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的公寓弥漫着久未通风的沉闷气息。雨晴拉开窗帘,阳光倾泻而入,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陈志远站在门口,目光扫过客厅的每一个角落,眉头微蹙。
"这是...我们家?"他的声音里带着不确定。
雨晴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行李袋:"我们结婚时买的,住了七年。"
陈志远缓慢地走进客厅,手指轻轻抚过沙发扶手、茶几边缘,像是在触摸陌生的文物。他在书架前停下,抽出一本《论法的精神》——正是他们初遇时争夺的那本书。
"我好像记得这个。"他喃喃自语,翻开扉页,上面有雨晴七年前稚嫩的签名。
雨晴屏住呼吸,看着他指尖摩挲过那个签名,眼神逐渐变得专注。有那么一瞬间,她以为记忆要回来了。但陈志远只是摇摇头,把书放回原处。
"没关系,"雨晴强迫自己微笑,"慢慢来。"
晚上,雨晴做了陈志远最爱吃的红烧排骨。他尝了一口,眼睛突然亮起来:"这个味道...很熟悉。"
"你以前能吃两碗饭。"雨晴给他夹菜,手腕上的机械表表盘在灯光下闪烁。
陈志远的目光落在表上:"这是...我送你的?"
"三周年礼物。"雨晴轻声说,"你说它像我们的感情,只要愿意修复,就永远不会真正停止。"
陈志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低头吃饭。雨晴看着他熟悉的用餐姿势——总是先吃菜再吃饭,排骨的骨头要整齐地摆在餐巾纸上——这些细小的习惯似乎比记忆更顽固。
夜深时,雨晴终于鼓起勇气打开了那个U盘。输入倒写的生日密码后,屏幕上弹出整齐排列的文件夹,按日期从确诊那天一直到他们出发去美国前一天。
她点开最早的一个视频。画面中的陈志远穿着那件深蓝色睡衣,背景是书房。他看起来比现在健康许多,但眼神已经染上了阴霾。
"今天是2015年3月12日,确诊后的第三天。"视频里的陈志远直视镜头,声音平静,"医生说我大概还有半年。我决定不告诉雨晴,至少现在不。她值得更好的人生,而不是陪着一个将死之人浪费时间。"
雨晴咬住嘴唇,点开下一个视频。这个是一周后录的,陈志远明显消瘦了一些,眼下有浓重的阴影。
"我开始疏远雨晴了。昨晚她问我是不是不爱她了,我差点就崩溃了。"他苦笑着摇头,"但这是为她好。等她恨透我了,等我走了,她就能轻松地开始新生活。"
视频一个接一个地播放,雨晴看着画面中的陈志远日渐憔悴,眼神却越来越坚定。他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感受、病情变化,以及...他为雨晴未来做的每一项安排。
"今天见了王律师,立了遗嘱。所有财产都留给雨晴,包括那套她一直喜欢的海边小公寓——我偷偷买下准备作为五周年惊喜的。"视频里的陈志远露出疲惫的微笑,"希望她喜欢。"
雨晴捂住嘴,眼泪无声滑落。她完全不知道这件事。
最后一个视频的日期是他们出发去美国前一天晚上。陈志远看起来异常平静,甚至有些释然。
"明天就要去尝试那个实验性治疗了。成功率只有30%,但雨晴坚持要试。"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柔软,"这一个月来,看着她为我奔波、筹钱、熬夜照顾我,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愚蠢。我以为推开她是保护她,却让她承受了更多痛苦。"
视频里的陈志远深吸一口气:"如果治疗失败,如果这真的是最后的时间,我希望她能知道——我爱她,从始至终。我的每一个决定,哪怕是错的,都是因为爱她。"
屏幕暗了下去,雨晴坐在黑暗里,任由泪水浸湿衣襟。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陈志远站在书房门口,月光勾勒出他消瘦的轮廓。
"睡不着?"雨晴匆忙擦掉眼泪,关上电脑。
陈志远摇摇头,走到她身边坐下。他的目光落在电脑上,又移向书桌——那里摆着他们蜜月时在希腊拍的照片。
"我梦到了那个地方。"他突然说,"白色的房子,蓝色的海。"
雨晴心跳加速:"圣托里尼。我们在那里住了两周,你每天早晨都会去港口买新鲜的海鲜。"
"我记得..."陈志远闭上眼睛,"记得海风的味道,记得你戴着一顶草帽,帽檐上系着蓝色丝带。"
"那是你送我的。"雨晴轻声说,"你说蓝色衬我的眼睛。"
陈志远睁开眼睛,目光清明了一些:"记忆正在慢慢回来,像...拼图碎片。"
"不急。"雨晴握住他的手,"我们有的是时间。"
第二天早晨,雨晴被厨房传来的声响惊醒。她匆忙下床,看到陈志远站在炉灶前,锅里正煮着咖啡。
"我记得你喜欢加两块糖,不要奶。"他头也不回地说,声音里带着些许得意。
雨晴愣在原地,看着他熟练地关火、过滤、倒杯,然后转身递给她——正是他过去七年每天早晨都会做的动作。
"你...想起来了?"
陈志远摇摇头:"不是想起来,是...感觉。就像肌肉记忆。"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这里记得。"
接下来的日子,陈志远的记忆以奇特的方式逐渐恢复。他可能不记得某个朋友的名字,但记得那人爱喝什么茶;可能忘记他们结婚的日期,但记得婚礼上雨晴头纱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