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很大。
俞夏把伞收拢起来的时候,水珠顺着伞骨滴落在宿舍楼前的台阶上,溅起一朵朵透明的小花。她抬头看了眼灰蒙蒙的天空,雨幕像一层厚重的纱帘,将整个校园笼罩其中。已经晚上十点半了,图书馆早就关门,她因为赶论文才拖到现在。
"滴——"学生卡刷过感应器,宿舍楼的门锁发出轻微的电子音。推开门,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走廊的灯管似乎接触不良,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俞夏甩了甩伞上的水珠,把伞放进门口的伞架。她住在五楼,但电梯坏了,只能走楼梯。脚步声在空荡的楼梯间回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被雨声和黑暗吞噬。
五楼走廊尽头的窗户没关严,雨水拍打着玻璃,发出"啪啪"的声响。俞夏下意识地裹紧了外套,加快脚步。经过604宿舍时,她突然停住了。
有什么不对劲。
604的门缝下,渗出一线暗红色的液体,在走廊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俞夏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沾了一点。粘稠的触感,带着铁锈般的腥味。
她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耳边突然响起教授在犯罪心理学课上说过的话:"第一个发现现场的人,往往会成为凶手下一个目标。"
俞夏深吸一口气,颤抖的手指摸向口袋里的手机。就在这时,604的门发出"吱呀"一声,缓缓开了一条缝。
"有人吗?"她的声音在空荡的走廊里显得异常尖锐。
没有回应。只有雨水拍打窗户的声音,和远处隐约传来的雷声。
俞夏推开门,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几乎让她窒息。宿舍里一片漆黑,只有走廊的灯光斜斜地照进去,勾勒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她摸索着墙上的开关。"啪"的一声,灯光亮起的瞬间,俞夏的瞳孔骤然收缩。
两具尸体。
她们被摆成跪坐祈祷的姿势,背对着门口,头却以不可能的角度扭转过来,空洞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门口的方向。鲜血从她们被割开的喉咙处汩汩流出,在地板上汇成一片暗红色的湖泊。
俞夏认出了她们——校花林巧巧和学霸张敏,604宿舍的两个住校生。她们穿着白色的睡裙,现在已经被染成了刺目的红色。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她们的额头上都用血画着一个倒十字架。
"天啊..."俞夏后退一步,后背撞上了门框。她的胃部一阵痉挛,喉咙发紧,几乎要呕吐出来。
墙上用血涂抹着几个古怪的符号,像是某种古老的文字,又像是疯子的涂鸦。俞夏颤抖着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些符号。作为心理学研究生,她隐约记得在某本犯罪档案中见过类似的标记。
就在这时,她听到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
缓慢、沉重,像是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俞夏屏住呼吸,迅速关掉灯,闪身躲进了604对面的清洁间。透过门缝,她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停在604门口。那人穿着雨衣,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他在门口停留了几秒,然后转身离开。
脚步声渐渐远去,俞夏才敢大口呼吸。她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手指因为紧握手机而发白。颤抖着拨通110,她尽量压低声音:"喂,警察吗?江大女生宿舍6楼发生命案,有两名女生被杀..."
挂断电话后,俞夏犹豫了一下,又拍了几张现场照片。她知道破坏现场是违法的,但某种直觉告诉她,这些细节可能很重要。
十五分钟后,警笛声划破雨夜。俞夏站在宿舍楼下,看着闪烁的警灯将整栋楼染成红蓝相间的颜色。警察封锁了现场,法医和技术人员进进出出。
"你就是报案人?"一个穿着便衣的中年男子走到俞夏面前,出示了警官证,"我是刑侦队的赵队长。能详细说说你发现现场的经过吗?"
俞夏把经过复述了一遍,包括那个神秘的身影。
"你认识死者吗?"赵队长锐利的目光盯着她。
"不算熟,只是知道她们。林巧巧是文学院的,张敏是医学院的,都是大四学生。"
"604应该住三个人,还有一个叫苏雅的女生,你见过她吗?"
俞夏摇摇头:"听说她很少住校,家里好像挺有钱的,在外面有公寓。"
赵队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突然问道:"你刚才说看到有人影,能描述一下特征吗?"
"穿着雨衣,看不清脸,但个子很高,至少一米八五。"俞夏回忆着,"走路姿势有点奇怪,像是右腿不太灵活。"
赵队长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些信息,然后抬头看了眼宿舍楼:"你是心理学专业的?"
"犯罪心理学研究生。"俞夏有些惊讶他知道自己的专业。
"难怪你能保持冷静。"赵队长合上笔记本,"最近别单独行动,凶手可能还在校园里。我们会派人在附近巡逻。"
回到自己的宿舍,俞夏锁好门,拉上窗帘。她打开电脑,调出刚才拍的照片。墙上的血符号在屏幕的冷光下显得更加诡异。她打开学校的数据库,开始搜索类似的符号。
凌晨三点,俞夏终于在一个冷门的犯罪心理学论文中找到了相似案例——五年前邻省发生过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在现场留下类似的符号,受害者都是女大学生。那个案子至今未破。
"叮"——手机突然响起短信提示音,俞夏吓了一跳。屏幕上显示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
"好奇心会害死猫,尤其是自以为聪明的猫。"
俞夏的手指僵在键盘上,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她走到窗前,轻轻掀起窗帘一角。宿舍楼下的路灯旁,一个穿着雨衣的高大身影正抬头看向她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