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雾裹着湿凉,悄无声息漫过巷口青石板。
花坊后院的马灯用黑布罩了大半,只漏出点昏黄的光,落在李叔和两个伙计搬物资的手上。
木箱外头裹着旧麻布,贴了“花根种苗”的纸条,和一旁的粗陶盆混在一起,看不出半点异样。
张艺兴站在院角老槐树下,军靴踩碎几片枯槐叶。
他指尖捏着枚黄铜哨子,目光扫过院墙根的阴影,确认埋伏的两个卫兵没露痕迹,朝李叔抬了抬下巴:
张艺兴“轻着点,前巷阿香娘该起了。”
李叔“哎”了声,把最后一只木箱塞进马车底的暗格,弯腰用稻草盖严实。
刚直起身,就听见前院传来宋书嫣的声音,带着点晨起的清哑:
宋书嫣“都装妥了?”
她穿着件灰布短褂,头发用青布巾束在脑后,手里提着盏马灯,灯芯被风吹得晃了晃。
阿香跟在身后,正把一捆晒干的艾草往车辕上绑,见张艺兴看过来,小声道:“二司令,艾草捆得松,巡捕要是查,一扯就散,不耽误事。”
张艺兴目光掠过车辕上的艾草,指尖在哨子上轻轻蹭了下,声音压得极低:
张艺兴“过卡时别慌,我让人在前面路口清了障,若有动静,哨声为号。”
宋书嫣“嗯”了声,抬手把马灯挂在车篷内侧,回头看谢明漪。
她裹着件厚布衫,怀里抱着画架,睫毛沾着点晨雾的湿意,却没半分怯色,只用力点了点头。
谢砚之已掀开车帘候在一旁,见宋书嫣和阿香交代完最后一句,
谢砚之“晌午前若没消息,让你娘敲三下梆子”
便侧身让她们先上:
谢砚之“车垫了棉絮,坐得稳些。”
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没发出多少声响,像片云似的滑出巷口。
张艺兴站在槐树下,看着车影融进浓雾,直到那点昏黄灯影彻底看不见,才对墙根的卫兵抬了抬下巴:
#张艺兴“跟上,远远盯着,别露形迹。”
车厢里,谢明漪把画架往角落放好,凑到车帘边掀了条缝往外看,雾气打在脸上凉丝丝的:
谢明漪“这雾真大,巡捕怕是都还没上岗。”
宋书嫣正用麻绳把粗陶盆再捆两道,闻言指尖顿了顿:
宋书嫣“雾大才好藏,也容易出岔子。”
宋书嫣“等会儿过卡,你只管低头调颜料,别说话。”
谢砚之坐在对面,指尖摩挲着袖管里的铜制暗扣。
那是和磨坊管事对暗号的信物,他看向宋书嫣:
谢砚之“过了前面的石桥,就离磨坊不远了。”
谢砚之“管事会在门口摆两盆月季,红的在前,白的在后。”
马车行到石桥边,雾气更浓了,连桥栏的轮廓都晕成了模糊的影子。
谢砚之先掀帘跳下车,接过宋书嫣递来的缰绳,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皮革,就听见她低声嘱咐:
宋书嫣“慢些赶,雾里看不清路,别惊了马。”
谢砚之“放心。”
他攥紧缰绳,轻轻往马臀上拍了下,马迈着小步踏上石桥发出轻而稳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