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命天令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第93章 青平秘闻

命天令

三水河沿岸的泥地被高阳晒得半干,踩上去只剩浅浅的印子。李长歌走在最前,靴底碾过路边半块带符纹的陶片,碎屑簌簌落在草叶间:“边地老人还说过,荒古国的文书都用一种特殊的朱砂混了松烟写就,能防潮防蛀,要是仓城的简牍真能保存下来,说不定能解了这古国突然消失的谜。”

赵乘风拎着半袋从苏若若营地搜来的陶片碎块,闻言回头:“苏若若的人既然能找到祭坛,想必也查到了仓城的传闻,只是他们连暗室都没能彻底探查,想来是缺了残片这关键。”他晃了晃袋子,陶片碰撞的脆响在旷野中传开,“这些碎陶上的符纹虽不全,但比暗室墙壁上的更精细,或许藏着解读地图的法子。”

墨林走在队伍中间,指尖始终贴着怀中的残片。那股温润感比在祭坛时淡了些,却并未消散,左肋下方的轻颤像脉搏般规律,清花娘娘的存在如一根无形的线,悄然系在残片与他之间。他望着前方青平城的轮廓——那座城郭被青灰色的城墙围拢,城门上方的“青平城”三字刻在褪色的匾额上,边缘已被风雨磨得圆滑,不知藏着多少与荒古国相关的隐秘。

临近城门时,一队身着灰袍的兵卒迎了上来,为首之人面生无须,腰间挂着刻有“庆王府”字样的腰牌:“王爷,匡大人已在驿站候着,周统领押解人犯已入大牢,一切妥当。”

庆王颔首,脚步未停:“苏若若可有异动?”

“未曾,只是一路都闭着眼,问什么都不答。”兵卒躬身回话,目光扫过众人手中的工具与陶片,神色间带着几分好奇,却不敢多问。

入城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车马往来,两侧商铺的幌子在风中摇曳。墨林留意到街角的杂货铺檐下挂着几串陶制风铃,样式虽简陋,上面的纹路却与残片上的古符有几分隐约的相似,他刚想细看,左肋突然轻轻一跳,残片的温润感骤然浓了一瞬,待他再定睛去看,风铃已被风吹得转向,纹路隐入阴影里。

驿站设在城中心的通衢旁,院落收拾得齐整,匡一何正站在正厅门前等候。他身着藏青色官袍,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见庆王进来,立刻拱手行礼:“王爷,属下已差人查访荒古国仓城的记载,只是地方县志残缺,只在《青平风物志》中找到寥寥数语。”

众人随庆王入厅落座,亲卫奉上热茶,匡一何将一本泛黄的线装书递过来:“上面写着‘荒古有仓,藏于东南,得符者入,得简者知’,除此之外再无详情。至于路况,周统领已派斥候探查,说是往东南方向走约一日路程后,有段山路被山洪冲毁,需绕道而行。”

陈沁然立刻接过书,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目光在“得符者入”四字上停留许久:“这‘符’应当就是陶片与残片上的古符,苏若若执着于收集陶片,恐怕就是为了凑齐开门的凭证。”她抬头看向庆王,“属下需些时间比对陶片与书中记载,或许能找出更多线索。”

“给你安排西厢房,所需之物尽管开口。”庆王呷了口茶,目光转向墨林,“你当初发现残片时,除了台基与石缝,还见过类似的符纹吗?”

墨林指尖摩挲着茶杯边缘,脑海中闪过方才街角的陶风铃,还有祭坛暗室里的刻痕:“入城时见过一串陶风铃,纹路有些像,但不敢确定。暗室墙壁上的符纹连贯,陈姑娘解读的‘四星聚,台基启’应当是关键,只是不知‘四星’指的是什么。”

“或许是天文方位。”李长歌插话道,“边地曾出土过荒古国的青铜盘,上面刻着四星连线的图案,据说是他们祭祀时的星象标记。”

正说着,门外传来轻叩声,陆心端着一个漆盒走进来,她身着淡绿色布裙,发髻梳得整齐,见到庆王便屈膝行礼:“王爷,皇后娘娘听闻您归来,让奴婢送些伤药与干粮过来,还说若是需要宫中藏书,可让姫姑姑帮忙调取。”

庆王点头,示意亲卫接过漆盒:“替本王谢过皇后。”

陆心抬眸时恰好瞥见陈沁然手中的陶片,眼神微动:“姑娘手中的陶片,倒与奴婢前几日在古玩街见到的有些像,只是那片更大些,上面的花纹更清楚。”

陈沁然立刻追问:“古玩街哪个铺子?那陶片还在吗?”

“是街角的‘聚宝斋’,奴婢也不知还在不在。”陆心据实回道,“听说那铺子收了不少来历不明的古物,多是从三水河沿岸捡来的。”

庆王放下茶杯:“赵乘风,你带两人去聚宝斋看看,若有类似陶片,尽数买下。”

“是。”赵乘风起身领命,快步出了驿站。

待陆心退下,匡一何又道:“属下已审问过苏若若的手下,他们只知要找‘能合残片的陶物’,其他一概不知。苏若若本人被关在天牢,属下派人看守严密,绝不会出岔子。”

“去天牢看看。”庆王起身,众人立刻跟上。

天牢的空气潮湿阴冷,石壁上渗着水珠,苏若若被关在最内侧的牢房里,一身黑衣已沾了尘土,却依旧坐得端正。见庆王等人进来,她抬眸冷笑:“你们就算找到仓城又如何?没有完整的符纹图谱,连城门都进不去。”

“你倒是坦诚。”庆王倚在牢门外,目光锐利,“紫烟城找荒古国的秘地,究竟是为了什么?”

