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松月闲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古耽文 

第3章

松月闲

从镇上回去后,顾清辞像揣了颗糖在心里,整日乐呵呵的。给药田浇水时会哼起不成调的曲子,编兔窝时手指都比往常灵活,连灰兔都看出他心情好,总往他脚边蹭,讨要紫苏叶吃。

沈砚之看在眼里,嘴上没说什么,却在翻晒药材时,特意把顾清辞捡的那片“清晖峰形状”的陈皮单独挑出来,放进个小巧的锦囊里,塞进了药箱最底层。

转眼到了下月初,庙会的日子近了。顾清辞每天睡前都要扒着窗户看月亮,算着还有几天能下山。“师兄,你说杂耍班子除了吞剑,还会别的吗?”他趴在石桌上,手里转着颗捡来的鹅卵石,“会不会有踩高跷的?我上次在画本上见过,人站在竹竿上,比屋顶还高呢!”

沈砚之正在整理药谱,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画本上的东西,多半是夸张的。”

“才不呢!”顾清辞立刻反驳,把鹅卵石往桌上一拍,“画本上说,海边有会发光的鱼,张师兄也说有,可见画本上的都是真的!”

沈砚之被他较真的模样逗笑,合上书:“好,都是真的。等去了庙会,你自己看便是。”

顾清辞这才满意,又凑过来,指着药谱上的插图:“这味药叫什么?长得像颗小星星。”

“是南星,有毒,要炮制过才能用。”沈砚之耐心解释,指尖点在图上,“你看这根茎的纹路,像不像你上次捡的那块带斑点的石头?”

顾清辞凑近了看,果然有些像,眼睛一亮:“还真像!原来药材也能和石头长得一样。”他看着沈砚之的指尖,骨节分明,在泛黄的纸页上轻轻点着,忽然想起镇上银器铺的那条银链,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庙会前一日,两人特意早早就睡了。顾清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听着窗外的松涛声,总觉得比往常更热闹些,像是在为明日的出行欢呼。他悄悄爬起来,从枕头底下摸出那颗月牙石,借着从窗棂漏进来的月光,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嘴角忍不住扬起。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顾清辞便醒了,推开门时,见沈砚之已经站在院子里,背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水和干粮。“醒了?”沈砚之回头,晨光落在他肩头,“走吧,早去早回。”

顾清辞点点头,快步跟上,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山路似乎比上次短了些,两人没走多久,便听见了山下的喧闹声,锣鼓声、吆喝声、孩童的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甜汤。

庙会设在镇中心的广场上,搭着五颜六色的彩棚,挂满了红灯笼。顾清辞刚走进广场,就被个捏面人的摊子吸引了,站在那里挪不动脚。捏面人的师傅手艺极好,红、黄、蓝、白的面团在他手里转了转,便成了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头戴凤翅紫金冠,手持金箍棒,威风凛凛。

“想要一个吗?”沈砚之问。

顾清辞点点头,又摇摇头:“太贵了。”

沈砚之没说话,直接掏钱买了一个,递给顾清辞。面人还带着点温热,顾清辞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谢谢师兄!”

“拿着吧。”沈砚之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面人的神采,倒有几分像眼前的少年。

两人往前走,又遇见卖棉花糖的,雪白的一团,像朵蓬松的云。顾清辞看着别人举着棉花糖,眼神里满是向往。沈砚之又买了一个,递给他。顾清辞接过来,咬了一大口,棉花糖在嘴里化开,甜得他眯起了眼睛,像只满足的小猫。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沈砚之笑着递过水壶。

顾清辞点点头,却依旧吃得飞快,嘴角沾了点糖屑,像只偷喝了蜜的小兽。沈砚之伸手,指尖轻轻替他擦掉,动作自然得像是做过千百遍。顾清辞愣了愣,脸颊瞬间红了,低头小口抿着棉花糖,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

广场中央,果然有个西域来的杂耍班子。吞剑的汉子赤裸着上身,肌肉线条分明,手里拿着一把银光闪闪的长剑,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缓缓将剑插进喉咙,剑尖从脖颈后露出来,看得人胆战心惊。顾清辞吓得捂住眼睛,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偷看,直到汉子把剑拔出来,安然无恙地鞠躬谢幕,他才松了口气,手心都捏出了汗。

“吓人吧?”沈砚之拍了拍他的背。

“嗯!”顾清辞用力点头,“再也不想看了。”话虽如此,眼睛却又被旁边踩高跷的吸引了过去。

踩高跷的是几个姑娘,穿着鲜艳的绸裙,踩着两米多高的木跷,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裙摆飞扬,像几只彩色的蝴蝶。顾清辞看得入了迷,跟着人群拍手叫好,忽然感觉有人碰了碰他的胳膊,转头一看,是个卖花灯的小贩,手里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莲花灯、还有画着才子佳人的宫灯。

“小兄弟,买盏灯吧?晚上放灯,许愿最灵了。”小贩笑着说。

顾清辞看着那些花灯,眼睛亮晶晶的,却没立刻买,转头看沈砚之。沈砚之会意,笑着问:“喜欢哪个?”

