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安双璧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十八章:东都残照

长安双璧

收复洛阳的战役,比想象中更惨烈。

安禄山虽已在洛阳称帝,但他生性多疑,竟在城内设了三重防线:外城由其子安庆绪驻守,内城是叛军精锐,宫城则由他亲自坐镇,身边还围着三千范阳死士。

“这老贼是想困守孤城。”李光弼指着地图上的洛阳城,指尖划过洛水,“他知道我们粮草不济,想拖到冬天,让唐军不战自溃。”

沈砚望着城外连绵的营帐,眉头紧锁。自常山会师后,唐军一路南下,收复了十余座城池,却也折损了不少兵力。如今洛阳城高墙厚,叛军又据险而守,硬攻怕是要付出惨痛代价。

“我有一计。”沈砚突然指向洛水上游,“洛阳城的水源全靠洛水,若我们在上游筑坝,断了城中水源……”

“不可!”李光弼立刻摇头,“城中还有数十万百姓,断水会饿死他们的。”

沈砚默然。他想起饶阳的老者,想起常山的百姓,终究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是啊,他们打仗是为了收复河山,不是为了让百姓遭殃。

“那就只能智取了。”郭子仪不知何时来到帐中,手里拿着一封密信,“城中有义士传来消息,安庆绪与安禄山不和,正暗中招兵买马,想取而代之。”

沈砚眼中一亮:“元帅是想……”

“让他们内讧。”郭子仪将密信递给两人,“这是城中内应画的布防图,安庆绪的府邸在北城,守卫最松。沈将军可带一支精锐,今夜潜入城中,联络安庆绪的部将,许他若献城投降,既往不咎。”

夜探洛阳城比闯常山河谷更险。沈砚率三十名亲兵,趁着月色从洛水的暗渠潜入,渠水冰冷刺骨,甲胄上很快结了层薄冰。暗渠出口在北城的一处废弃粮仓,刚爬出洞口,就听见外面传来叛军的脚步声。

“听说了吗?陛下又杀了三个内侍,说是怀疑他们通敌。”

“何止啊,连安王(安庆绪)都被训斥了,说他守外城不力。”

“我看这父子俩迟早要反目……”

脚步声渐远,沈砚对亲兵做了个手势,众人悄无声息地潜入巷弄。洛阳城的街道上,巡逻的叛军比往日多了数倍,火把的光映在断壁残垣上,像一张张扭曲的脸。

安庆绪的府邸果然守卫松懈,沈砚等人轻易就翻墙而入。内应早已在书房等候,见了他便跪地行礼:“将军可算来了!安王殿下就在后堂,他已经同意献城,只求保全家眷性命。”

沈砚跟着内应来到后堂,只见安庆绪正焦躁地踱步,此人面白无须,眼神里满是怯懦,全然没有其父的凶悍。见了沈砚,他竟扑通一声跪下:“沈将军救我!我爹他……他要杀我啊!”

原来安禄山病重,性情愈发暴戾,前日竟因一点小事,险些斩了安庆绪。

“只要你打开城门,迎唐军入城,新君定会赦免你的罪过。”沈砚扶起他,声音沉稳,“但你要保证,不得伤害城中百姓。”

安庆绪连连点头:“我保证!只要能活命,我什么都答应!”

三更时分,洛阳北城的城门突然打开。沈砚率亲兵冲入城楼,斩杀了拒不投降的守将,随即举起火把——那是通知城外唐军的信号。

郭子仪与李光弼早已率军等候,见信号燃起,立刻下令攻城。唐军如潮水般涌入北城,与叛军展开巷战。安庆绪则带着部将控制了内城,派人向宫城喊话,劝安禄山投降。

宫城里传来安禄山的怒吼:“逆子!我杀了你!”随即响起杂乱的厮杀声。沈砚知道,叛军的内讧终究还是来了。

天将亮时,宫城的大门被打开,安庆绪浑身是血地走出来,身后跟着五花大绑的安禄山——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叛军首领,此刻瘫在地上,眼神浑浊,嘴里还在咒骂着什么。

沈砚走进宫城,昔日繁华的宫殿已变得破败不堪。叛军逃跑时放了火,太和殿的梁柱还在燃烧,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他在废墟中捡起一块破碎的龙纹瓦当,瓦当上的金漆早已剥落,像极了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将军,”亲兵进来禀报,“洛阳已收复,安禄山被押往灵武听候发落,安庆绪……”

“按约定,免他死罪,贬为庶人,流放岭南。”沈砚望着燃烧的宫殿,声音有些沙哑,“让士兵们救火,抢救百姓,安抚民心。”

走出宫城时,晨光已洒满洛阳城。百姓们涌到街上,看着唐军的旗号,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捧着家里仅存的粮食,要送给士兵。

沈砚接过一位老妇人递来的窝头,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到心底。他想起长安,想起河西,想起那些在战火中失去的一切。

“洛阳回来了。”他轻声说,仿佛在告诉那些逝去的魂灵。

阳光照在残破的城楼上,映出唐军士兵修补城墙的身影。那是重建的开始,也是希望的开始。

上一章 第十七章:常山会猎 长安双璧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九章:长安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