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玉京谋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十八章虚饵诱敌入瓮城

玉京谋

暮色像块浸透墨汁的棉絮,缓缓压向齐王府的飞檐。萧承煜站在角楼的阴影里,望着西市方向升起的狼烟 —— 那是听风阁按约定点燃的信号,意味着 “假消息已送达东宫”。他指尖转着枚青铜哨子,哨身上刻着南楚的云雷纹,吹三声长音,便可调动埋伏在城郊的旧部。

“殿下,卫率营的动向查清了。” 卫凛捧着幅舆图匆匆赶来,图上用朱砂标着三条路线,交汇处是座废弃的粮仓,“太子派了张副将带三百人,今夜三更突袭粮仓。” 舆图边缘还粘着片干枯的梧桐叶,是叶昭派人送来的,叶脉间写着 “流民已转移至安全处”,字迹被露水打湿,晕成淡淡的蓝痕。

萧承煜的目光落在粮仓西侧的断崖上:“让弓箭手藏在崖壁的石窟里,那里的回声能放大弓弦声,吓破他们的胆。” 他忽然想起叶昭说过,楚地的猎户擅长 “声东击西”,利用山谷回声伪装成千军万马,此刻倒正好派上用场。

粮仓的大门虚掩着,门轴上涂了层桐油,开关时不会发出声响。院内堆着十几袋沙土,袋口露出的 “粮草” 其实是染了谷糠的麻布 —— 这是流民们连夜帮忙布置的,老人们用楚地的古法在麻袋上画了些符咒,说是能 “镇邪避灾”,实则是用来标记伏击点的暗号。

更夫敲过二更时,远处传来马蹄声。萧承煜隐在粮仓的横梁上,透过窗棂的缝隙望去,月光下的卫率们穿着玄色劲装,腰间的弯刀闪着冷光,为首的张副将脸上有道刀疤,正是当年血洗南楚皇宫的刽子手之一。他忽然攥紧了袖中的半块玉佩,母妃临终前描述的那张 “带疤的脸”,此刻正一步步走进瓮城。

“都给老子仔细搜!” 张副将一脚踹开粮仓的侧门,火把的光浪涌进来,照亮了墙上贴着的 “龙脉秘图”—— 那是萧承煜让幕僚仿画的赝品,图上的入口故意标在断崖下的深潭里,旁边还伪造了叶昭的批注:“月圆之夜,楚弦为钥”。

卫率们扑向 “秘图” 时,萧承煜吹了声长哨。粮仓顶部的瓦片忽然簌簌作响,流民中的弓箭手从梁上跃下,弓弦如雷。这些流民虽无战甲,却个个练就了 “听声辨位” 的本事,当年在楚地山林里猎熊的技巧,此刻全用在了射马腿上。

张副将反应极快,挥刀劈开飞来的箭矢:“中计了!撤!” 可他话音未落,粮仓的大门突然落下千斤闸,闸板上钉着的铁刺闪着寒光 —— 这是用叶昭提供的楚地机关术打造的,机关枢纽藏在暗处,由裴九娘的心腹操控,只需转动墙角的石碾,便能封死所有出口。

“放火箭!” 萧承煜的声音从横梁上传来,带着回音仿佛有千军万马。崖壁上的弓箭手同时放箭,火箭拖着焰尾掠过夜空,射向粮仓外堆着的油桶。轰然巨响中,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卫率们的惨叫声混着马匹的嘶鸣,像支走调的丧乐。

张副将带着残部冲向西侧的偏门,却不知那里的门槛被锯断了半截,上面铺着层薄草。当先的几名卫率绊倒在地,后面的人来不及刹车,瞬间叠成了人堆。埋伏在两侧的旧部趁机杀出,他们手里的兵器都是楚地特有的短矛,矛尖淬了麻药,戳中便浑身酥软。

萧承煜从横梁上跃下,靴底踩着片掉落的箭羽。他挥刀劈开迎面砍来的弯刀,刀光闪过处,张副将脸上的刀疤裂开,鲜血溅在 “龙脉秘图” 上,将 “楚” 字染得通红。“当年你在南楚皇宫杀了多少孩童?” 萧承煜的声音冷得像冰,母妃临终前睁着的眼睛,此刻仿佛就映在刀疤的血光里。