苏若若抿唇不语,视线落在墨林怀中微微鼓起的衣襟上,眼神闪烁:“那残片在你身上?可惜了,少了最关键的一块,终究成不了事。”

墨林心头一凛,左肋的残片突然轻轻震颤,清花娘娘的波动比先前更清晰些,却依旧没有任何声音。他刻意避开苏若若的目光,指尖攥紧了衣襟:“你说的关键,是暗室里的东西?”

“暗室?”苏若若挑眉,随即嗤笑一声,“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真正的秘密,从来不在那堆破石头底下。”她站起身,凑近牢门,声音压得极低,“你们以为残片是地图?错了,它是钥匙,可钥匙要配锁芯,那锁芯,就在仓城的地底。”

话音刚落,狱卒突然来报:“王爷,赵统领在聚宝斋找到了一块陶片,说是与姑娘手中的能对上!”

众人立刻转身回驿站,赵乘风已在庭院中等候,手中捧着一块巴掌大的陶片,边缘光滑,上面刻着完整的螺旋状符纹,与陈沁然手中的碎陶拼合后,恰好形成一个圆形图案。

“掌柜的说这是半个月前收的,卖主是个樵夫,在东南山涧捡的。”赵乘风道,“那樵夫还说,山涧里这类陶片不少,只是大多碎得厉害。”

陈沁然将拼合的陶片放在桌上,借着天光仔细查看,突然指着圆形图案的中心:“这里有个小孔,与残片上的凹陷位置正好对应!”她取出残片,将其中一块木片的凸起对准小孔,竟严丝合缝地嵌了进去,“‘残片合,秘地现’,或许不只是拼合地图,还要与陶片组合才能生效。”

墨林凑上前,残片与陶片接触的瞬间,温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左肋的轻颤陡然变得急促,像是在回应某种召唤。他能清晰感觉到清花娘娘的波动与这两件古物形成了微妙的共鸣,那股熟悉感比在暗室时更强烈——仿佛这凡俗世界的古物,本就该与他体内的存在有所联结。

“看来要提前出发了。”庆王看着嵌合的残片与陶片,神色凝重,“匡一何,你立刻调派二十名亲卫,备足干粮与工具,明日天一亮便动身。”

“属下这就去安排。”匡一何躬身退下。

暮色降临时,驿站的西厢房还亮着灯。陈沁然将所有陶片与拓本铺开,李嫣然、李长歌围在旁帮忙比对,赵乘风则在整理明日要用的绳索与铁铲。墨林坐在角落,指尖反复摩挲残片,残片的温润感已趋于平稳,左肋的震颤也弱了下去,却留下一种奇异的余韵,仿佛在标记着某种方向。

“找到了!”陈沁然突然出声,指着拓本上的一串符号,“这组符纹与《青平风物志》里的记载能对上,‘四星’指的是角、亢、氐、房四宿,明日午时这四星连线,正好对着东南方向的一处山坳,那应该就是仓城的入口!”

李长歌凑近一看,果然与记忆中青铜盘上的星象吻合:“没错,边地的老人说过,荒古国祭祀必选四星连线之时,这时间定是他们设下的机关暗记。”

赵乘风放下手中的工具:“如此一来,苏若若说的‘钥匙配锁芯’就说得通了,残片是钥匙,陶片符纹是锁芯的密码,再加上特定的星象时机,才能打开仓城。”

墨林抬起头,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残片上,木片的纹理在月光下隐约浮现出与暗室墙壁相似的纹路,左肋轻轻一跳,像是在附和这个推测。他握紧残片,心中的期待愈发强烈——仓城的文书里,会不会真的藏着穿越回原来世界的方法?清花娘娘的波动,又为何偏偏与这凡俗古物产生共鸣?

次日天未亮,驿站院内已响起脚步声。亲卫们将干粮、水囊与工具装车,匡一何站在门边清点人数,赵乘风正检查绳索的牢固度,李嫣然将环首刀系在腰间,刀鞘与石板碰撞发出轻响。

陈沁然将拓本与陶片小心收好,塞进贴身的布囊里:“星象要到午时才准,我们赶路的时间正好,不会耽误。”

庆王走出正厅时,陆心恰好牵着一匹马走来,马背上驮着两个锦盒:“王爷,皇后娘娘让奴婢再送些伤药与火折子,还说姫姑姑已在宫中查勘藏书,若有荒古国的记载,会立刻派人送来。”

“有心了。”庆王颔首,翻身上马,“出发。”

队伍出青平城时,城门刚开,晨雾尚未散尽,将东南方向的山峦笼罩得若隐若现。墨林骑在马上,怀中的残片随着马蹄的颠簸轻轻跳动,左肋的呼应与马蹄声同频,清花娘娘的存在如一枚沉默的印记,与残片、与远方的仓城,形成了无形的联结。

行至半途,赵乘风突然勒住马,指着前方山道旁的碎石:“这里有新踩过的痕迹,像是苏若若的人留下的。”众人凑近一看,碎石上果然有黑衣的纤维,与祭坛石板上的一致。

“看来他们也在往仓城去。”李长歌皱眉,“只是他们没有残片,就算到了也进不去。”

庆王眼神一沉:“加快速度,别让他们抢先破坏了现场。”

亲卫们立刻加快脚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雾中散开。墨林望着前方愈发清晰的山坳,怀中残片的温润感越来越强,左肋的震颤也愈发清晰。他知道,那座藏着荒古国秘密的仓城已不远,而他寻找的“回家路”,或许,就藏在,那尘封的文书之中……

上一章 第92章 祭坛残踪 命天令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94章 残片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