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归雁栖湖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第十章

归雁栖湖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二十载。

书院的那棵银杏树已长得枝繁叶茂,夏日能遮住半座庭院,秋日则铺一地金黄。当年扎羊角辫的阿禾成了书院的画先生,教着新一批孩子画雁;虎头虎脑的小石头做了木匠,亲手给书院雕了新的窗棂,上面满是展翅的雁群。

萧彻鬓角已染了霜,却依旧每日清晨去书院转转,看孩子们早读,偶尔还会拿起戒尺,却总在落下前笑着收回——就像当年他自己的先生那样。苏清沅的画室里,挂满了这些年的画:有萧彻伏案批阅公文的侧影,有雁儿蹒跚学步的憨态,有孩子们在银杏树下追逐的身影,更多的是江南四季的风光,春柳夏荷,秋雁冬雪,一笔一画都是岁月的痕迹。

雁儿已长成挺拔的少年,眉目间像极了萧彻,却继承了苏清沅的沉静。他不喜官场,反倒爱跟着母亲学画,尤其擅长画雁。有次萧彻看他画的《雁回图》,见那雁群羽翼丰满,眼神里带着归巢的急切,忍不住笑道:“比你娘当年画的,多了几分筋骨。”

这日恰逢重阳,萧彻和苏清沅带着刚酿好的桂花酒,去了雁回山。

山间的枫叶红得似火,雁群正落在山腰的湖泊边歇脚,黑压压一片,起落间带起阵阵风声。雁儿早已带着画板等在那里,见父母来了,连忙迎上去:“爹,娘,你们看这雁群,多壮观!”

萧彻牵着苏清沅的手,沿着湖边慢慢走。她的发丝也白了些,却依旧挽着当年那支雁形玉簪,是他前些年重新打磨过的,温润如初。

“还记得吗?第一次说要带你来这里,你正怀着雁儿。”萧彻笑着说。

“怎么不记得。”苏清沅望着湖面,“那时候总担心,他长大了会不会嫌江南太小。”

“现在看来,是我们多虑了。”萧彻看向不远处的雁儿,少年正专注地勾勒着雁群的轮廓,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柔和。

正说着,雁儿忽然举着画跑过来:“娘,您看这只领头的雁,像不像爹?总护着身后的雁群。”

画上的领头雁昂首挺胸,翅膀展开如遮天蔽日,身后跟着密密麻麻的雁,队形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苏清沅摸了摸儿子的头:“像,都带着一股子执拗。”

夕阳沉入山巅时,雁群忽然振翅起飞,排着“人”字往南飞去,雁鸣响彻山谷,久久不散。

萧彻握紧苏清沅的手,她的指尖因常年握笔,带着薄薄的茧,却依旧温暖。“你看,它们总要回去的。”

“我们也该回去了。”苏清沅抬头看他,眼里的笑意像江南的春水,“回去吃雁儿做的重阳糕。”

下山时,雁儿走在前面,哼着苏清沅教他的童谣。萧彻和苏清沅走在后面,脚步慢了些,却始终相携着,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像年轻时无数个并肩走过的黄昏。

回到府里,桂花酒的香气漫了满院。雁儿把刚画好的《雁回山重阳图》挂在厅堂,萧彻提笔在角落题字:“雁归有期,情归无期。”

苏清沅看着那行字,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杏花微雨的午后,她的画稿被风吹落,撞进一个青袍人的怀里。那时的她不会想到,一场初见,竟会绵延一生,从京城的雪,到江南的雨,从孤身一人的等待,到满堂儿孙的温暖。

夜渐深,雁儿早已睡下。萧彻和苏清沅坐在廊下,听着院里的虫鸣,偶尔碰一下杯,桂花酒的甜香混着晚风,温柔得让人心安。

“往后的重阳,我们还来雁回山。”萧彻说。

“好啊。”苏清沅靠在他肩上,“看一辈子雁,喝一辈子桂花酒。”

窗外,最后一批雁群正掠过夜空,翅膀划破月色,留下浅浅的痕迹。它们往南去了,而这里,早已是它们年年归来的家,也是他们相守一生的家。

岁月漫长,圆满并非一时的璀璨,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就像这江南的山水,这归巢的雁群,这灯下的两人,把日子过成了最平淡也最动人的模样,直到白发苍苍,依旧是彼此眼底,那幅永不褪色的《归雁图》。

(全文完)

上一章 第九章 归雁栖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