顾清辞指着一盏兔子灯,灯面上画着一只抱着胡萝卜的兔子,憨态可掬。“那个。”他小声说。

沈砚之买了兔子灯,又买了一盏莲花灯,递给顾清辞:“拿着,晚上放。”

顾清辞接过两盏灯,小心翼翼地护着,像是护着两件稀世珍宝。两人又在庙会上转了转,买了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有会叫的泥哨,有刻着花纹的木梳,还有一串糖葫芦,红艳艳的,像挂着几颗小太阳。

夕阳西下时,庙会渐渐热闹起来,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映得整个广场红彤彤的,像一片火海。顾清辞举着兔子灯,跟着沈砚之来到河边,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在放花灯。

“要许愿的。”顾清辞捧着莲花灯,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小声念叨着什么。沈砚之看着他虔诚的模样,睫毛在灯笼的红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像只收拢翅膀的蝶。

顾清辞睁开眼睛,小心翼翼地把莲花灯放进水里,又把兔子灯也放了进去。两盏灯在水面上轻轻漂着,顺着水流往下游去,像两颗会发光的星星,在夜色里摇曳。

“你许了什么愿?”沈砚之问。

“不告诉你,说出来就不灵了。”顾清辞笑着说,眼睛里的光比花灯还要亮。他看着沈砚之,忽然问:“师兄,你没许愿吗?”

沈砚之看着那两盏越漂越远的花灯,轻声道:“许了。”

“是什么?”顾清辞好奇地追问。

沈砚之转头,目光落在他脸上,灯笼的红光映得他脸颊微红,像熟透的苹果。“不告诉你。”他学着顾清辞的语气说,嘴角扬起一抹浅浅的笑。

顾清辞愣了愣,随即也笑了,伸手推了推他的胳膊:“师兄你学我。”

两人沿着河边慢慢走着,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糖葫芦,偶尔咬一口,甜丝丝的酸在舌尖漫开来。晚风拂过,带着河水的潮气和灯笼的暖意,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回到清晖峰时,已是深夜。顾清辞累坏了,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意,像是在梦里还在逛庙会。沈砚之坐在床边,看着他的睡颜,指尖轻轻拂过他额前的碎发,月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他脸上,温柔得像一层纱。

他想起顾清辞在河边许愿的模样,想起那两盏漂向远方的花灯,忽然觉得,自己许下的愿望,或许不用等到花灯漂到远方,就已经实现了。

窗外的月光依旧明亮,松涛阵阵,像在诉说着一个温柔的秘密。沈砚之吹灭了烛火,躺在顾清辞身边,听着他均匀的呼吸声,渐渐闭上了眼睛。

这一夜,清晖峰的梦,大概也是甜的。

第七章:雨日的草药香

入夏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一场夜雨过后,整个清晖峰都被洗得发亮,药田的草药冒出新的嫩芽,绿得像能滴出水来。

顾清辞蹲在药田边,看着那些新冒出来的紫苏芽,眼睛亮晶晶的:“师兄,你看它们长得好快,才几天就这么高了。”

沈砚之正在翻晒药材,闻言抬头看了一眼:“雨水足,长得自然快。”他放下手里的活计,“过来,教你辨认几种新的草药。”

顾清辞立刻跑过去,蹲在沈砚之身边,认真地听他讲解。沈砚之的声音很轻,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清清爽爽的,混着草药的清香,让人心里格外安宁。

“这种叶子边缘带锯齿的,是防风,能治风寒感冒。”沈砚之指着一株草药说,“你看它的根,是黄褐色的,有股特殊的香味。”

顾清辞凑近闻了闻,果然有股淡淡的药香,像雨后的山林。他学着沈砚之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挖起一株防风,看着它的根,点点头:“记住了。”

两人在药田边待了一上午,辨认了不少草药,顾清辞学得很快,没过多久就能准确地说出几种常见草药的名字和功效。沈砚之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嘴角忍不住扬起一抹浅浅的笑。

中午时分,天空又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像

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顾清辞跑进灶房,开始准备午饭,沈砚之则坐在廊下,看着雨丝落在药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师兄,午饭吃什么?”顾清辞在灶房里喊。

