汽水洒在我身上,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那你还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吗?”
“在画展上看到你画的老巷时。”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画里的阳光和烟火气,让我觉得,能画出这样画的人,一定很温暖。后来见到你,发现你比画里更让人心动。”
林微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眼眶有些湿润。她抬头,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他鬓角已有了淡淡的纹路,却比年轻时更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时光带走了青涩,却把爱意酿成了更醇厚的酒。
前面传来思羽的声音:“爸爸妈妈,快来看!栀子花又开了!”
他们走过去,墙角的栀子花果然开了,洁白的花瓣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清甜的香气。思羽踮着脚尖想摘,被沈亦舟拦住:“花要留给大家看,我们回家,爸爸给你画一朵好不好?”
“好!”思羽拍手笑,念安也跟着咿咿呀呀地叫。
沈亦舟牵着林微的手,看着跑在前面的两个孩子,忽然低声说:“微微,谢谢你。”
林微转头看他,他眼里有光,像初见时那个盛夏的夕阳。
“谢谢你,让我在这漫长岁月里,有了最温暖的归宿。”
晚风拂过,带着栀子花香,也带着岁月的温柔。老巷里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子,照亮了他们走过的路,也照亮了往后的时光。原来最好的爱情,就是这样吧——从初见的心动,到相守的温情,再到儿女绕膝的安稳,在寻常的日子里,把每一刻都过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