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碎玉长眠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言虐恋 

第三章

碎玉长眠

江南的雨,总带着一股子缠绵的湿意。

沈清辞下葬后的第三年,有个跛脚的老兵拄着拐杖,辗转寻到了沈家旧宅。彼时宅院已换了新主,满园的梅子树早被砍去,改种了一片月季,开得如火如荼。

老兵从怀里掏出个用油布裹了三层的小包,颤巍巍递给现任主人:“敢问……这里曾住过一位沈清辞姑娘吗?”

主人家是个年轻书生,听说是前朝旧事,便唤来邻家一位鬓发斑白的老妪。老妪曾是沈家的厨娘,见了老兵递来的东西,浑浊的眼睛猛地亮了。

那是半块磨损严重的玉佩,玉质暗沉,边缘却刻着个模糊的“行”字。

“这是……谢大人的东西?”老妪声音发颤。

老兵点点头,咳了几声,痰里带着血丝。“我是谢大人当年的亲卫,姓赵。”他望着满园月季,像是透过花丛看到了别的景象,“城破那日,大人把我们几个没死的兵卒推下城墙,自己留在城楼点火……我回头时,见他怀里揣着这个,死死攥着,指节都白了。”

他顿了顿,喉结滚了滚:“那玉佩,是他刚中探花时,沈姑娘送的吧?我记得有回在翰林院外,见姑娘把这玉佩系在他腰间,红着脸说‘玉能护身’。”

老妪想起什么,抹了把泪:“是呢,那时候姑娘总说,玉比人可靠,不会轻易变心。”

老兵从怀里又摸出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清辞”二字,笔画深峻,像是用尽了力气。“这是大人在边关时雕的。夜里守营,别人打盹,他就借着月光刻这个,刻了磨,磨了刻,木牌边缘都成了圆的。”

他忽然哭了,像个孩子似的佝偻着背:“城破前一晚,大人把我叫到跟前,说‘老赵,若你能活下来,把这两样东西带给沈姑娘’。他还说……”老兵哽咽着,“他说‘告诉她,那年冬天在城门,我回头看了三次,只是风大,她没瞧见’。”

老妪听得浑身发抖。她想起谢景行离京那日,沈清辞在城门上站了整整一天,回来时睫毛上结着冰碴,却笑着说:“他没回头呢,许是急着赶路。”

原来不是没回头。

是风雪太大,遮住了那三次回望;是距离太远,她没能接住他眼里的千言万语。

老兵走时,把玉佩和木牌留在了老妪手里。他说自己要去北疆,那里有他的弟兄,有谢大人的骨殖,他得守着。

老妪将东西带回自己破屋,找了个瓦罐收起来,埋在院里那棵老槐树下。每年清明,她都往那里浇一瓢梅子酒——那是沈清辞生前最爱喝的,谢景行也爱,只是他总说江南的酒太淡,不及边关的烈,却每次都喝得一滴不剩。

又是十年过去,老妪也走了。她无儿无女,临终前嘱咐邻居,把瓦罐里的东西取出来,跟她一起烧了。

火焰腾起时,半块玉佩在火里泛着温润的光,像极了当年谢景行腕间的墨玉镯。木牌上的“清辞”二字被火舌舔舐着,渐渐蜷曲,最后化为一缕青烟,飘向了江南的雨雾里。

那天,有人在城郊的官道上,看见个跛脚的老兵,背着个旧行囊,一步步往北走。他的拐杖敲在青石板上,笃笃,笃笃,像在数着什么。

数那年上元灯节没说出口的“欢喜”,数城门风雪里没被看见的回头,数边关寒夜里刻了又磨的思念。

数一场隔着生死,终究没能算清的账。

上一章 第二章 碎玉长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