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大的碎片
共生海出现了新的奇迹:红色碎片开始“长大”。起初只是米粒大小的晶体,半年后竟长成拳头大的晶石,里面映着的人影越来越清晰,甚至能看见他们在碎片里生活的场景——99号在画新的地图,小雅在种会发光的海草,念念的爸爸总在海边眺望,像在等谁回家。
“它们在形成小世界。”林晓摸着块嵌在礁石里的晶石,里面的老研究员正在给虚拟的婴儿换尿布,动作笨拙又温柔,“就像个迷你的共生海。”
变化是从阿棠发现“会哭的碎片”开始的。那是块藏在火山岩缝里的晶石,里面的人影是个抱着膝盖哭泣的小女孩,无论怎么呼唤,她都不肯抬头。晶体表面覆盖着层白霜,像被冻住了一样。
“碎片说她叫107号,当年被关在暗房里,没人跟她说过话。”阿棠把耳朵贴在晶石上,听了很久才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她怕黑,想要盏灯。”
林晓让孩子们收集了无数发光的海葵花,堆在火山岩旁。当花瓣的光芒笼罩晶石时,白霜渐渐融化,小女孩慢慢抬起头——她的眼睛看不见,总是摸索着向前走,像在寻找什么。
“她在找‘声音’。”女人突然说,她从研究所的资料里见过107号的记录:天生失明,却对声音格外敏感,研究员们为了“净化”她的感知,从不许任何人跟她说话。
那天晚上,所有孩子都来到火山岩旁,轮流对着晶石说话。阿棠讲了白天追鱼的趣事,林晓读了日记本里的故事,郑伯哼起了几十年前的渔歌。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晶石上时,107号突然笑了,她伸出手,准确地摸到了晶石的边缘,像在触摸真实的世界。
“原来碎片会长大,是因为我们在给它们‘加料’。”林晓恍然大悟,记忆不是死的,会随着新的故事变得丰满,就像107号,原本只有黑暗的记忆,现在却装满了孩子们的声音。
她们开始有意识地给碎片“喂食”。在刻着72号的晶石旁,孩子们种满了他生前最爱的向日葵;在108号的晶石周围,大家建起了小小的沙滩,因为资料说她总念叨“想看看海”。
最让人惊喜的是99号的晶石。有天夜里,里面突然多出艘小木船,船帆上写着“去看海”——那是郑伯年轻时做的船模,他说少年临死前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真正的海边。
“它们不是活在过去,是活在现在。”林晓看着小木船在晶石里扬帆,突然明白念念说的“记得”不是固守回忆,而是带着逝者的愿望继续生活。
阿棠的脖子上又多了块新碎片,里面是107号牵着她的手在海葵花田里奔跑。孩子摸着碎片笑:“她说等她长到和我一样大,就出来跟我一起抓鱼。”
日记本第1114页,林晓画了棵树,每个枝桠上都挂着块晶石,树根扎在共生海里,树叶伸向天空,像无数只向上生长的手。她写下:记忆是棵树,过去是根,现在是叶,未来是花,永远不会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