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什么都很自在,完全不会害怕。可一旦到了亲密关系里,我总会忍不住顾虑:别人会怎么看我?
有些事明明练习了很久,道理也懂,可真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会心慌。就像这次发的这些内容,我一边渴望他能看到,一边又不敢真的让他看见。我怕他看到我脆弱的一面,更怕他因此可怜我。其实我也知道,他或许只会更心疼我,但道理懂是一回事,落到自己身上,还是得反复琢磨:怎么才能把道理和情绪结合起来?等情绪上来时,能用过往的经验和写下的这些思考,慢慢把状态调整好,一步一步往前走。
现在的我,总在“该发还是不该发”“该说还是不该说”之间徘徊。不过我也有了两个小办法:如果情绪特别激动,想说出些带火气的话,我会先写在草稿本上。因为人在情绪顶峰时,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先记下来能避免冲动。而如果是真正想表达,却又怕对方看到的内容,我会先跟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
以前的我,总希望在对方面前展现出不脆弱的样子,所以表达时总是先提需求,再说感受。比如想说“我想让你看看这些东西,你不看我会难受”,现在想来,这种方式就像在硬逼对方换位思考。换作是我,听到别人这么说,可能也会想“为什么又要我做这个”。
后来才明白,应该先说感受,再提需求。就像“我现在不太舒服,你可以晚点过来找我吗”,而不是“你等下过来找我,我会生气的”。之前那种表达,大概会让别人觉得我是个很麻烦的人吧。
说到底,在感情里我还有很多要学的。既然希望他主动向我迈出一步,那我就该先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表达期待,而不是一上来就质问“你为什么不向我迈出那一步?你不爱我了吗”——思维确实该转一转了。
这些道理,慢慢想总会懂,最纠结的还是:怕自己付出的真心得不到回应,所以先筑起高墙自我保护。说白了,还是怕对方看到我的脆弱。现在我想试着换种思维:允许对方看到我的脆弱,把这当成爱的表现,而不是被可怜的证据。
其实,允许对方看到自己的脆弱,也是在筛选对象。如果他看到我的脆弱就退缩,那他本就不是对的人,这也不是我的问题。所以只要合理表达感受和需求,也能帮我看清这段关系是否值得。
心里还是挺乱的,总在心疼自己和顾虑别人之间徘徊。或许我该告诉自己:无论是心疼别人还是心疼自己,跟着自己的感受走就好,不用总觉得这样是不好的。会纠结,反而是因为太在意这段感情了——对陌生人,我才不会有这些顾虑呢。
接下来,我想学着允许别人看到我的多面性:不完美的地方、脆弱的时刻、自信的样子、阳光的一面,还有那些不那么积极的情绪。这些都是我,都该被坦然传递给对方。
当然,我也怕:允许别人看到这些后,他会转头就走。但真要是这样,也只能说明他不是我要找的人,这是他的选择,不是我的错。毕竟,爱我的人不会因为我做得好不好、文字写得怎么样就改变心意。妈妈爱我,弟弟爱我,爸爸爱我,朋友也依然爱我,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我,不是因为我达到了什么标准。
现在的我,正慢慢试着往外“露出一只脚”,渴望被别人看见——不管是我的优点,还是那些不那么光鲜的地方,是我的真诚,或许还有偶尔的不坦诚。我想允许别人看到这些,也允许自己这样去做。就算别人看到后选择离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