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踏这残留的星文光影走出殿门,鞋底沾着的铜屑在阳光下泛着淡光,体内那股与阵韵律动呼应的气息仍在缓缓起伏,像藏在衣料下的细弦,无声共振。苏若若走在最前,陶瓮里的迷雾沼活水晃出细碎涟漪,倒映着她急不可耐的身影——归墟阵稳妥后,她最记挂的便是父亲的嘱托。
赵乘风甩着胳膊跟在后面,昨晚清理暗纹时磨出茧子的手掌在衣角蹭了蹭:“这古阵修得是真费劲,好在总算能交差了。”他踢开脚边一块碎石,石块滚落在地,撞出清脆声响,惊飞了枝头几只雀鸟。
陈沁然正低头检查青铜盒里的阵核铜球,闻言抬眼道:“交差还早,竹简里写着星纹炉需每月校准一次,石鼎材料也得按季节更换,这些都得教给紫烟城的工匠,不然阵法迟早再出问题。”她指尖划过铜球表面的纹路,指尖触感温润,能清晰摸到星文的凹凸质感。
李嫣然展开丝帛地图,指尖顺着归墟阵与紫烟城的连线划过:“按路程算,正午前能到城门口。路上刚好能把校准步骤理清楚,免得跟工匠解释时遗漏细节。”她将地图折成窄条塞进怀里,顺手捡起一片落在肩头的枯叶,叶片上还沾着归墟阵的泥土。
众人顺着林间小径前行,地脉温气顺着土壤缝隙漫出,踩在脚下竟有微暖的触感。沿途的草木比来时更显葱郁,枝头挂着晶莹的露珠,晨光洒过,折射出七彩光晕。墨林走在队伍末尾,目光落在路旁的石块上——那些被匠人刻过标记的石头,星纹边缘竟泛着极淡的光泽,与归墟阵的能量波动隐隐相连。
“这些标记不只是引路用的。”墨林弯腰抚摸石块上的星纹,指尖能感觉到微弱的震颤,“它们像是小型节点,能传导归墟阵的能量,形成简易的防护网。”
李嫣然闻言回头,蹲下身仔细观察:“手记里没提过节点之事,或许是匠人后期补充的防护措施。”她用指尖描摹星纹形状,“纹路与归墟阵核心纹同源,只是简化了许多,普通人察觉不到能量流动。”
赵乘风凑过来踹了踹石块:“管它是什么,能护着路不被野兽破坏就行。”话音刚落,就见前方灌木丛里窜出一只野兔,慌慌张张地掠过小径,显然是被众人的脚步声惊扰。
苏若若笑着摆手:“别吓着它,紫烟城周边的生灵都受归墟阵庇护,地脉安稳了,它们也活得自在。”
一行人说说走走,不知不觉已走出林地,青溪的潺潺水声入耳。苏若若加快脚步,率先踏上溪上的石板桥,桥面被溪水浸润得泛着水光,桥边的芦苇丛随风摇曳,划出细碎的光影。赵乘风走到桥中央,俯身掬起一捧溪水洗脸,清凉感瞬间驱散了疲惫:“这水比迷雾沼的温和,用来解渴刚好。”
陈沁然从行囊里掏出陶碗,盛了半碗溪水递给药林:“你尝尝,水里带着点地脉的暖意,和归墟阵的温气很像。”
墨林接过陶碗,指尖触到碗壁的凉意,与碗中溪水的暖意交织,莫名想起体内那股沉寂的气息。他浅尝一口,溪水清甜,果然带着极淡的温感,像是经过星文过滤般纯净。
休整片刻后继续赶路,官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推着独轮车的货郎,车上装满了布匹杂货;有背着行囊的旅人,步履匆匆;还有牵着牛羊的牧民,慢悠悠地朝着城郊走去。众人与行人擦肩而过,偶尔能听到关于紫烟城地脉的议论——“最近总觉得地面发暖,庄稼长得都比往年好”“城主府派人去查归墟阵了,想必是能稳住地脉”。
苏若若听到议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等他们知道阵法已经修好,肯定会更安心。”
