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猩红黎明:我的末世生存录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大女主  末世   

春天

猩红黎明:我的末世生存录

第一场春雷炸响时,林晓正在整理空间里的物资。防潮布下露出排铁皮罐,是去年秋天密封的红薯干,罐子表面凝着层细密的水珠,像结了层薄霜。

“周延在修灌溉渠,说要引融雪水浇土豆田。”郑伯抱着捆晒干的藤蔓走进来,咳嗽声比上次轻了些,“你去看看?他那笨手笨脚的,别把渠挖歪了。”

林晓拎着两罐红薯干往田埂走,远远看见周延蹲在渠边,手里的工兵铲没怎么动,倒对着泥土里的绿芽发呆。那是几株野豌豆,不知什么时候从石缝里钻出来,嫩茎缠着渠边的杂草往上爬。

“院长的笔记本里记过,豌豆根能固氮。”周延回头时,鼻尖沾着点泥,“我们把它移到土豆田旁边,说不定能让产量高些。”

林晓蹲下身,指尖碰了碰豌豆叶,沾到点黏糊糊的露水。她突然想起空间里还有半包末世前的菜种,是上次清理服装城仓库时找到的,混在件童装的口袋里,包装袋上印着“鸡毛菜”。

“晚上种下去。”她把红薯干递过去,“郑伯说你一早就没吃东西。”

周延撕开铁皮罐的瞬间,香味漫开来,引得几只麻雀落在附近的树枝上。他掰了半块红薯干塞进嘴里,突然指着渠水笑:“你看,水里有鱼!”

渠水里果然有几尾小鱼,手指长,通体透明,像块块流动的水晶。是融雪时从上游冲下来的,在浅水里摆着尾巴,不怕人。

“能吃吗?”林晓挑眉。末世里,任何活物都是难得的蛋白质来源。

“先养着吧。”周延用铁皮罐舀了半罐水,小心翼翼地捞了条小鱼放进去,“等它们长大些,分给孩子们当玩伴。”

那天傍晚,他们真的在土豆田边种了豌豆。周延挖坑,林晓撒种,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缠绕的藤蔓。收工时,林晓发现空间里的菜种袋不知何时被周延拿去了,他正蹲在田埂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种植图,嘴里念叨着“鸡毛菜要种在向阳处”。

夜里下起了春雨,林晓被窸窣声吵醒,看见周延蹲在缝纫棚的角落,正用手电筒照着铁皮罐里的小鱼。罐子放在火堆边,他时不时往里面丢点碎红薯干,水面泛起细小的涟漪。

“它们会不会冷?”他抬头问,眼里映着跳动的火光。

林晓没说话,从空间里摸出块泡沫板,裁成小方块放进罐里——能当小鱼的浮岛。周延看着泡沫板上的小鱼,突然笑了,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

雨停时,天边泛起鱼肚白。林晓站在门口,看见豌豆田的嫩芽在雨雾里舒展,土豆叶上的水珠滚落在泥土里,发出“滴答”的轻响。她突然觉得,这个春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实在,像那罐红薯干,甜得扎实,带着泥土的温度。

周延在院长的笔记本里发现张泛黄的地图时,安全区的鸡毛菜刚冒出两片子叶。地图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用红笔圈着个三角形,旁边写着“种子库,距安全区七公里”。

“应该是农业站的种子库。”周延把地图铺在木板上,用石块压住四角,“去年融雪时我去过那片区域,没看见什么建筑,可能被埋在塌方下面了。”

林晓盯着地图上的红圈,指尖划过旁边的等高线——那里是片山谷,易守难攻,但雨季容易发生泥石流。“等雨停了再去。”她把工兵铲往背上一甩,“先去加固下瞭望塔,上次秃鹫留下的爪痕得补补。”

加固瞭望塔时,周延总走神。他手里的锤子好几次砸偏,钉子嵌进木头里,歪歪扭扭的。“你说种子库里会有稻种吗?”他突然问,“院长以前总说,白米饭蒸出来的香味,能飘半条街。”

林晓往木板缝里塞着布条,用来防风雨:“就算有,也得有水稻田才能种。”她顿了顿,“不过可以找找玉米种,耐旱,产量高。”

雨停后的第三天,他们出发了。周延背着个空麻袋,里面装着工兵铲和绳索,林晓则在空间里备了足够的水和压缩饼干。走到半路,周延突然停在片野花丛前,摘了朵紫色的小花别在麻袋上。

“这是紫花苜蓿,”他指着花丛,“能喂鱼,还能当绿肥。”林晓这才发现,他手里的麻袋角,已经装了半袋各种野草种子。

山谷入口的塌方处果然堆着厚厚的石块和泥土。周延用工兵铲挖了两小时,才清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里面漆黑一片,空气里弥漫着霉味,林晓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处,看见排倾斜的铁架,上面的种子袋大多已经破损,露出里面发黑的粉末。

