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鹏看着完成的作品——
冬日校园的一角,阳光透过树枝,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画面中央,两个模糊的身影并肩而行,虽然只是简单的轮廓,却能感受到画者倾注的情感。
“真美。”他由衷地赞叹。
王默靠在椅背上,困意终于袭来。她的头一点一点地,最终歪倒在建鹏肩上。
“睡吧。”建鹏轻声说,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床上,盖好被子,“辛苦了。”
……
寒假最后一天,王默和建鹏同时收到了比赛组委会的邮件。
王默的作品成功入围决赛。
两人在电话里兴奋地又叫又笑,约定开学后一起去图书馆继续“并肩作战”。
挂断电话,王默看着自己已经痊愈的手腕,想起这半个月来的点点滴滴。
建鹏笨拙地调颜料的样子,他认真铺色块时紧锁的眉头,深夜便利店那罐热巧克力的温度,还有完成作品时两人相视而笑的瞬间……
她拿起画笔,在新的画纸上轻轻勾勒。
这一次,画的是两个身影并肩站在雪地里,分享一份坚强的背影。
她在右下角写下标题:《冬日的约定》。
……
二月的风凛冽,高三楼的空气凝重。
王默的书桌右上角,贴着一张写着“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纸条。这不仅是对顶尖学府的向往,更因去年秋天,那位校刊上的清华计算机系学长——
水清漓。
他清冷如月、逻辑缜密的气质,在王默心中投下了难以磨灭的涟漪,成了青春期最盛大的一场“怦然心动”。
王默翻开建鹏送来的、用左手歪歪扭扭写满批注的《历史时间轴与事件关联解析》,目光掠过最后一行“别怕,我陪你啃‘大部头’!”时,心底那份因水清漓而起的悸动,逐渐被一种更踏实的暖意悄然包裹。
后几排,建鹏的课桌抽屉深处,藏着一副磨旧的护腕。
体育梦想之门关闭后,是生物老师那句“建鹏,你对数据逻辑的敏感度很高!”点醒了他。
他看着桌上王默送的、写着“代码也能改变世界”的金属书签,一个念头清晰起来:
既然无法在赛场上奔跑,那就用另一种方式去“奔跑”!
——用代码编织未来,守护他想守护的一切,尤其是她。
清华计算机系成了他仰望的星辰,但他更清楚,脚踏实地,无论去哪里,都要和她一起向前。
……
往后的时间。
……
深夜的台灯下,王默与厚重的史籍为伴。
为了攻克历史论述题的逻辑短板,她拉着建鹏当“听众”,逼自己把复杂的历史脉络讲得清晰透彻。
建鹏总能从“外行”角度提出刁钻问题,反而锤炼了她的思辨能力。
…
三月一模,王默的历史单科冲进年级前十。
班主任表扬时,她有些紧张的下意识看向建鹏,建鹏正对着她比划着“胜利”的手势,笑容灿烂。
那一瞬间的雀跃,竟比想象中水清漓的赞许更让王默心尖发颤。
与此同时,建鹏的转型充满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