午时刚过,紫烟城的城墙便出现在视野中。城门处的守卫远远望见苏若若,立刻放下手中的兵器迎上来:“二小姐,您可算回来了!城主大人今早还亲自来城门口望了三次呢。”
“父亲现在在府里吗?”苏若若快步上前,语速急切。
“在呢,刚和工匠头领商量完工事,听说您回来,肯定要亲自迎您。”守卫侧身让开道路,目光扫过墨林等人,见他们虽衣衫沾尘,却个个神色沉稳,不由多了几分敬意。
走进城门,城内的热闹景象扑面而来。沿街的店铺都敞开着门,掌柜的站在门口吆喝,伙计们忙前忙后;路边的食摊飘出阵阵香气,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孩子们拿着风车奔跑嬉戏,笑声清脆。与归墟阵所在的荒寂相比,这里的烟火气浓烈得让人安心。
赵乘风被街边的铁匠铺吸引,站在门口看铁匠挥锤打铁,火星四溅间,一块粗铁渐渐被锻造成镰刀。“这手艺不错,比我们在古村看到的石锤厉害多了。”他啧啧称赞,伸手想去摸刚打好的镰刀,被铁匠连忙拦住:“小心烫,刚出炉的家伙还带着火气呢。”
陈沁然拉了拉他的衣袖:“别耽误时间,先去城主府报信,之后有的是时间看。”
众人跟着苏若若穿过街巷,苏府的朱红大门越来越近。刚到门口,就见苏振南已带着管家等候在台阶下,他身着藏青色锦袍,鬓角虽有几缕白发,却精神矍铄。看到苏若若平安归来,他快步走下台阶,语气难掩激动:“若若,平安回来就好!归墟阵那边怎么样了?”
“父亲放心,归墟阵已经彻底修复,星纹炉也启动了,现在运转稳定。”苏若若扶着父亲的胳膊,将丝帛地图和手记竹简递过去,“这是匠人留下的手记和地图,上面记载了阵法的维护方法。”
墨林上前一步,补充道:“归墟阵分三层结构,星纹炉是核心,需每月十五借月相校准星文;四座石鼎需按四季填充对应材料,春季填青草木屑,夏季填赤铁矿粉,秋季填黄泥土块,冬季填白贝壳灰与黑炭末;通道内壁的星文需每季度清理一次,用温火加热后再用活水冷却,可除杂留纯。”
苏振南仔细听着,让管家拿出纸笔一一记下:“辛苦各位了!归墟阵关乎紫烟城的根基,你们这份功劳,全城百姓都该记着。”他转头对管家吩咐,“快备上好的客房,让各位歇息,再传膳,给各位接风洗尘。”
“城主不必客气,维护阵法是分内之事。”李嫣然道,“我们更想尽快把古匠人的技艺教给工匠们,免得后续维护出纰漏。”
“说得是!”苏振南连连点头,“我已经召集了城内最顶尖的十位工匠,都在府内等候,吃完饭便可开始传授技艺。”
正说着,管家匆匆走来禀报:“城主,庆王殿下派来的匡大人已经到了,正在客厅等候。”
苏振南一愣,随即道:“匡大人来得正好,让他也听听阵法的情况。”他转头对墨林等人道,“匡大人是庆王身边的重臣,精通工事营造,有他帮忙把关,后续维护更稳妥。”
众人随苏振南走进客厅,只见匡一何正坐在椅子上翻阅公文,身着青色官袍,面容严谨,见众人进来,立刻起身见礼:“苏城主,各位壮士,听闻归墟阵已修复,真是可喜可贺。”
“匡大人客气了,多亏了这些年轻人出手。”苏振南请匡一何落座,让人奉上茶水,“刚才正准备让他们给工匠传授维护技艺,您来得正好,也帮着参谋参谋。”
匡一何点头道:“固所愿也,归墟阵安稳,不仅是紫烟城的幸事,也是大庆王朝的幸事。”他看向墨林,“之前听闻各位找到匠人手记,不知上面可有记载阵法的建造渊源?”