张副将啐了口血沫:“成王败寇,老子杀的是反贼!” 他忽然从怀中掏出枚信号弹,拉燃引线便要往天上抛 —— 那是向太子求援的信号,红光能照亮十里地。

就在这时,道白影从房梁上飘落,楚弦的断弦缠上张副将的手腕。叶昭不知何时出现在粮仓里,素纱琴衣在火光中翻飞,手里握着半截琴轴,轴端的尖刺抵在张副将的咽喉:“这根弦,是楚弦用命换来的。” 她指尖用力,琴轴刺入寸许,血珠顺着木纹渗进去,像给琴轴上了层红漆。

张副将的信号弹掉在地上,红光在他瞳孔里明明灭灭。萧承煜一脚踩碎信号弹,刀柄重重砸在他后脑:“带下去,好好‘问问’太子的军械都藏在哪。” 旧部们涌上来拖走俘虏时,萧承煜瞥见张副将靴底沾着的朱砂,与楚地皇陵的封土颜色一致 —— 看来太子早已派人探查过龙脉。

粮仓外的火光渐渐平息,流民们举着松明火把涌进来,开始清理战场。个梳着总角的孩童捡起支断箭,箭杆上刻着的 “东宫” 二字被他用石头磨掉,刻上了个歪歪扭扭的 “楚” 字。叶昭摸了摸孩童的头,从袖中掏出块麦芽糖,糖纸是用《鹤唳谱》的残页做的,上面的泛音符号恰好组成 “平安” 二字。

“你怎么来了?” 萧承煜看着她鬓角的烟灰,递过块干净的帕子。帕子上绣着只白鹤,翅尖的针脚与他母妃绣品上的如出一辙 —— 这是裴九娘特意准备的,说是 “让殿下与叶姑娘有个念想”。

叶昭擦了擦脸颊:“听风阁说你把埋伏设在断崖,我怕旧部不懂机关术。” 她忽然指向粮仓的梁柱,“你看那些符咒,是楚地的‘镇宅符’,当年父皇说能护家宅平安。” 符咒在烟火中微微颤动,墨迹里混着的金粉闪着微光,是流民们特意掺入的,说是 “给南楚的列祖列宗看的”。

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不是太子的援军,而是周显之派来的信使。信使翻身下马时崴了脚,却仍死死护着怀里的竹筒:“殿下,御史台按约定弹劾了卫率营私设刑堂,陛下已命大理寺彻查!” 竹筒里装着弹劾奏章的副本,首页盖着十三位御史的联名印章,边角还沾着些墨渍,像是匆忙中打翻了砚台。

萧承煜展开奏章,目光落在 “太子纵容卫率残害流民” 那句上,笔尖的力道几乎要戳破纸背。叶昭忽然轻笑出声:“看来咱们的‘鱼饵’,太子吃得很痛快。” 她捡起地上的 “龙脉秘图” 残片,赝品上的墨迹遇火后显出层暗纹,是真正的粮仓分布图 —— 这是她用南楚的 “火显墨” 特意做的手脚,此刻倒成了清理战场的指南。

天快亮时,旧部们押着俘虏往密道转移。密道入口藏在尊石佛的肚子里,佛眼是用楚地的夜明珠做的,即使在暗处也能照亮前路。叶昭摸着佛龛上的刻痕,忽然想起楚弦临终前交的血书,上面画的正是这座粮仓的布局 —— 原来楚弦早就预料到会有这场伏击,用生命为他们铺好了路。

萧承煜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忽然将那枚青铜哨子递给叶昭:“这个给你。” 哨身的云雷纹被他掌心的温度焐得发烫,“以后听风阁的暗线,你也能调动。”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分享兵权,像把钥匙,打开了两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壁垒。

叶昭接过哨子,指尖划过那些古老的纹路:“等这件事了了,我教你弹《鹤唳谱》的‘归雁’段。” 那是南楚的迎客曲,当年安阳郡主常弹给幼年的萧承煜听,如今倒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约定。

朝阳爬上粮仓的断壁时,最后一名俘虏被押进密道。萧承煜转身望着这片狼藉的战场,忽然发现那些 “镇宅符” 竟完好无损,金粉在阳光下闪着碎光,像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忽然明白,这场伏击赢的不仅是计谋,更是民心 —— 那些被太子视为草芥的流民,此刻正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南楚的血脉。

叶昭吹了声短促的哨音,惊起檐下栖息的寒鸦。群鸟掠过晨雾的瞬间,她仿佛看见楚弦站在云端,手里捧着那截断弦,正对着他们微笑。断弦在风中轻轻震颤,与远处传来的《楚地谣》渐渐合拍,像支新生的序曲,在黎明的天空下缓缓奏响。

上一章 第六十七章东宫布网防异动 玉京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垦荒兴农安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