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林小满的自我对话
本书标签: 现代 

与焦虑共舞的路上:那些笨拙的进步与未散的迷茫

林小满的自我对话

当然,现在的我就是在经历,我明明在努力打败焦虑型依恋,可这段感情还是像被按了“复制粘贴”键——从暧昧拉扯的心动,到快速在一起的新鲜,再到归于平淡后的情绪堆积,连“无法好好沟通”的节奏都和从前如出一辙。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什么道理都懂,轮到自己还是重蹈覆辙?”

后来才慢慢明白,焦虑依恋的改善从来不是“个人通关游戏”。它需要控制情绪、调整心态,更需要对方愿意一起面对。可现实是,当我试着按“方法”去做时,对方或许还在原地,甚至等着我先妥协。这种“一个人在努力,两个人在消耗”的感觉,真的太痛苦了。

但我知道,不能再怪“循环”了。如果永远把问题归因为“遇错了人”,下一段感情大概率还是会陷入同样的困局。真正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就像现在常对自己说的:“安全感握在自己手里才最可靠,把它寄托在别人身上,本身就是不可控的冒险。” 道理说起来轻飘飘,可情绪上来时,那句“做起来好难”总会准时冒出来。

昨天晚上又陷入了焦虑的漩涡。异地本就没多少感情基础,他因为工作忙几乎没怎么说话,我的“灾难化思维”瞬间被激活:“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要离开了?” 脑子里像有个小剧场,全是“他不在乎我”的证据。

换作以前,我早就追着问“为什么对我冷淡”“你是不是不想理我”了,可这次我忍住了。没有追问,没有歇斯底里,只是默默告诉自己:“先别急,也许他真的只是忙。” 虽然心里还是慌,但至少没让焦虑牵着鼻子走——这大概就是微小的进步吧。

可平静背后还是迷茫。他没说“不想见我”,却也没主动提“什么时候见”;我等着他先开口解决问题,他好像也在等我先打破沉默。两个人像站在迷雾里,都怕先迈步会受伤,又都盼着对方能递来一盏灯。朋友说“他真的想找你,自然会找你”,可我分辨不出,他的沉默是“不爱”,还是和我一样在犹豫?

这段时间,我总在做“自我感动式付出”。他说想要空间,我就拼命克制联系的冲动,甚至默默为他准备小礼物,想着“这样他总会感受到我的在意”。可后来才发现,他需要的根本不是这些——他要的是“我能做好自己,不被他的情绪牵着走”,而我却在“怕失去”的焦虑里,把“付出”变成了“讨好”。

就像小时候怕爸爸离开,总想做“懂事的孩子”一样,现在的我还是会下意识想:“只要我按他喜欢的方式做,他就不会走了。” 可这种“把自己放低”的相处模式,只会让我越来越累,也让对方越来越有压力。

我知道这是焦虑在“作祟”,它总让我陷入“受害者思维”:“如果他离开,一定是我不够好。” 可心里另一个声音在反驳:“感情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合适’与否。” 只是这个声音还太微弱,盖不过焦虑的喧嚣。

现在的我,依然常常在“进步”和“反复”里摇摆。会为忍住一次追问而开心,也会为深夜的胡思乱想而沮丧;会告诉自己“要爱自己多一点”,也会在独处时忍不住想“是不是我不够好,才留不住人”。

但我不再执着于“彻底打败焦虑”了。就像朋友说的:“它不是敌人,而是需要被看见的自己。” 我开始学着在焦虑冒出来时,轻轻对自己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怕失去,没关系,我陪着你。” 不再对抗,也不再逃避,只是试着和这份不安共处。

这段感情能不能走到最后,我还是不知道。但我清楚,哪怕最后分开了,我也不是“失败者”——至少我在这段关系里,学会了如何更温柔地对待自己的焦虑,如何在迷茫里慢慢站稳脚跟。

救自己,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无数个“懂道理却做不到”的瞬间,是一次次“摔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是终于明白:好的感情会让人成长,但成长的底气,终究要自己给。

我还在救自己的路上,笨拙,但坚定。也希望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挣扎,我们都在慢慢变好的路上。

上一章 与焦虑共处的日常:那些道理之外的挣扎与微光 林小满的自我对话最新章节 下一章 在记录里找自己:那些藏在自我保护里的挣扎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