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妇科诊室里,李薇攥着体检报告的手指泛白,医生的话像重锤砸在她心上:“你的体内检测到陌生男性DNA,还有微量镇静类药物残留,虽然没有明显外伤,但结合你的症状,不排除遭遇性侵犯的可能,建议立刻报警。”
李薇的大脑一片空白。她是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监,过去一周的生活和往常一样规律——上班、健身、回家,没有任何被跟踪、被威胁的记忆,更没有反抗或挣扎的印象。“不可能……我每天都按时回家,睡觉前也会锁好门窗,怎么会……”她的声音带着颤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下来。
接到报案时,沈砚正在整理“十八层祭”案的收尾资料,苏棠和林野也在一旁核对证物清单。“第五起了。”沈砚看着报案记录,眉头拧成疙瘩,“从上个月开始,已经有四名女性报案,症状和李薇一模一样:体内有陌生DNA和镇静药物,却没有任何被侵犯的记忆,案发地点也分散在市区不同区域,没有交集。”
苏棠立刻带着设备赶往医院,为李薇做更详细的身体检查。“药物成分还需要进一步化验,但初步判断是新型GHB衍生物,俗称‘失忆水’,无色无味,混入饮料或水中很难察觉,药效持续6-8小时,会让人失去意识并遗忘这段时间的记忆。”苏棠一边取样,一边解释,“凶手很懂药理,剂量控制得很精准,既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又能确保受害者失忆。”
林野则坐在电脑前,调取李薇过去一周的行踪轨迹。“她每天早上8点从小区出发,开车去公司,晚上6点左右去‘悦动’健身房,9点回家,周末会去商场购物。”林野指着屏幕上的路线,“全程没有异常人员跟踪,健身房和商场的监控也没发现可疑人物。”
沈砚带队来到李薇的住处,这是一间位于12楼的公寓,门窗完好,没有被撬动的痕迹。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柠檬水,苏棠用试纸检测后,发现杯底有微量药物残留。“凶手应该是在李薇外出时,趁机在她的饮品里下了药?但她的门窗都是锁好的,钥匙也没丢过。”沈砚疑惑地环顾四周,目光落在门口的鞋柜上——那里放着一双新买的拖鞋,标签还没拆。
“这双拖鞋是你什么时候买的?”沈砚问李薇。“上周六在商场买的,回来后就放在鞋柜上,还没穿过。”李薇回忆道。苏棠戴上手套,拿起拖鞋仔细检查,在鞋底的缝隙里发现了一点白色粉末,和柠檬水里的药物成分一致。“凶手可能是在商场时,就对拖鞋动了手脚,药物通过鞋底的粉末,在李薇进门换鞋时,不小心混入了她的饮品?”
这个猜测让在场的人都觉得后背发凉——凶手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预谋地选择目标,甚至能提前接触到受害者的物品,却不留任何痕迹。沈砚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心里清楚,这起连环无声侵害案,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而凶手,很可能还在寻找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