“找到了!”周延的声音从铁架后传来。他举着个密封完好的铝箔袋,上面印着“杂交玉米种”,生产日期是末世前一年。

林晓走过去时,看见他脚边堆着五六个同样的铝箔袋,还有袋饱满的黄豆种。“够种三亩地了。”周延把种子往麻袋里塞,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回去我就翻地,玉米杆还能当柴烧。”

返程时,天快黑了。周延突然在路边蹲下,用树枝在石头上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和毛毛绣在布上的那个很像。“这是新标记,”他解释,“以后孩子们跟着标记走,也能找到这里。”

林晓看着石头上的太阳,突然想起缝纫棚角落里的豌豆藤,已经爬满了竹竿,开出串紫色的小花。她往空间里摸了摸,那里的玉米种正安静地躺着,像藏着个沉甸甸的秋天。

玉米苗长到膝盖高时,安全区来了群不速之客。是五个逃难者,衣衫褴褛,领头的男人胳膊上缠着血布条,怀里抱着个昏迷的孩子。

“我们的营地被变异鬣狗端了,”男人的声音嘶哑,“听说这里有安全区,就过来了。”

周延刚给玉米地浇完水,手里还拎着水桶。他看了眼林晓,见她没反对,便把人往缝纫棚引:“先处理下伤口,郑伯有消炎药。”

那几个逃难者里,有个老太太会接生,还有个年轻女人懂点电工。林晓让她们帮忙检修安全区的线路——之前的发电机总出故障,晚上只能靠油灯照明。

麻烦出在第三天。周延发现玉米地里少了几株苗,断口处很整齐,像是被人拔走的。他没声张,只是在地里蹲了半宿,第二天一早,抓着个正往怀里塞玉米苗的逃难者。

是那个领头男人的侄子,十六七岁,脸上还带着稚气。“我……我想带回家种,”他梗着脖子,“你们这里有这么多,少几株怎么了?”

周延的脸色沉了沉,却没发火。他把少年带到玉米地中央,指着那些嫩绿的幼苗:“这是我们用三亩地的力气换来的,每株苗都要浇水、施肥、除虫,就像养孩子一样。”他顿了顿,“安全区的东西,可以分你,但不能偷。”

林晓站在远处看着,看见周延从麻袋里抓出把玉米种,塞进少年手里。“回去找块空地种下,”他说,“我教你怎么侍弄。”

那天晚上,缝纫棚的灯亮了——那个懂电工的年轻女人修好了发电机。灯光下,老太太正给郑伯讲接生的技巧,年轻女人在给孩子们演示怎么接电线,而那个少年,则蹲在周延旁边,学着给玉米种做标记。

林晓往空间里收玉米苗时,发现周延偷偷在每个新种的玉米坑边,都放了颗小石头,上面画着小小的太阳。她突然觉得,这些新加入的人,就像那些被移栽的玉米苗,只要用心照料,总会扎下根来。

第一场暴雨来临前,安全区的玉米已经结出了饱满的棒子。周延和男人们忙着收割,女人们则在缝纫棚里晾晒玉米,孩子们穿梭其间,时不时偷偷掰下颗玉米粒塞进嘴里,甜得眯起眼睛。

“得赶在暴雨前把玉米运进仓库。”周延擦了把汗,他的工装外套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天气预报说这次雨会下很久,可能引发山洪。”

林晓正在加固仓库的屋顶,她把防水布铺在上面,用钉子钉牢:“我去看看种子库那边的山谷,别让洪水淹了新翻的土地。”

山谷里的水位果然涨了不少。林晓沿着河岸走,看见周延之前画太阳标记的石头,已经被水漫过了一半。她用工兵铲在岸边挖了条排水沟,突然发现水里飘着些熟悉的影子——是铁皮罐里的小鱼,不知什么时候顺着水流游到了这里,已经长到巴掌长。

“林晓!”周延的声音从上游传来。他举着个木盆,里面装着刚摘的玉米,“快尝尝,生吃也甜!”

林晓接过玉米,咬了口,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带着阳光的味道。周延坐在她旁边,也捧着根玉米啃着,两人都没说话,听着水流声和远处传来的孩子们的笑声。

暴雨来临的前一天,所有玉米都收进了仓库。周延在仓库门口用石头垒了个灶台,上面架着口大锅,正煮着玉米棒。香味飘满了整个安全区,连那个曾经偷玉米苗的少年,都凑过来帮忙添柴。

“等雨停了,我们种水稻吧。”周延突然说,他指着远处的山谷,“那里的地势低,引水方便。”

林晓看着锅里翻滚的玉米,蒸汽模糊了她的眼镜片。她想起末世前的夏天,外婆煮玉米时,总会在灶膛里埋两个红薯,说这样煮出来的玉米,带着红薯的甜香。

暴雨落下时,他们都在缝纫棚里。郑伯讲着过去的事,老太太教孩子们编草绳,周延则在笔记本上画着水稻田的草图,林晓坐在旁边,往空间里整理着新收的玉米种。

雨声敲打着屋顶,像首温柔的催眠曲。林晓看着周延笔下的稻田,突然觉得,或许不用等太久,安全区的空气里,真的会飘起白米饭的香味。

上一章 冻雪 猩红黎明:我的末世生存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