“手记记载,归墟阵是百年前一批匠人受先主之命所筑,目的是镇压地脉异动。”墨林将手记递过去,“后来地脉火波动,导致星纹炉停转,阵法衰败,匠人们留下阵核和手记,盼后人能补全阵法。”
匡一何仔细翻阅手记,眉头微蹙:“先主……手记里没提具体是哪位先主吗?”
李嫣然摇头:“只提了‘受先主之命’,未写姓名爵位,或许是当年的地方领主。”
匡一何合上手记,沉吟道:“不管是谁,这些匠人技艺精湛,能借地脉温火筑阵,实属罕见。我回都城后,会将此事详细禀报庆王殿下,或许能从宫廷典籍中查到相关记载。”他看向苏振南,“工匠学习维护技艺时,我也想旁听,若能将这些技艺推广到其他有地脉隐患的城池,也是一件大功。”
苏振南自然满口答应,随后吩咐管家传膳。宴席上的菜肴丰盛,有鲜美的鱼汤、喷香的烤兽肉、精致的糕点,众人奔波多日,此刻总算能安心享用。赵乘风吃得狼吞虎咽,陈沁然则时不时与苏振南讨论工匠的技艺水平,李嫣然在一旁补充维护细节,墨林则安静进食,偶尔看向窗外——苏府庭院里的石榴树正值花期,火红的花朵在阳光下开得热烈,与归墟阵的星文光影形成奇妙的呼应。
饭后,十位工匠已在府内的练功场等候,他们大多年过半百,双手布满老茧,眼神里满是对古技艺的渴望。苏振南将丝帛地图和手记交给工匠头领,道:“这是归墟阵的图谱和维护方法,由各位壮士传授,你们务必用心学,日后阵法的维护就靠你们了。”
工匠头领恭敬接过:“请城主放心,我等定当倾尽全力。”
陈沁然走到工匠们面前,拿出从归墟阵带回来的石凿、铜锤:“这些是当年匠人的工具,你们看这石凿的弧度,刚好贴合星文的曲线,刻纹时能省不少力气;还有这铜锤,重量比寻常铜锤重三成,敲打的力度更均匀,能让铜纹与石壁结合得更牢固。”
工匠们围上前,小心翼翼地传看工具,不时发出惊叹:“这凿刃磨得真精细,比我们现在用的强多了。”“铜锤的握柄弧度刚好,握久了也不累。”
赵乘风拿起一把石凿,演示起归墟阵的刻纹手法:“刻星文时要顺着地脉温气的流向,手腕用力要匀,不能急,不然纹路容易歪,影响能量传导。”他在一块青石上比划,石屑簌簌落下,很快刻出一道简易星纹。
李嫣然则对照图谱,讲解星纹炉的校准方法:“每月十五月圆时,星能最盛,此时将阵核铜球取出,放在星纹炉顶端,借月光照射,铜球会自动校准星文频率,与地脉温气同步。校准后要及时将铜球放回炉口凹槽,否则星纹炉的能量会紊乱。”
墨林站在一旁,指尖轻触地面感知地脉流动,忽然发现苏府庭院的地脉气息与归墟阵相连,却又多了一丝分支。他走到庭院角落,蹲下身抚摸地面的青石板,石板下隐约传来微弱的温感:“这里的地脉有分支延伸,似乎也连接着小型星文阵。”
苏振南闻言走来:“墨林壮士有所不知,苏府地下确实有个小阵,是祖辈传下来的,说是能稳固府内的地脉,让家人安康,只是年代久远,早已没人会维护,不知与归墟阵是否有关联。”
“或许是归墟阵的辅助节点。”墨林道,“归墟阵的能量通过地脉分支传导,小型阵法能起到分流、稳压的作用,防止主阵能量过载。”
匡一何也凑过来:“若真是辅助节点,倒可以一并修复,也能让工匠们多学些维护经验。”
苏振南立刻让人找来锄头铁锹,在墨林指示的位置挖掘。挖了约莫三尺深,果然露出一块刻有星文的石板,石板上的纹路与归墟阵星文同源,只是更简洁,边缘有不少磨损,还凝结着少量灰黑色杂质,与归墟阵的暗纹相似,只是质地更松软。
“和归墟阵的暗纹一样,只是杂质没那么顽固。”陈沁然蹲下身,用青铜刮刀轻刮杂质,轻易就刮了下来,“应该是地脉分支的能量流动不畅,导致杂质沉积。”
