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玉京谋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十九章垦荒兴农安楚地

玉京谋

惊蛰刚过,楚地的冻土还泛着白霜,叶昭踩着晨露站在荒坡上,手里攥着半块青铜犁铧 —— 这是昨日在乱葬岗旁的废窑里找到的,上面铸着南楚的稻穗纹,是二十年前皇室推广的曲辕犁残件。坡下聚着百余名流民,大多面黄肌瘦,握着锄头的手冻得通红,却没人敢先动土。

“叶姑娘,这地荒了十年,底下全是石头,种不出粮食的。” 说话的是个跛脚老汉,原是南楚的农官,国破后隐姓埋名,昨夜才在听风阁的指引下找到这里。他脚边放着卷竹简,是南楚的《农桑要术》,边角被虫蛀得厉害,却仍能看清 “楚地宜稻,三月下种” 的字样。

叶昭将犁铧往地上一插,冻土竟被撬开道缝:“南楚时,我父皇曾在此开垦万亩良田,用的就是这种犁。” 她忽然扯开衣襟,露出贴身藏着的羊皮卷,上面画着南楚的灌溉渠图,与萧承煜昨日派人送来的京畿水利图能拼合成完整的水系 —— 显然他早已料到她会在此垦荒。

旧部中的激进派头目楚山忽然站出来,腰间的弯刀闪着寒光:“与其在这里刨土,不如随我去抢粮仓!太子的粮船再过三日就经过楚河,正好劫了济急!” 他身后的十几个壮汉纷纷附和,这些人多是南楚旧军,习惯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叶昭没看他,转身从竹筐里取出袋稻种,穗粒饱满,带着淡淡的稻香:“这是萧承煜从岭南调运的占城稻,六十日就能收获。抢粮能解一时之困,垦荒才能让子孙后代不再挨饿。” 她将稻种撒在刚撬开的土缝里,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伤口,“我母后曾说,楚地的土最养人,只要肯下力气,石头缝里都能长出稻穗。”

跛脚老汉忽然跪倒在地,捧着《农桑要术》泣不成声:“殿下还记得!先帝当年就是用这种稻种,让楚地三年无饥荒!” 他膝行到荒坡中央,指着块凸起的岩石:“底下是南楚的蓄水窖,只要清理出来,能灌溉百亩良田!”

楚山还想说什么,却被流民中的孩童围住。孩子们举着刚编好的稻草人,上面插着写有 “太子” 二字的木牌,这是叶昭教他们做的 “驱邪仪式”,实则是在凝聚人心。最小的那个孩子举着半块玉佩,是叶昭分给流民辨认亲族的信物,此刻却当成宝贝似的挂在稻草人脖子上。

“楚头领,” 叶昭终于看向他,指尖缠着的布条沾着泥土,那是昨夜勘察地形时被碎石划破的,“你可知去年楚地旱灾,饿死了多少孩童?” 她忽然提高声音,让所有人都能听见,“太子的粮仓里,发霉的粮食能堆成山!可咱们抢了粮,明年还是会饿肚子!”

楚山的脸涨成猪肝色,他去年确实参与过抢粮,结果粮没抢到,反倒折损了三个兄弟。叶昭趁机让旧部抬出修复好的曲辕犁,犁身缠着楚弦 —— 这是用南楚秘法处理过的牛筋,比寻常犁绳坚韧三倍,犁尖镶嵌着陨铁,正是当年南楚军械局为农具特制的。

“南楚的犁,楚地的人,种出楚地的粮。” 叶昭率先拉起犁绳,纤弱的肩膀绷得笔直,“谁愿跟我一起干?”

跛脚老汉第一个上前,握住犁绳的另一端:“老朽愿效犬马!” 流民们纷纷放下锄头,男女老少排成长队,将犁绳缠在肩上,齐声唱起叶昭教的《垦荒谣》,旋律取自《鹤唳谱》的变调,节奏感极强,正好配合拉犁的步伐。

楚河忽然出现在坡下,牵着三头水牛,牛背上坐着听风阁的暗卫,递来个锦囊:“萧承煜说,这是他母妃当年在楚地推广的水车图纸。” 锦囊里还有张字条,字迹潦草:“已命卫凛疏通楚河淤塞,三日后可引水灌田。”

叶昭展开图纸,发现上面用朱笔标注着改良处,正是针对楚地多丘陵的地形设计的。她忽然想起昨夜梦见母后在御花园教她认稻种,醒来时枕边放着颗饱满的谷粒 —— 想必是萧承煜派暗卫送来的,用的是南楚 “梦寄相思” 的典故。

日头升到正中时,蓄水窖果然被清理出来,石壁上刻着南楚的农耕谚语:“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楚山默默收起弯刀,加入了清理水渠的队伍,他发现石壁的缝隙里卡着块箭镞,是大启禁军的制式,显然太子的人早就勘察过这里,却没发现这处宝藏。

叶昭坐在土坡上,看着流民们热火朝天的身影,楚弦忽然递来块麦饼,里面夹着腌菜 —— 这是萧承煜府里的厨子特制的,用的正是占城稻的面粉。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听风阁的人送来新消息:太子果然派卫率监视垦荒,却被萧承煜用 “操练兵马” 的名义引到了三十里外的山谷。

“叶姑娘,” 跛脚老汉捧着把刚出土的陶片,上面印着南楚的稻穗纹,“这是先帝年间的农具,看来咱们脚下的地,真是块宝地。”

叶昭将陶片与羊皮卷上的水渠图比对,发现恰好能拼合出完整的灌溉系统。她忽然明白萧承煜为何要将水利图送来 —— 他早已算出,南楚的旧设施加上新稻种,足以让楚地在年内实现自给自足,这比任何武器都能动摇太子的根基。

夕阳西下时,第一块梯田终于开垦出来,形状像极了南楚皇宫的玉阶。叶昭让孩子们在田埂上种下荞麦,紫色的花种在暮色中泛着微光。楚山走过来,将弯刀插在田边:“末将愿守护这片田,谁要敢来捣乱,先问问我这刀!”

远处的楚河波光粼粼,萧承煜派来的工匠正在架设水车,木轮转动的声音与《垦荒谣》的旋律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叶昭摸出贴身的玉佩,与夕阳的余晖相映,背面的 “楚” 字仿佛在发光 —— 这不是复国的执念,而是重生的希望,从楚地的泥土里,从流民的笑容里,从与萧承煜无声的默契里,正一点点破土而出。

夜色降临时,垦荒的人们燃起篝火,烤着刚收获的红薯。叶昭看着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萧承煜在密信里写的:“民心如田,需深耕细作。” 她抓起把新土,任由泥土从指缝滑落,带着楚地特有的温润 —— 这才是最坚实的根基,比任何权谋算计都更能抵御风雨。

上一章 第六十八章虚饵诱敌入瓮城 玉京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十章储营裂痕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