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伯贤“姐姐。”
我抱住她,声音哽咽,

边伯贤“我回来了。”
她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背,带着熟悉的温度,
边若水“回来就好。”
宫墙上的柳枝抽出了新芽,在晚风中轻轻摇晃。
城楼上的月光,边关的风沙,还有此刻怀里的温暖,都在告诉我,这一路,走得值。
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躲在姐姐身后的孩子了。
我可以和她一起,站在这宫墙下,站在这片土地上,守护好这万里江山,守护好眼前的人。
就像这春风,吹过边关,吹过京城,吹过每一个角落,带来温暖,带来希望,带来……成长的力量。
——
初夏的风带着槐花香,卷着御花园的落英,扑在人脸上暖洋洋的。
我坐在偏殿的廊下,看姐姐核对赈灾粮的账目,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檐角风铃的叮咚声缠在一起,像支温柔的曲子。
边若水“这里算错了。”
姐姐忽然指着账本上的数字,
边若水“江南的漕运损耗记成了三成,实际应该是两成五,差了五千石粮食。”
我凑近一看,果然有个数字写得潦草,把“五”写成了“三”。
边伯贤“这记账的官员也太马虎了。”
我皱起眉。
边若水“不是马虎。”
姐姐的指尖在纸上轻轻敲着,
边若水“你看这页纸的边缘,有被水浸过的痕迹,墨迹晕开才显得潦草。更像是……有人故意改了数字,想浑水摸鱼。”
我的心沉了沉。
自从靖王倒台后,朝堂清净了不少,原以为不会再有这些龌龊事,没想到还是有人敢在赈灾粮上动手脚。
边伯贤“查。”
我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却比想象中坚定。

姐姐看着我,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边若水“想怎么查?”
边伯贤“先把记账的官员叫来问话,再去粮仓核对实际数目。”
我想起在雁门关学到的,
边伯贤“若数目对不上,就顺藤摸瓜,看是谁在背后指使。”
边若水“不错。”
她点头,
边若水“但要记住,别打草惊蛇。这些人敢动赈灾粮,背后一定有人撑腰,说不定是哪个世家大族。”
我想起吏部尚书王大人,他是江南望族出身,上次讨论漕运改革时,他就一直反对,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
难道是他?
正想着,林忠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个小盒子,
林忠“陛下,江南送来的,说是给长公主的谢礼,送东西的人说是……阿木。”
我连忙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罐子晒干的桂花,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字:“我娘的病好了,这是今年新采的桂花,谢谢陛下和长公主。”
姐姐拿起一撮桂花,放在鼻尖闻了闻,眉眼舒展,
边若水“真香。正好可以做桂花糕。”
看着那罐桂花,我忽然想起在江南的日子,想起阿木娘病榻前的药渣,想起那些被救助的百姓脸上的笑容。
这些人,才是我们要守护的。
边伯贤“账本的事,我去查。”
我站起身,
边伯贤“你在家……做桂花糕等我。”
姐姐笑了,点头,似乎已经对我的决定已经有了信心,
边若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