“用简易淬纹法就能清理。”墨林道,“不用垒淬纹槽,直接用温火加热石板,再用清水冷却,就能除杂。”
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在石板旁堆起柴薪引燃,橘红色火焰包裹着石板,杂质渐渐融化成灰黑色液体。苏若若提着水桶走来,顺着石板边缘缓缓倒水,“滋滋”声中,白雾升腾,杂质随水流溢出,石板上的星文渐渐恢复亮洁,与归墟阵的能量波动形成呼应。
“真的有效!”工匠头领惊叹道,“这方法比我们之前清理杂质的办法好用多了。”
墨林看着亮起来的星文:“这只是辅助节点,清理起来简单,归墟阵的主阵维护更复杂,后续还要麻烦各位多用心。”
工匠们纷纷点头:“我们一定好好学,绝不让阵法再出问题。”
接下来的几日,众人留在苏府,全力传授工匠维护技艺。陈沁然教工匠们打磨工具、刻制星纹;赵乘风演示淬纹、校准的实操步骤;李嫣然整理图谱,标注重点难点;墨林则带着工匠们去归墟阵实地讲解,从通道星文到星纹炉,从石鼎材料到能量流转,一一细致说明。匡一何每日都在旁旁听,偶尔提出工事营造方面的疑问,众人一一解答,彼此交流甚欢。
期间,墨林多次感知归墟阵的能量韵律,体内那股气息的呼应越来越清晰,却始终保持沉寂,像在默默观察这方世界的地脉与星文。他发现归墟阵的能量不仅能稳固地脉,还能滋养周边的草木,紫烟城郊外的庄稼长势日渐旺盛,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第五日清晨,匡一何收拾好行囊,准备返回都城。他对墨林等人道:“各位传授的古技艺极为珍贵,我已详细记录,回都城后便禀报庆王殿下。殿下素来重视工事营造,或许会召各位前往都城,商议将技艺推广之事。”
“若有需要,我们义不容辞。”墨林道。
苏振南亲自送匡一何到城门口,临别时,匡一何再三叮嘱:“归墟阵的维护不可懈怠,每月校准、每季清理,务必按时完成,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派人禀报都城。”
送走匡一何后,苏振南对墨林等人道:“各位帮了紫烟城这么大的忙,若有任何需求,尽管开口,我定当满足。”
陈沁然道:“我们只想多研究些古匠人技艺,若城主府有相关的古籍或遗物,能否让我们借阅?”
“当然可以!”苏振南立刻让人打开府内藏书阁,“里面有不少祖辈留下的书籍,或许有你们需要的内容。”
众人跟着苏振南走进藏书阁,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书籍、竹简,还有一些残破的图纸。李嫣然在书架角落发现一本《工事纪要》,里面记载了不少古代建筑、阵法的营造方法,虽不如归墟阵的手记详细,却也有不少可取之处;陈沁然找到一把残破的青铜矩尺,上面刻着细小的星文,与归墟阵的工具同源;墨林则在书架底层发现一块方形铜片,铜片上的星文与归墟阵的辅助节点纹路相似,背面刻着“地脉分流”四字。
“这铜片或许是辅助节点的控制件。”墨林将铜片递给苏振南,“嵌入石板的凹槽,或许能更好地调节能量分流。”
苏振南立刻让人将铜片嵌入庭院地下的石板凹槽,铜片落位瞬间,石板上的星文亮起淡光,与归墟阵的能量波动更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