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古时待归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严峫江停  同人文 

第二章

古时待归

槐花胡同的老槐树又添了几圈年轮。

严峫已是十二岁的半大少年,身量蹿得飞快,褪去了孩童的圆钝,眉眼间开始显露出几分日后的桀骜。他依旧是胡同里最惹眼的存在,只是胡闹的段位升了级——从掏鸟窝摸鱼虾,变成了带着跟班们“维护治安”,今天揪出个偷鸡的惯犯,明天堵着个讹钱的地痞,闹得动静不小,倒也没真惹出大祸。

镇北侯对这个儿子头疼不已,棍棒说教轮番上阵,却总被严峫嬉皮笑脸地混过去。唯有提到功课,严峫才会难得地蔫下去,先生布置的策论能拖就拖,字写得更是像鸡爪刨过,气得侯府的西席先生三天两头请辞。

“写那玩意儿有什么用?”某次被老爹罚抄《孙子兵法》,严峫一边在宣纸上鬼画符,一边跟旁边磨墨的小厮抱怨,“真要上了战场,靠的是刀枪弓箭,不是之乎者也!”

小厮刚想附和,就见严峫眼睛一亮,丢下笔:“走,看看隔壁那小书呆子在干嘛。”

这四年里,严峫成了江停家的常客,尽管江停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看书,偶尔才应他两句。

江停住的院子依旧简陋,只是院里多了几排整齐的书架,塞满了各种新旧书籍。他比四年前长开了些,依旧清瘦,肤色没什么变化,只是眉宇间的清冷淡了些,添了几分沉静。十三岁的少年,已经能看出日后清隽的轮廓,只是那双眼睛,偶尔望向远处时,仍会掠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幽深。

此时江停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的不是经书,而是一卷手抄的《洗冤录》,指尖在“验尸格目”那一页轻轻点着。听见院外熟悉的、带着点咋咋呼呼的脚步声,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江停,”严峫大咧咧地踹开虚掩的房门,手里拎着个油纸包,“刚从街口买的糖糕,热乎的。”

他把糖糕往桌上一放,凑过去看江停手里的书:“又看这些死人的东西?我跟你说,昨天我在后街看见巡捕房抓贼,那家伙跑得比兔子还快,最后被我一石头砸中腿——”

“嗯。”江停应了一声,翻过一页书。

严峫早就习惯了他这副冷淡模样,自顾自地拿起一块糖糕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我爹说,等我再大两岁,就送我去巡防营历练。到时候老子亲自断案抓贼,比看这些破书带劲多了!”

江停这才抬了抬眼,目光落在他沾了糖渣的嘴角,淡淡道:“巡防营断案,讲究人证物证。你那‘一石头砸中腿’,若是砸错了人,便是滥用私刑。”

“嘿,你这小胳膊小腿的,懂什么叫抓贼吗?”严峫不服气地挑眉,“上次王二柱他爹丢了钱袋,不是我顺着脚印追到赌坊,把人赃并获的?”

“脚印是你看的,赃物是你搜的,供词是你审的?”江停反问,语气平淡,却总能精准戳中严峫的疏漏。

严峫噎了一下,梗着脖子道:“那不是有巡捕在旁边吗?我只是……只是帮忙而已!”他见江停又低下头看书,忽然觉得有点没趣,抓起桌上的糖糕往江停手里塞,“吃啊,凉了就不好吃了。”

江停的手指碰了碰严峫的指尖,冰凉的触感让严峫下意识缩了缩手。江停接过糖糕,却没吃,放在了手边的砚台上。

“你爹还让你学那些吗?”严峫忽然问。

他指的是江停偶尔会做的事——有时会有穿着官服的人悄悄来找江停,两人在里屋待上半个时辰,那些人离开时总是神色凝重。严峫问过一次,江停只说是“帮家里整理些旧文书”。

江停闻言,动作微不可察地一顿,随即摇头:“不了。”

严峫没多想,又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起今天在街上听来的案子,说有户人家半夜进了贼,丢了祖传的玉佩,巡捕查了三天都没头绪。江停安静地听着,偶尔在他说到关键处时,插一句“门窗是从外撬开还是从内打开的”“玉佩藏在何处,除了家人还有谁知道”。

严峫被问得一愣一愣的:“你怎么知道要问这些?”

江停合上书,看着窗外飘落的槐花瓣,轻声道:“凡案皆有迹,就像这槐花,落在地上会留下痕迹,被人踩过会沾在鞋上。”

严峫似懂非懂,只觉得江停好像什么都知道,这种感觉让他有点不服气,又有点莫名的佩服。

他没注意到,江停说这话时,眼神飘向了胡同口的方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严峫又拎着早点去找江停,却发现那扇常年虚掩的院门紧紧锁着。门环上积了层薄灰,阶边的兰草彻底枯了,像是许久没人打理。

他心里咯噔一下,拍着门板喊了几声“江停”,没人应。

隔壁的王二柱探头探脑地过来说:“你找那家的小先生啊?前儿个一早就搬走了,听说是连夜走的,马车都没雇,就两个人背着包袱走的。”

严峫愣在原地,手里的油纸包“啪嗒”掉在地上,油条滚了出来,沾了层土。

搬走了?

就这么……走了?

他想起江停那双清冷冷的眼睛,想起他说“凡案皆有迹”时的样子,想起那本被翻旧的《洗冤录》,心里空落落的,像被什么东西掏走了一块。

他站在紧闭的院门前,第一次没了往日的咋咋呼呼,只觉得那把冰冷的铜锁,锁住的不止是一扇门,还有些他说不清的、刚刚开始生根发芽的东西。

上一章 第一章 古时待归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