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安双璧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十六章:河北破坚冰

长安双璧

河北的冻土在马蹄下裂开时,沈砚已率骑兵奔袭了三日。他们绕过叛军重兵把守的井陉关,沿着太行山脉的密道穿行,目标是叛军囤积粮草的饶阳。

“将军,前面就是饶阳城外的芦苇荡了。”前锋斥候回报,手里举着一支染血的箭羽,“叛军在荡边设了暗哨,箭簇是范阳工坊造的,比咱们的箭头沉三成。”

沈砚捏着那支箭羽,指尖能摸到箭杆上刻的“燕”字。安禄山的叛军不仅兵力雄厚,连军械都比唐军精良——这三年来,他靠着范阳的盐铁之利,早已暗中打造了一支铁军。

“传我令,”沈砚将箭羽掷于地上,“重甲营在前,弓箭手殿后,午时三刻准时冲荡!”

饶阳城外的芦苇比渭水边的更高,风一吹便如绿色的浪潮翻涌。沈砚率部潜入荡中时,叛军的暗哨正在远处烤火,谈笑间满是对唐军的鄙夷:“听说了吗?郭子仪那老东西在河北被咱们打得屁滚尿流,现在躲在灵武不敢出来了!”

另一人接话:“等开春咱们打下朔方,就把那姓李的小皇帝抓来给陛下牵马!”

笑声未落,沈砚的长枪已刺穿了第一个暗哨的喉咙。河西军如鬼魅般从芦苇中跃出,弯刀划破寒风的声音,比叛军的笑谈更刺耳。

“有埋伏!”叛军哨官刚喊出半句话,就被一支冷箭射穿了嘴。

荡边的厮杀只持续了一炷香。沈砚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叛军尸体,突然勒转马头:“改变计划,不去饶阳,去河间!”

亲兵一愣:“将军,饶阳的粮草……”

“饶阳必有防备,”沈砚指向西北方,“河间是叛军连接范阳与洛阳的要道,拿下那里,才能切断饶阳的补给线。”

河间城的叛军果然毫无防备。当河西军的骑兵出现在城门下时,守将还在饮酒作乐,直到箭簇射穿酒壶,才惊得滚下座椅。

“开城门!开城门!”守将抓着头盔嘶吼,可城门的吊桥还没放下,沈砚已率部冲上了城墙。

刀光剑影中,沈砚撞见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正缩在墙角瑟瑟发抖。叛军士兵举刀要砍,被他一枪挑飞兵器:“放下她!”

那妇人认出他的唐军旗号,突然跪地哭喊:“将军救救我们!叛军抓了全城的壮丁去修洛阳的宫殿,不从就杀啊!”

沈砚的心猛地一沉。他看向城中,只见街道两旁的房屋多有破损,墙上还贴着叛军的告示,写着“凡抗命者,屠其族”。

“传令,”沈砚的声音冷得像冰,“除叛军将领外,其余士兵缴械不杀。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百姓们起初不敢相信,直到看见唐军将粮食搬到街上分发,才纷纷涌来。有个白发老者捧着半袋糙米,突然对着沈砚跪下:“将军是沈砚将军吧?老身认得河西军的旗号!当年您在河西救过我们村的逃荒人啊!”

沈砚扶起老者,心中一阵滚烫。原来他守护的,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大唐”,而是这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人。

河间城破的消息传到饶阳时,守将果然弃城而逃。沈砚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饶阳,看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粮草,突然明白了郭子仪的用意——李光弼在河北牵制叛军主力,而他要做的,是像一把匕首,插进叛军的腹地。

“将军,李光弼元帅派人来了!”亲兵引着一名信使进来,信使身上带着箭伤,却难掩兴奋,“李元帅说,您这一刀捅得好!叛军已乱了阵脚,他正率军攻打常山,让您速带粮草去汇合!”

沈砚望向常山的方向,那里曾是大唐的富庶之地,如今却成了战场。他转身下令:“留一千人守饶阳,其余人随我出发!”

出发前夜,沈砚站在饶阳城头。月光照在百姓们修补房屋的身影上,有人在唱河西的民谣,调子虽生疏,却透着劫后余生的暖意。

他想起阿史那夜教他唱的草原歌,想起河西的红刺玫,想起长安的繁华。这些碎片般的记忆,此刻都化作了手中的力量。

“等平了叛乱,”他对着月光轻声说,“就把这些都找回来。”

风从河北的平原吹过,带着冻土融化的气息。那是春天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

上一章 第十五章:朔方聚星火 长安双璧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章:常山会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