“随便做点吧,简单些。”沈砚之回答。

“那我们吃面条好不好?”顾清辞问,“我昨天晒了些萝卜干,炒一炒,拌在面条里,可香了。”

“好。”沈砚之笑着点头。

很快,厨房里就飘出了面条的香气,混着萝卜干的咸香,勾得人食欲大开。顾清辞端着两碗面条出来,放在石桌上,又拿来两双筷子:“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面条煮得恰到好处,爽滑劲道,萝卜干炒得香喷喷的,带着点微辣的咸,拌在面条里,好吃得让人舌头都要吞下去。顾清辞吃得飞快,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依旧停不下来。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沈砚之笑着递过手帕。

顾清辞接过,擦了擦汗,又埋头吃起来,像只饿坏了的小兽。沈砚之看着他,自己也拿起筷子,慢慢吃着,心里觉得暖暖的。

吃完午饭,雨还没停,反而越下越大,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顶上,像在演奏一首热闹的乐曲。顾清辞搬了把竹椅,坐在廊下,看着雨景,手里拿着个小木雕,正在细细地打磨着。

沈砚之走过去,坐在他旁边,看着他手里的木雕,是一只兔子,已经初具雏形,憨态可掬。“这是给谁的?”他问。

“给灰兔的。”顾清辞笑着说,“我想给它做个小摆件,放在它的窝里。”

沈砚之看着他认真的模样,指尖轻轻拂过木雕的边缘,光滑细腻。“刻得不错。”他说。

“真的吗?”顾清辞眼睛一亮,“我也是第一次刻,总觉得不像。”

“像的。”沈砚之点点头,“很像你。”

顾清辞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沈砚之是在说他像兔子,脸颊瞬间红了,伸手推了推他的胳膊:“师兄你又取笑我。”

沈砚之笑着躲开,看着他泛红的脸颊,像熟透的桃子,心里觉得甜丝丝的。

雨渐渐小了些,顾清辞放下木雕,站起身:“师兄,我们去后山看看吧?雨后的蘑菇肯定长得很多。”

沈砚之点点头:“好,不过要小心,有些蘑菇有毒。”

两人换上雨靴,拿着竹篮,往后山走去。雨后的山林格外清新,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顾清辞像只快活的小鸟,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跑着,时不时停下来,指着路边的野花或者蘑菇给沈砚之看。

“师兄你看,这朵花好漂亮,紫色的。”他指着一朵紫色的小花说。

沈砚之走过去,看了一眼:“这是紫花地丁,能清热解毒。”

“原来它还有名字啊。”顾清辞笑着说,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插在竹篮的边缘。

两人在山林里转了半天,采了不少蘑菇,有香菇、平菇,还有几朵颜色鲜艳的毒蘑菇,顾清辞好奇地想摘,被沈砚之拦住了。“这种有毒,不能碰。”他说,“颜色越鲜艳的蘑菇,毒性越大。”

顾清辞点点头,吐了吐舌头,不敢再碰了。

回到清晖峰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顾清辞把采来的蘑菇清洗干净,和鸡肉一起炖了锅汤,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沈砚之坐在石桌旁,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灶膛里的火光映得他脸颊通红,像抹了层胭脂。

晚饭时,两人喝着鲜美的蘑菇鸡汤,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感觉格外惬意。顾清辞话很多,一会儿说后山的趣事,一会儿讲自己刻木雕的心得,沈砚之大多时候在听,偶尔应一句,目光落在他被汤热气熏得微红的鼻尖上,心里觉得暖暖的。

吃完晚饭,顾清辞主动去洗碗,沈砚之则坐在廊下,看着雨后的夜空,星星格外明亮,像撒了一把碎钻石。顾清辞洗完碗出来,坐在他身边,看着星星,忽然问:“师兄,你说天上的星星,是不是也像地上的草药一样,有自己的名字和用处?”

沈砚之抬头看了看星星,轻声道:“或许吧。”

“那哪颗星星是属于我们清晖峰的呢?”顾清辞好奇地问。

沈砚之指着一颗最亮的星星:“那颗吧,你看它离我们最近,最亮。”

顾清辞点点头,看着那颗星星,眼睛亮晶晶的:“嗯,我觉得也是。”

两人坐在廊下,静静地看着星星,偶尔说几句话,气氛温馨而宁静。晚风拂过,带着草药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夜深了,顾清辞打了个哈欠,有些困了。沈砚之站起身:“去睡吧。”

顾清辞点点头,跟着他往屋舍走去。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声和偶尔落下的雨滴声,顾清辞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梦里有明亮的星星,有鲜美的蘑菇汤,还有沈砚之温柔的笑容。

沈砚之坐在床边,看着他的睡颜,指尖轻轻拂过他的脸颊。

上一章 第2章 松月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