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的临时办公室堆着半墙的道具图,苏晚对着张斗拱纹样的打印稿皱眉时,陆时衍抱着杯热可可走进来。杯壁上凝着的水珠没滴到桌面——他特意垫了张纸巾,和上次在书店为她垫书角的动作如出一辙。
“卡在这里了?”他把热可可推到她手边,杯柄转到朝外的方向,“你说过握笔时碰不到杯身才顺手。”
图纸上的纹样边缘总显得生硬,苏晚用橡皮擦了又改,纸屑落在桌沿。陆时衍没说话,只是抽了张便签轻轻扫过去,动作像在书店时避开书脊锐角那样小心:“《营造法式》里说‘木作需顺其纹理’,你设计稿里的线条太急了。”
他弯腰去翻桌下的参考书,袖口蹭到抽屉边缘时顿了顿——那里有块没包边的铁皮,上次苏晚被刮到过手背。此刻他的指尖正按在铁皮尖角上,替她挡住可能碰到的路径。
“你看这里,”他翻开《光影美学》第23页,铅笔圈出的段落旁添了新批注,“侧光下的木纹会显柔和,不如在纹样边缘加道浅影?”
苏晚忽然想起昨夜他书房的灯亮到很晚,书桌上摊着的正是这两本书。原来他说的“再看看”,是替她把难题拆成了能落地的细节。
道具组的人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新做的纹样样品:“陆总凌晨发的修改意见里,特意标了让边缘留0.5毫米的过渡色,说苏老师画图时喜欢自然晕染的效果。”
样品的角落贴着张便签,是陆时衍的字迹:“参考你画册里桔梗花瓣的渐变,用浅紫到米白的过渡。”苏晚抬头时,看见他正把自己的保温杯往她那边挪,杯身印着的桔梗花纹,和样品的过渡色刚好呼应。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两人交叠的图纸上。陆时衍的指尖在纹样边缘虚画了道弧线,苏晚的铅笔立刻跟上,线条自然得像早已演练过千百遍。她忽然明白,所谓默契从不是刻意迎合,而是他看过你画废的草稿,记得你握笔的习惯,便在你卡壳时,递来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是让你安心落笔的底气。
收工时,陆时衍把最重的图纸卷到自己怀里,让苏晚只拎着本轻便的色卡册:“你说过这本夕阳色系的色卡能提神,路上看看。”经过道具间时,他忽然停住,指着个新做的木质书架模型:“按你提过的尺寸做的,第三层特意留了更高的空间,方便你放厚画册。”
暮色漫上来时,苏晚看着模型上熟悉的布局,忽然想起他家书架第三层的排列——原来那些藏在图纸里的尺寸、色卡里的偏好、和此刻恰好吻合的书架高度,都是长情最具体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