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沪上灯烬
本书标签: 古代  上海往事  乱世情愫     

第二十一章:灯渡

沪上灯烬

商船行至吴淞口时,苏曼殊才发现林若微塞给他的船票背面,用胭脂写着行小字:“仓库第三排木箱,藏着电台零件”。他摸着票面上的莲花灯图案,指腹蹭过油墨凸起的纹路,像在触碰她未说出口的牵挂。

“大师,您看那边。”小陈指着远处的巡逻艇,日军的探照灯在水面扫来扫去,船身的太阳旗在雾里若隐若现。苏曼殊迅速将船票塞进舱底的缝隙,那里还藏着林若微给的电台密码本,封面画着盏未点燃的灯。

商船靠岸时,接应的同志递来件粗布短褂。换上时,苏曼殊摸到口袋里的硬物——是那半块莲纹玉佩,不知何时被林若微系了根红绳,贴身戴着竟有些发烫。“林小姐被日军抓了。”接应的同志声音发沉,“她故意让火燃得慢些,等我们的船走远了才引爆仓库,自己却没来得及脱身。”

苏曼殊攥紧玉佩,红绳勒进掌心,留下道浅浅的痕。他忽然想起五年前,也是这样的雾天,他在画室里刻那盏琉璃灯,林若微坐在旁边磨胭脂,说要调一种“像破晓时的天光”的颜色。那时他们总以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却不知乱世里的相聚,从来都是偷来的光阴。

夜里潜入城时,老周正在药铺的后院埋东西。看见苏曼殊,他掀开油布,露出十几盏修好的灯模——是阿春家传的那套,被他从灰烬里刨出来,用铜丝缠着裂痕,竟还能看出“光明”二字的轮廓。“日本人把林小姐关在司令部的地牢里,”老周往灯模里灌着灯油,“听说要在三天后公开处决,杀一儆百。”

苏曼殊看着灯模里晃动的油面,忽然有了主意。“司令部的围墙外有片芦苇荡,”他在地上画出路线,“我们可以用孔明灯传信,告诉若微逃跑的路线。她认得我画的灯影密码,就像当年在画室里,她总能看懂我没画完的线条。”

孔明灯是用印刷厂的油纸做的,骨架缠着浸了桐油的棉线,能在天上飘得更久。苏曼殊在灯面上画了三盏灯:第一盏缺了灯芯,是“子时行动”;第二盏飘在芦苇荡,是“接应地点”;第三盏画着完整的莲花,是“等我”。

放灯那晚,刮着东南风,正适合往司令部的方向飘。第一盏灯升起时,被岗哨发现,子弹打穿了纸罩,火苗却没灭,歪歪扭扭地继续往上飞。苏曼殊又点燃第二盏,看着它穿过云层,灯影落在司令部的屋顶上,像只轻轻叩门的手。

第三天夜里,处决前的最后一刻,地牢突然停电。是老周混进司令部的发电房,故意剪断了电线。黑暗中,林若微顺着事先藏好的麻绳爬上天窗——那是苏曼殊在孔明灯里藏的细铁丝,她用它磨断了铁栏。

芦苇荡的接应点,苏曼殊举着盏琉璃灯,灯影在水面上铺开,像条发光的路。林若微从围墙上跳下来时,旗袍被铁丝网勾破,手臂上划了道血痕,却笑得比灯影还亮:“我就知道你会用这盏灯接我,当年你说,完整的莲花灯要两个人一起点亮。”

苏曼殊把那半块玉佩放进她掌心,与她脖子上的另一半拼在一起,正好是朵完整的莲花。“以前总觉得,信念不同就该分开,”他用灯油给她包扎伤口,“现在才懂,破镜的裂痕里,也能长出新的光。”

远处传来日军的搜捕声,他们沿着芦苇荡的水道撤离。林若微划着船,苏曼殊在船头点亮那盏修好的琉璃灯,灯影顺着水流漂向远方,像在给后面的同志引路。

“等胜利了,”林若微忽然说,“我要在闸北开家灯铺,用阿春的针脚,老陈的竹篾,还有你刻的莲纹。”

苏曼殊望着她映在灯影里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破碎的时光,那些争吵与分离,都成了此刻灯影里的纹路——看似杂乱,却终究织成了条通往彼此的路。沪上的夜还没结束,但他们手里的灯亮着,镜虽破,光未灭,就总有重圆的那天。

上一章 第二十章:镜痕 沪上灯烬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灯市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