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第三天,林祝蕴一家出发去邻市的古镇旅行。车刚停稳,妈妈就从后备箱拎出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拉开拉链——里面塞满了化妆品、卷发棒,还有个折叠起来的反光板。
“祝祝快来,妈妈给你化个淡妆,古镇的石板路配暖色调口红最出片了。”妈妈把她按在民宿的竹椅上,粉底液轻轻拍在她晒黑后渐渐转白的脸颊上,“你看你这皮肤,稍微养养就嫩得能掐出水,天生就是上镜的料。”
林祝蕴被粉底刷扫得痒,忍不住缩脖子:“妈,我们是来玩的,不是来拍写真的。”
“玩也要玩得漂亮啊。”妈妈拧开一支豆沙色口红,小心翼翼地往她唇上涂,“你爸那技术,也就举个反光板还行,构图还得靠我。”
站在一旁的爸爸举着反光板,板面上映出林祝蕴有点无奈的脸,他笑着帮腔:“你妈可是我们单位公认的摄影大师,上次工会活动,她拍的照片拿了一等奖呢。”
等妈妈终于收工,林祝蕴对着镜子看了看——眼线画得细细的,睫毛卷翘得像小扇子,唇色是温柔的豆沙红,衬得她原本就偏白的肤色更透亮了些。她穿着妈妈特意准备的浅蓝色连衣裙,裙摆上绣着细碎的栀子花纹,站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像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
“这边这边!”妈妈举着相机跑在前头,选了个爬满爬山虎的白墙当背景,“祝祝往石墩上靠一点,对,手轻轻搭在膝盖上,笑一个——要那种含蓄点的。”
林祝蕴被她逗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妈妈立刻按下快门,嘴里啧啧称赞:“完美!这光影,这构图,发朋友圈肯定能收获一百个赞。”
爸爸举着反光板跟在后面,额头上渗着汗也不吭声,只在妈妈喊“光线暗了”的时候,立刻调整反光板的角度,把柔和的光打在林祝蕴脸上。阳光穿过古镇的木窗棂,在她浅蓝色的裙摆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撒了把碎金。
逛到一座石拱桥时,妈妈突然让她站在桥中央:“风吹过来了!头发飘起来的瞬间最灵动,快,看爸爸那边。”林祝蕴下意识地转头,正对上爸爸举着反光板的方向,阳光晃得她眯起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咔嚓”一声,妈妈兴奋地举着相机跑过来:“你看这张!发丝在光里都带着金边,裙摆被风吹得像小蝴蝶,我们祝祝简直小美人。”
林祝蕴凑过去看,照片里的自己站在青灰色的石桥上,背景是潺潺的流水和黛瓦白墙,确实比平时好看了不止一点。她忽然想起军训时傅司越手机里的照片——那是陈佳佳偷拍的,她正张着嘴打哈欠,眼角还有没擦干净的眼泪,丑得她当场就去抢手机。
“在想什么呢?”妈妈推了推她的肩膀,“前面有棵百年银杏,落叶铺了一地,快去那边拍几张。”
她被妈妈拉着往前跑,裙摆扫过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发出沙沙的声响。爸爸举着反光板快步跟上,嘴里念叨着“慢点跑,别摔了”,声音里满是纵容。
那天下午,妈妈的朋友圈更新得格外勤快。九宫格照片里,林祝蕴或站在红灯笼下笑靥如花,或坐在乌篷船里托着下巴看水,每张照片的构图都恰到好处,光线柔和得像加了层滤镜。评论区很快就热闹起来——
“祝祝这是长开了呀,越来越漂亮了!”
“林姐这摄影技术绝了,堪比专业摄影师!”
“求问口红牌子,衬得孩子肤色好白!”
妈妈一边回复评论,一边给林祝蕴补口红:“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妈妈的眼光绝对没错。”她忽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翻了翻,“对了,上次家长会我拍了张傅司越的照片,跟你这张放一起,居然有点像情侣照呢。”
“妈!”林祝蕴的脸“腾”地红了,伸手去抢手机,却被妈妈灵活躲开。
爸爸举着反光板走过来,正好听见后半句,他挠挠头:“傅司越那孩子是挺精神的,上次运动会跑三千米,我拍了他冲线的照片,要不发给你妈修修?”
林祝蕴简直想找个银杏叶堆钻进去。她转身往石桥那头跑,裙摆扬起好看的弧度,妈妈举着相机追在后面,快门声和笑声在古镇的巷子里轻轻回荡。
夕阳西下时,妈妈终于收起相机,看着手机里存满的照片,满意地拍了拍肚子:“今天的朋友圈素材够发一个星期了。”她揽过林祝蕴的肩膀,对着夕阳举起手机自拍,“最后一张,我们娘俩的合照,配文就叫‘我的小兔子和秋天’。”
林祝蕴靠在妈妈肩上,看着镜头里自己被夕阳染成暖金色的头发,忽然觉得被妈妈当成“拍照道具”也没那么糟糕。至少,这些照片里的她,笑得那么开心,像只真正无忧无虑的小兔子。
只是不知道,如果傅司越看到这些照片,会是什么表情呢?