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外,沈砚的解剖刀还带着未擦干的消毒水味。林野捂着缠着绷带的肋骨,把一份CT片拍在阅片灯上:“病人叫张磊,化工厂夜班工人,今早被同事发现倒在反应釜旁,送医时腹部有明显隆起,触诊能感觉到内部有不规则蠕动。”
沈砚盯着CT影像里那团模糊的阴影,边缘呈现出诡异的锯齿状。“超声显示不是肿瘤,也不是异物。”苏棠递过化验单,“血液里检出高浓度的有机磷,但胆碱酯酶活性却异常升高,这和常规有机磷中毒恰好相反。”
抢救室里突然传来仪器的尖锐警报。张磊的肚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起,皮肤被撑得发亮,像要随时裂开。沈砚推开医生冲进去,手术刀划开腹部的瞬间,一股刺鼻的杏仁味扑面而来——不是氰化物,而是更罕见的硒化氢。
“不对!”他迅速钳住正在蠕动的东西,那是一团灰白色的胶状物质,表面布满毛细血管状的纹路,接触空气后竟开始分泌淡黄色液体。“取样本做气质联用,重点检测硒代半胱氨酸含量。”
苏棠的检测结果在两小时后出来:“这东西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硒聚合物,含有α-氰基丙烯酸乙酯成分,也就是502胶水的主要原料。它在体内会模拟生物组织,甚至能吸收血液中的硒元素自我增殖。”
林野调查到张磊所在的化工厂近三个月有五次原料失窃记录,丢失的恰好是硒粉和氰基丙烯酸酯。“他们车间主任说,张磊最近在偷偷研究‘生物黏合剂’,想申请专利。”
沈砚突然注意到样本在紫外灯下发出蓝绿色荧光,这是典型的稀土元素特征。“加测铕元素含量。”他盯着培养皿里逐渐凝固的胶状物质,“这不是意外,是有人利用他的研究成果投毒。铕离子能催化硒化物聚合,让这东西在体内疯长。”
深夜的法医中心,沈砚将铕溶液滴入模拟血液样本,胶状物质立刻像活物般收缩,边缘生出尖刺。苏棠突然指着显微镜:“它在分解红细胞!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被转化成了卟啉——这东西会导致光敏反应,张磊的皮肤是不是对光很敏感?”
林野的电话印证了这点:“张磊妻子说,他最近总关着窗帘,说晒太阳会浑身灼痛。还有,化工厂的监控拍到,案发前晚有个穿白大褂的人进过他的实验室,戴着口罩,但胸前别着‘研发部’的工牌。”
沈砚看着样本里正在形成的结晶,突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一句话:“硒化物的毒性不在于剂量,而在于它能模仿任何生物分子的结构。”他拿起手术刀划开结晶,里面嵌着细小的金属碎片,在灯光下泛着银白色光泽。
“是铂催化剂,”苏棠的声音发紧,“这种工艺只有研发部的人能接触到。”
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栅栏状的阴影。沈砚突然意识到,这起案子的诡异之处,不在于超自然现象,而在于有人将化学原理变成了最精密的杀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