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太古龙决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东方玄幻 

信与光

太古龙决

春寒还没褪尽时,莲田边的泥土先醒了。青霜提着竹篮去看去年埋莲子的地方,冻土裂开细缝,几株嫩白的芽正使劲往外钻,顶尖带着点鹅黄,像刚啄破蛋壳的雀雏,怯生生地探着脑袋。

“冒出来了!”她蹲在田垄上拍手,指尖刚要碰到芽尖,又猛地缩回来,怕把这细弱的生命碰折了。银狐凑过来,鼻尖在泥土上蹭了蹭,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跟新苗打招呼。

魏川拿着小锄过来,在芽周围轻轻松了土,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梦里的人:“老话说‘春芽怕惊’,得让它们慢慢往外长。”他望着那些新苗,忽然想起货郎女儿带来的边关地图——那些在远方扎根的莲,是不是也这样,在某个清晨悄悄顶破了冻土?

墨麟从镇上换回新的灯纸,路过莲田时特意放慢脚步。他肩上的竹篓里还装着刻书坊捎来的信,信封上画着小小的莲花标记,边角被山路磨得有些毛糙。“掌柜说,《莲灯记》又加印了,有个在江南教书的先生,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孩子们竟学着折莲灯,说要放进运河里,让灯带着故事去更远的地方。”

他把信递给魏川,自己则去竹屋前拆灯架。去年的旧灯笼骨架还能用,只是蒙的纸黄了边,他细心地撕下旧纸,换上新裁的素宣,阳光透过纸页,照得竹架上的木纹都清晰起来。

老妪坐在廊下晒太阳,手里捧着个新绣的荷包,上面绣着朵刚抽芽的莲,针脚比去年稳了些,却依旧带着点憨气。“阿竹小时候也爱蹲在莲田边看新苗,说这芽儿是莲写给春天的信,字里行间全是急着长大的盼。”她摸了摸荷包上的芽尖,“你看这线脚歪的,倒像新苗自己在纸上爬呢。”

青霜凑过去看,忽然指着荷包角落:“这里该绣只银狐!”说着拿起针线,在空白处歪歪扭扭绣了个圆滚滚的影子,倒真有几分银狐蹲坐的模样。银狐似懂非懂,用脑袋蹭了蹭青霜的手背,把她绣错的线头蹭得更乱了。

午后的雨来得急,淅淅沥沥打在竹棚上。魏川在灯下翻看着江南来的信,字迹娟秀,说运河里的莲灯连成了串,孩子们追着灯跑,嘴里念着“阿竹的锦,书生的牌”,连摇船的老艄公都记得了故事,说夜里行船时,见着水面的灯影,就像看见青苍山的莲开在了江南。

“该给他们回封信才是。”魏川提笔时,窗外的雨刚好停了。远处的山坳里升起雾气,新苗在雨里舒展开叶片,绿得发亮。他忽然想,不如让新苗也“写”封信——于是摘下片刚舒展的新叶,夹进信封里,叶片上还沾着雨珠,像没干的墨迹。

墨麟把修好的灯笼挂起来,风一吹,素宣上的竹影晃悠悠的,倒像谁在纸上走。他数了数,一共七盏,比去年又多了两盏。“等再过些日子,把灯笼上的素宣换成染了莲色的纸,就更像样了。”他望着新苗,“到时候它们该长到半尺高了吧?”

青霜却在想别的事。她从竹篮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莲瓣,是去年那朵莲最后落下的几片。“我想把它们缝进灯里,”她指着灯笼的夹层,“这样灯亮起来时,光里就有去年的莲香了。”

老妪笑着点头,拐杖在地上轻轻敲:“好主意。让旧年的香,陪着新年的光,就像故事牵着故事走。”

暮色漫进竹屋时,魏川把信交给去镇上的货郎伙计。那伙计是货郎的儿子,脸上还带着少年人的青涩,接过信时格外小心:“我爹说,等天暖了,他也要上山来看看新苗。”他挠挠头,“他总念叨,说青苍山的莲不是普通的花,是把念想长在了土里。”

银狐送他到桃林边,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山路拐角,才跑回来,嘴里叼着片新叶,放在魏川脚边。

灯下,青霜正把干莲瓣往灯笼夹层里塞,银狐凑过去,用爪子轻轻扒拉,像是在帮忙摆得更整齐些。墨麟往灯里添了油,刚要点燃,却被魏川拦住了。

“等月亮出来再点吧,”他望着窗外,“让新苗也看看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月亮爬上山头时,七盏灯笼一起亮了。素白的纸被光映得透亮,夹层里的干莲瓣在光里显出浅淡的轮廓,像谁在灯上画了半朵残莲。新苗在灯光里轻轻晃,叶片上的绒毛都看得清,仿佛在仰头读着灯里的故事。

老妪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你看,光里有旧年的瓣,土里有新年的芽,这就叫团圆。”

魏川想起信里夹着的新叶,此刻或许正随着货郎的担子往江南去。他仿佛看见那片叶子落在运河的莲灯旁,灯影晃动里,新苗的信和江南的灯,在风里轻轻应和。

银狐趴在灯笼下,尾巴圈着自己,喉咙里的呼噜声和灯花爆裂的轻响混在一起。

墨麟往炉里添了柴,火光映着《莲灯记》的纸页,那些印着莲花标记的字,仿佛也在光里长出了芽。

“等夏天来了,”青霜望着新苗,眼睛亮得像灯,“它们该开花了吧?”

风穿过竹棚,灯笼轻轻晃,光落在新苗上,像在说:

“快了。”

土里的根须悄悄伸展,缠上去年那朵莲留下的老根,像在接过一个沉甸甸的约定。

魏川拿起笔,在《莲灯记》的空白页上画了株新苗,旁边写着:

“灯在等花,花在等风,我们在等一个新的故事——从根须开始,往阳光里长。”

上一章 落瓣的诗与风里的约 太古龙决最新章节 下一章 染纸的莲香与檐下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